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译者谈略萨:他比马尔克斯潇洒(2)

  本报讯(本报驻上海记者 刘放) 成为第107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略萨,堪称当今世界文坛硕果仅存的小说大师之一。坊间传闻,进入21世纪以来,其在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文学排行榜上名次不断前进,近年来几乎年年都在前几位候选人之列。

  略萨曾在谈及自己迟迟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时称,一个优秀的作家不应该想得什么奖,因为这会干扰他的创作,他认为得不得奖有很多偶然因素,不能强求。坊间则有人戏言说,“瑞典人要先照顾那些年纪大的,怕来不及颁奖人就先死了。”略萨终于获奖后,拥趸们称,“略萨的诺贝尔奖几十年前就寄存在斯德哥尔摩了,只是今年才领回去”,“略萨得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光彩”。

  尽管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几乎出全了略萨到那时为止的“全集”,但其作品在内陆市场却一直都没什么销路。不久前刚出版了四部略萨作品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世纪新文本出版中心总编辑赵武平甚至“爆料”说,他们之所以出版略萨,起初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本来是想谈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版权的,但对方的代理人说要先出略萨之后再谈,“为了《百年孤独》,作为条件,略萨被签下……”

  略萨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一直饶有兴味。1994年,略萨曾悄悄跑到中国来进行过为期一周的旅行。据说,那年他们一家人本来分散在世界各地,一家八口为了来中国才特意聚集到了一起。他的那次中国之行行踪一直很秘密,既没会见任何作家,也没接受媒体采访。据知情人士透露,略萨在北京待了四天,游览了长城、故宫、天坛和颐和园等地,拍了很多照片作为留念,赞赏这些中国古迹“简直就是光辉夺目”。

  尹承东回忆略萨:

  他比马尔克斯潇洒

  记者获悉,略萨最新作品《坏女孩的恶作剧》将一个月内在国内出版。该书译者尹承东在略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

  他说,“本人有幸两次见到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也两次见到新科诺奖得主、秘鲁著名作家、结构现实主义大师略萨。就我的印象,若把这两位拉美当代最杰出的作家的谈吐相比的话,似乎后者的言辞更俏皮、思维更敏捷、风度更潇洒。略萨给我的印象深刻:自认为性格是男性女性兼而有之;最喜欢词典里'豪爽’、'潇洒’两个词,认为爱情是人类最高尚的体验。”

  尹承东介绍,“1994年7月2日,略萨以私人的名义旅行到中国,国内媒体和学术机构都不知道该消息。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略萨携全家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略萨在王府饭店特意约见了我和北京大学的赵德明教授。我们和略萨交换了关于文学研究的情况,并就拉丁美洲文学现状进行交流。略萨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激奋而热情,最后他拿出自己的回忆录《水中鱼》签名赠给我们,并很认真地把书中的几处印刷错误当面指出。略萨对中国政治改革方面的进展、人民的生活及社会福利的改善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致中国读者的信

  (节选)

  “现在我知道了,中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非常强大的国家。在她的众多的人口中,有一些读者与我共同分享我在我的小说中创作的那个神奇的世界,这对我花费了那么多时间、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写我的故事和长篇小说,是一种莫大的补偿……”

  作品深度源于经历

  略萨1936年出生,是拉美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与马尔克斯、富恩特斯和科塔萨尔一同被誉为拉美文学大爆炸四大天王,代表作有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绿房子》(1965年)和《酒吧长谈》(1969年)》等。《城市与狗》是略萨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

  10月7日晚,本报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我国内陆最早介绍和翻译略萨作品的翻译家赵德明先生。他告诉记者,1979年,他在上海一个叫《外国文艺》杂志上开始发表介绍略萨的文章,因为北大西语系一个从秘鲁来的外教是略萨的远房亲戚,从该外教老师处了解略萨,此后便大量翻译了略萨的作品,并多次与略萨见面、交往。

  赵德明认为,其作品的力度来源于传奇的经历。现年74岁的略萨大半生投身政治,他青年时期就读过军校,加入过秘鲁共产党,也曾在上世纪60年代热烈支持古巴革命;中年略萨曾组建政党,并在1990年竞选总统;他还在2003年被提名为总理候选人。

  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先生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由于这几年文学奖得主都是欧洲人,已使该奖项饱受诟病。略萨虽然不在博彩公司'获胜赔率最低’的名单中,但他恰恰和舆论预测的几大热门夺奖要素极为吻合:非欧洲人、诗人、男性(去年得奖的是女性),最好还有一点传奇的政治色彩。”他强调,略萨的获奖,恰巧是近10来年诺贝尔文学奖最大的改变,那就是不在“冷门”。

  竞选总统  败给藤森

  略萨是一位与政治紧密相连的作家,他的作品和社会活动多以抵抗拉美专制传统为主旨,赵德明说,“1994年7月12日巴尔加斯·略萨在北京,同我谈到创作计划中的长篇小说《公羊的节日》。”“没有想到6年之后,巴尔加斯·略萨果真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

  此外,在略萨早年的作品中,可以依稀找到作家的亲身经历,在很多读者和评论家看来,《胡利娅姨妈和作家》中青年作家小巴尔加斯跟自己家中一个比他年长的女人胡利娅姨妈的恋情就是作家的亲身经历。

  除了写作,与政治关系十分密切的略萨在1990年甚至竞选过秘鲁总统,他是当年大选呼声最高的候选人,但最后败于藤森。竞选败北之后,略萨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欧美居住。之后,他还有机会就任秘鲁政府高官,2003年时任秘鲁总统的亚历杭德罗·托莱多一度想找他回国担任总理,后来在他的建议下,任命他昔日的政党伙伴梅丽诺出任秘鲁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而在早年,略萨的政治立场极为“左倾”,读大学时参加秘鲁共产党组织的共产主义学习小组,并短期加入秘鲁共产党,热烈支持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当年的古巴革命,上世纪60年代成名后多次造访古巴哈瓦那等地。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开始支持右翼政党。

  评论:略萨得奖实至名归

  于玲娜

  他一手文学一手政治,以深厚的笔力不断尝试推陈出新,同米兰·昆德拉、翁贝托·埃柯一类被冠以“后现代”之名的作家相比,自有一种浩然气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份拉美文学新世代不该被忽略的清单
1976年2月12日略萨向马尔克斯挥出了一记“文学勾拳”
诺贝尔文学奖略萨:把一切不公平和丑恶统统烧光
那个既远且近的大陆和时代
还原一个真实的略萨
“诺贝尔文学奖没有欠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