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雅斯贝尔斯教育观 | 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育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

古今中外各种领域的大家都曾针对“教育”这一问题发表过探讨,他们的深入探究经过时间长久的打磨历久弥新,成为一句句饱含智慧的教育名言。

在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数学家罗素的眼中,教育与品质密不可分:“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培养理想的品质”。

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主张教育应以人的自动本身出发,开启每个人的自动型,使得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天赋能力,进而发展该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赫尔巴特提出:教育要达到的最为必要的、最高目的便是道德、养成儿童的德行。




罗素(左) 第斯多惠(中) 赫尔巴特(右)

来源:Wikpedia

而关于教育的探讨,更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相信大多数教育者都听过这句: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许多教育主题的学术期刊及文章都引用了这句话,它也被称为是源自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的名言。

不过,也有人对于这句所谓源自雅斯贝尔斯的名言提出质疑,认为它是一次“出口转内销”式的误传,即原句实为中国学者所写。

裴伟经查证认为该句出自李政涛先生的文章《没有灵魂的教育》,为李政涛先生自己的感悟[1];陈俊一通过互联网查证,得出该句原文出自万韵慧在《在和谐中焕发教育的魅力》,由于与雅斯贝尔斯书中的论点处于同一段落,因此被误用[2]。同时,二人均称在中文版《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并没有类似的原句。

归根结底,诸多教育界人士及大众将其误传为雅斯贝尔斯的名言,不仅因为雅斯贝尔斯曾总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更是因为他本人在教育领域的成果斐然。



雅斯贝尔斯(1910年-左,1946年-右)

来源:Wikipedia

作为20世纪德国杰出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高等教育思想家,其著书《什么是教育》、《大学之理念》中所表现出的大学教育理念博大精深,对德国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是怎样的?

01.

雅斯贝尔斯教育观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思想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得不经历极为痛苦的 “精神断乳”中产生的。[3]

20世纪初期,德国正处于动荡与祸乱之中。尤其是在法西斯主义和纳粹的独裁统治期间,大量的学生与教师成为被纳粹统治的工具,盲目付出、自我迷失、彼此伤害比比皆是。这让大学成为了屈从者遍布的阴暗之处。

但也有一些教授并没有屈服,他们坚持自己的信仰与本职,执着于对处于畸形状态的国家主义教育进行深刻、尖锐的批判。

雅斯贝尔斯便是其中一员。

面对动荡的局面,他不忍看大学教育至此走向毁灭。身为大学教授,他自认有责任唤起当局和民众对于大学的关注,“唤醒”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学生与老师。

于是,在1923年,雅斯贝尔斯写成《大学之理念》,在书中对当时德国教育现状进行深刻的反思,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及任教经历总结出他对于大学的看法以及大学改革的路径。


《大学之理念》

来源:www.goodreads.com

此后,雅斯贝尔斯对《大学之理念》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他对大学教育的比较成熟和全面的看法。

在他的另一本著作《什么是教育》中,雅斯贝尔斯从不同角度对教育进行了探讨。比如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基本类型、教育的意义等。

什么是教育

作为20世纪德国生存哲学代表人物,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与存在主义哲学紧密相连。而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认为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自我生成和超越。因此,其关注的是“人的生成”,让人体认识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发展[4]。

因此,雅斯贝尔主张将人作为教育的核心,提出“教育是指向人的”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发展。具体来说,应根据人自身的特点,把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来考虑,应促进人全面富于个性地发展。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感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5]


来源:virtualpsychcentre.com

从当时的国内形势与局势出发,雅斯贝尔斯认为西方国家对于教育的理解过于急功近利,科技被置于国家利益的首位,使得教育充满“形式化”而危机四伏。

他主张“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从中便可见,雅斯贝尔斯认为真正教育的本质所在,就是人的自由生成、人的回归。

教育的目的

从雅斯贝尔斯两本教育著作中可以发现,他对于教育的探讨更多集中在高等教育,即使是在探讨教育问题的《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最后两个章节的论述仍然是以大学为主——大学的观念、大学的任务。因此,他所提出的教育的目的,是从大学教育角度出发,回归到教育本身。

在他看来,大学就是一个全的宇宙。

“大学 ( university) ,顾名思义,应该是一个大而全的宇宙 ( universe) 。大而全,并非仅指知识,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 活跃的头脑、领会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方法的掌握。”

大学要做的三件事情分别为:职业训练、整全的人和科学研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是通过精神塑造培养超越自我存在的整全的人。

雅斯贝尔斯把人看做一个精神的实存,是一个意识领域的抽象的人,而与之相对应的教育则是人的精神教育,通过全面的教育则能使人超越存在而成为大全。对于教育中的个人而言,“全人”是要努力达成的目的,更是循序渐进的一个历程。

教育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的存在,教育之所以神圣是因为人始终怀着崇高的理想——“全人”。

“全人”教育目标的达到,归根到底,是个人“自我实现”或“自我超越”的过程,是个人通过自觉的努力自由发展的过程,任何外来的强迫和控制都不能促使“全人”产生。


雅斯贝尔斯与妻子曾居住于此(左数第二间),

摄于1966年

来源:Wikipedia

那么,一个整全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在书中,雅思并没有明确界定整全人的概念,但从他的关于大学教育理念的零散论述中可以勾勒出整全人的基本形象:

第一,整全人是身心成熟的人。

所谓身心成熟,就是指人的自我意识的成熟,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的成熟。

第二,整全人拥有整全知识。

除拥有专业技能外,整全人还需要获得“知识的宇宙或“整体知识”,专业技能只有在人把它当做谋生手段时才有作用。但人显然要有更高层面的追求,追求精神的发展与理想。“教育的内容应该涵盖世界上所有的知识,从而呈现出鲜明整全性的知识。”

第三,整全人拥有科学的态度。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大学教育的特色在于其科学性,强调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态度。这种科学态度表现在能够暂时撇开自我价值评价,超越学派自身的局限。具有科学态度的整全人就是要始终都能辨别已知和未知,拥有探究和再检验的态度,且其论点随时准备接受批评。

第四,整全人是具有责任意识的人。

拥有自我负责和独立意识是整全人应有的能力,他们应当意识到:自由与责任同在。“大学的基本原则是经过思考去运用所有手段和人的一切潜能,让学生自己做出抉择,并意识到自己所肩负责任的意义。”

第五,整全人是具有和谐的人性的人。

雅斯贝尔斯认为,要把一个学生培养成为整全人,其人性必须是和谐的。只有具有和谐的人性,一个人才能在真理事业上有所建树。

因此,一个整全人应当是身心成熟、拥有整全知识、科学态度、责任意识、和谐人性的人。

“不要追随我,而要追随你自己”

——雅斯贝尔斯

教育的基本类型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共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和苏格拉底式教育。而前两种均是属于落后于时代的不可取的教育类型。唯有苏格拉底式教育能够达到“整全人”的教育目标。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经院式教育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教育已形成一套固定体系,人们崇拜作家及其书籍,教师本人已成为“代理人”。因此学生认为到学校去就是学习固定的知识、现成的结论和答案,“将白纸黑字的书本——明白无误的东西带回家即可。”


雅斯贝尔斯在奥尔登堡的青铜半身像

来源:Wikipedia

师徒式教育则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这种本质上的从属距离使教师拥有绝对权威。

而苏格拉底式教育明显是一种更符合雅斯贝尔斯教育目的的教育类型。教师与学生拥有平等地位,老师试图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雅斯贝尔斯提出,这种苏格拉底的“催产式”教育原则能够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自动力。

教育的主体

从雅思贝尔斯对于教育类型的观点便可看出,他是坚定的“学生主体论”提倡者,他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真正的主体,所以坚决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所谓 “教师主体论”观点 。

在他看来,所谓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对学生自由天性的生成来说是极其有害的,这会让教师“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 对学生耳提面命, 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 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因此,教师自我中心必然成为学生自由生成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海德堡大学的雅斯贝尔斯牌匾

(雅斯贝尔斯曾在海德堡大学任职)

来源:Wikipedia

而谈论到教育的参与主体,雅斯贝尔斯认为每个单个的个体都需参与至教育之中,即“全”民参与。

每个人作为一个限定于特定存在状态的存在,“都是有限且不完满的”,拥有局限性的个体难以独自承担起有着高度全面性、复杂性和繁重性的“全人”教育的重任和职责。而每个个体只有置身于全体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有限,“人的自由是与人对自身的有限的意识分不开的”。[6]

并且,对他人的教育关乎人类整体的利益和福祉,因而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着力推进全人教育。这也与雅斯贝尔斯所强调的人应当有责任意识相呼应。


雅斯贝尔斯与妻子

来源:Wikipedia

02.

结语


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哲学之大家、全人教育的贡献者,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确实并非用一篇几千字的文章便足以探讨和总结,因此本文仅从教育的界定、目的、基本类型和主体进行了探讨。

尽管雅斯贝尔斯的思想与现在已有一个世纪的距离,但其思想堪称是“预测型”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并非仅是知识的传授、全民参与教育诸类观念在当今时代仍是一种被认为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主体教育观。

因此,当代仍可继续探索、借鉴、参考雅斯贝尔斯对于教育、大学教育的观念与想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更好地建设现代教育。

参考文献

[1]https://new.qq.com/omn/20191205/20191205A04FGH00.html

[2]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926/16/455438_937712010.shtml

[3]常艳芳.存在与责任——雅斯贝尔斯高等教育思想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5(06):246-254.

[4]康敏昌. 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研究及其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卡尔·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年,第 3 页。

[6]林振东.雅斯贝尔斯全人教育之“全”的深刻意蕴及其有益启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2(05):177-181.

【点击进入京领国际学校大数据平台,

为孩子选择美好人生】

【品牌专栏】点击下方名校查看专辑

北京

上海

广东

其他

【京领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影响孩子的人生高度!和10万+家长一起,学习现代化国际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参与海内外专家学者的讲座。

【加入方式】长按复制ID:Kinglead-edu,或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京领助手,申请加入。

【入群权益】同时您将免费获得定制化科研、升学方案,与藤校专家一对一交流的宝贵机会!

本文为京领原创出品

电话:010-56269331

微信:Kinglead-edu


京领排名

京领传媒

京领说

京领专访

京领报告

京领数据

京领研究

京领论坛

京领资源

专家学者资源库

海外大学资源库

海外中学资源库

行业人才资源库

国际学校资源库

国内大学资源库

京领服务

京领会员

藤校计划

高端实习

战略咨询

藤校科研

京领择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
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贡献
雅斯贝尔斯: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雅斯贝尔斯谈什么是教育
理解教育的五个视角——读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刘老师教学手记: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