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韦伯传:思与意志

1909年1月3日下午,39位先生相会在柏林波茨坦广场上华贵的广场大饭店。这些先生们在这个周日会晤,是为了成立一家同样高贵的协会——德国社会学协会。海德堡的独立学者马克斯·韦伯并不在其中。成立这家协会的用意何在?

就社会学而言,德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落后了:早在1839年,即广场大饭店会面的70年前,“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已经发明了专业术语“sociologie”(社会学),尽管他实际上更喜欢“physique sociale”(社会物理学)这个名称。他的书籍很快就在当时所有的文明国家中广为传播,并宣扬了一门自诩为所有其他科学的领导角色的全新科学——当时的要求是如此谦卑!

英国的自学者赫伯特·斯宾塞从1860年起出版了一系列书籍,其中1874年的《社会学原理》(Principles of Sociology)获得了世界性成就,也将这门新科学的名称传播到了全世界。1895年,法国教育学家埃米尔·涂尔干发表了他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Regeln der soziologischen Methode),三年后创办了杂志《社会学年鉴》(L’Année sociologique),并自1902年起在巴黎索邦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而芝加哥大学早在1892 年就已经设立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学系。

也就是说,1900年左右的法国、英国和美国均已拥有一门名正言顺的科学学科所需要的一切:教授、期刊和学术协会。而当时的德语世界有什么呢?首先就是对此番事业抱有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怀疑,就因为它来自法国、英国和美国,而且它还叫一个那么奇怪的外国名字,听上去像极了社会主义。无论如何,奥地利法学家路德维希·贡普洛维奇在1885年出版了第一本在书名中带有“社会学”字眼的书—他的《社会学概论》(Grundriß der Sociologie),当时仍以字母“c”来拼写。1903年,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艾斯勒出版了第一本关于社会学——此时的拼法是用字母“z”——的教科书,并与哲学家鲁道夫·戈德沙伊德一道,于1907年在维也纳成立了社会学协会。

然而,这一切在当时的德意志帝国都还不存在。因此,至少在奥地利人戈德沙伊德的倡议下,一些德国学者在思考,德意志帝国是否也应该有这样一门叫社会学的科学。特别是格奥尔格·齐美尔和费迪南德·滕尼斯在1908年10月发出了第一封邀请函,迈出了成立协会的第一步。到1909年1月3日举行聚会时,已有31位来自各个学科的学者签署了成立“德国社会学协会”的倡议书。与其繁琐地列举与会先生们的大名——他们无一例外皆是男士——倒不如这样介绍:他们是国民经济学、统计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法学、社会政治学、教育学和神学等不同学科的代表人物。这样一场行动,除了造成巨大的混乱,还能带来什么呢?

以马克斯·韦伯为首的一部分人,计划将德国社会学协会的成立作为对社会政策协会的补充,而非作为其竞争对手,它应当远离社会政策方面的任务设置。相反,新协会将“纯粹”致力于研究社会现实,不带有任何政治意识形态抱负。马克斯·韦伯的主要关切,乃是为大规模实施实证研究计划而建立一个组织平台。他试图在协会的草创阶段重点塑造其内容和组织定位。到1912年,会员人数已增至334人,这也要归功于他个人的投入。在他的倡议下,两位女性在1910年首次入选委员会:犹太裔国民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家海伦妮·西蒙和天主教妇女运动的先驱伊丽莎白·格瑙克–屈内。

1910年首届德国社会学家大会的会议纪要乃是开创一门新科学的证明文件。所有发言者都谈到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其方法论依据及其与其他科学学科的关系等问题。出席此次社会学家会面的,都是当时德国科学界的权威人物,他们已经把自己的研究——或者至少是部分研究——与“社会学”这个词汇联系起来了。这门科学对当时的德语世界来说是全新的,其最杰出的代表是鲁道夫·戈德沙伊德、罗伯特·米歇尔斯、格奥尔格·齐美尔、维尔纳·桑巴特、费迪南德·滕尼斯、马克斯·韦伯和利奥波德·冯·维泽。

在往后20年里的社会学家大会上,主要以费迪南德·滕尼斯和利奥波德·冯·维泽这对搭档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流派,即所谓的关系科学流派,战胜了其他各流派而获得了成功:在前两届社会学家大会上,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以历史为导向的、经验科学的理解社会学;在第三届和第四届社会学家大会上,安德烈亚斯·瓦尔特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的一种早期形式;从第三届到第五届社会学家大会,马克斯·阿德勒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从第二届到第六届社会学家大会,弗朗茨·奥本海默提出了一种具有强烈社会政策指向性的、涵盖社会科学和历史哲学的普世科学;在第六届社会学家大会上,卡尔·曼海姆提出了知识社会学。滕尼斯和冯·维泽这两位学者,连同他们的追随者和学生群体,对德国社会学“观念形态”(Ideengestalt)的一元化负有主要责任,正如我们在1930年的第七届社会学家大会上所见到的那样,那是在纳粹时代开启之前举行的最后一届“正式”大会。这两位都是单学科社会学的最坚定代表,他们都希望看到社会学作为一门大学学科被确立下来。

书籍信息

《韦伯传:思与意志》

[德] 迪尔克·克斯勒 著

黄自勤 高星璐 译

阎克文 审校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7月

作者简介

迪尔克·克斯勒(Dirk Kaesler),1944年生,1972年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慕尼黑大学、汉堡大学、科隆大学以及马尔堡大学任教。编著有多部马克斯·韦伯研究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藏书推介|《马克斯·韦伯》弗兰克·帕金著(1987年版)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创立后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
音乐社会学奠基之作出版中译本
汉斯·约阿斯 | 如果你能同马克斯·韦伯会面,你会问他什么问题?
1920年6月14日 德国社会科学家马克斯·韦伯逝世|社会科学家|宗教社会学
这是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