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雷蒙德·卡佛:当我们被生活比写作湮没

他,蓝领出身,没读过大学

他,唯一读过的是那些作家培训班

他,单打独斗,摸索、尝试,几次临近破产

他,有一大家子人都需要照顾养活

他是20世纪美国文坛短篇小说巨匠

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时代总是群星闪耀,而不是孤星独行。试着回望一下文学史上最动人的时间段,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巴黎,乔伊斯、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庞德、斯泰因,他们基本属于一个文学圈,虽然表面上其乐融融,但每个人都铆足了劲,谁也不服谁。这当然不是孤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拉美文学的大爆炸,马尔克斯、略萨、科塔萨尔、富恩特斯只不过是其中最耀眼的四颗星,熟悉拉美文学的人都知道,那个时期的拉美文学产生了无数作家和杰作,因为只有同类的友谊和竞争双向的动力才能促进天才的诞生。相反,如果你恰好没赶上一个好时代,在写作的道路上孤独地探索,这就意味着你可能一生都生活在阴影之中。

这样的作家在文学史上更是多数,其中一多半的作家都湮没无闻,好一些的比如纳博科夫,流亡在巴黎,几近默默无闻,到了美国重新开始,最终还能爆得大名。惨一些的就是雷蒙德·卡佛,在写作的道路上基本是单打独斗,各种摸索、尝试,几次临近破产,最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成名,还没来得及享受功成名就的快乐,多年来生活的困窘压力酗酒导致身患癌症,去世的时候刚过五十岁。

这两天读卡佛的传记《当我们被生活淹没》,还是颇有感触。这部传记的作者卡萝尔·斯克莱尼卡选了一个时间作为卡佛写作的起点:1976年3月,卡佛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请你安静些,好吗?》刚出版,他却破产了,还被告上了法庭,差点面临牢狱之灾。这几乎就是卡佛一生活生生的隐喻。卡佛在写作的道路上几乎跟他的婚姻一样早。及时发现自己写作的天赋,早早投入写作之路当然是好事,但是十九岁就一脚迈入了家庭生活的大门,承担一个家庭的重担,对一个蓝领出身的人来说并不是好事。当我寻找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案例,发现大多数作家为了出名可以不择手段,其中最为厉害的就是弃家庭妻女不顾,比如诗人里尔克即是如此。所以作家给人的印象天性凉薄,好像为了艺术而献身还不够,还要拖累身边的人一起献身,方能彰显出对艺术的虔诚。但是对卡佛这样的作家来说,他首先是个好丈夫、好爸爸,然后才是一个作家。当然,我们不能强求一个底层出身的写作者为妻儿提供高档生活的条件,但是他显然是个负责任的好男人,所以我们后来才了解卡佛写作的艰难之处,他一辈子写了无数短篇,但是从来没有写过长篇。据他自己交代,主要是因为写作的时候,总担心屁股下的椅子随时被抽走——他有一大家子人都需要照顾养活。

卡佛的一生并不是天才作家常见的一生,天才的一生都是挥霍的一生,是睥睨天下的一生,是口出狂言无比自信的一生。但是卡佛从开始写作,就处于极度的不自信和不安全感的区域。我们可以想象出来,初学写作者的必经之路,因为身边没有可以学习和观照的对象,所以他只能自己摸索,试着投稿,模仿别人的道路。他没读过大学,唯一读过的是那些作家培训班。卡佛在不同的阶段模仿过不同的写作者,比如海明威,这是卡佛成名后对比最多的一个作家,他的极简主义与海明威的冰山写作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都是简洁的风格,精炼的句子,引人遐想的留白,这些都是卡佛从海明威处学到的东西,所以六十年代海明威自杀身亡,对卡佛打击很大。

卡佛在写作上的不自信源自自我评价的缺失。当生活比写作更重要的时候,写作就变成了一根救命稻草,他需要认同,需要别的作家的肯定。在斯克莱尼卡的传记中,提供了很多这样的细节,可以窥探出卡佛在长期艰难的生活中养成的性格,比如,在六十年代,卡佛找到了一个教科书编辑部的工作,他去应聘的时候,给人留下了一种“总是妥协却又总是保留希望的人”的好印象。这种被生活磨平棱角的性格,在写作中也流露出很多。卡佛的小说总是给人这样的印象,生活的苦难,辛劳,突如其来的打击会把人的尊严打破,但是愤怒过后,我们还得继续讨生活,所以他的小说显得隐忍但不自怜,无奈但并不伤怀,可叹但并不可悲。这大概是海明威所说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生活版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写透了失意人生
雷蒙德·卡佛:记录废墟的倔强的苦难者
粗谈村上春树、菲茨杰拉德、雷蒙德卡佛带给我的写作意义
雷蒙德·卡佛访谈(选摘)
每一个男人都在平静的绝望中度过一生丨刻小说的雷蒙德·卡佛
雷蒙德·卡佛:读小说救不了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