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批判之二十一:沈从文的边城世界

记得多年前读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很惊讶这种田园牧歌式的奇妙叙事,里面的小姑娘翠翠让人记忆深刻,满是挂念。“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多么好的文字呵,如闻花香,令人欢喜。

沈从文的可贵在于,那样一个烽火连天的时代,能以饱满的激情书写湘西的世事人情,并以极为优美的文字写出,自然明快,令人百读不厌。譬如《边城》、《萧萧》、《月下小景》、《丈夫》、《贵生》、《山鬼》等等。沈从文的笔致从容、态度宽和,情节舒缓,细节丰富而微妙。把带有浓郁湘西乡土风情的叙事,以一种平和自然的笔墨娓娓道来,充满不可思议的美。

沈从文的小说,写好看的故事,亦写优美的风景。有紧张处,亦有闲逸处。譬如《长河》,满纸写的皆是乡下农民的灵魂遭受苦难折磨乃至变形扭曲,然不忘闲笔书写“牧歌的谐趣”,让痛苦人生里多了一种凄凉的美。这样的对照,苦难才格外醒目,哀伤之余亦有“牧歌谐趣”淡淡的冲洗。他求的不是批判,而是悲悯。人生此时呈现出本来的面目,犹如长河流淌,大地静寂。

沈从文在小说里追寻的乃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想要构造一个奉养“人性”的“希腊小庙”,多年之后,我们依然被其文字所感动,所惊喜。他笔下的乡村呈现的乃是无边的爱。正如批评家谢有顺所说的那样:“赞美没有恶意的生命景观,开启旷野里的自在呼吸,一直是沈从文的叙事伦理。”

沈从文“重新被发现”其实得益于旅美学人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他在这部书里,高度评价了张爱玲、钱锺书、沈从文、张天翼、师陀等作家,而这些作家在御用文学史家里几乎是被忽视不见的。现在阅读夏志清当年的论断,让人震惊,几乎是预言性的结论,如老吏断狱,不得不服。他几乎是以一个人之力,掀翻了御用文学史家的大山,为后来无数的现代文学史树立了不灭的标杆。

现在的小说,往往讲究布局谋篇,情节高潮,几乎成为套路。沈从文一开始就一意孤行写自己风格的作品,柔软内敛,悠悠闲闲,很有中国画的味道。木心说过,好的艺术家都是水淋淋的浪子。这句话用来形容沈从文,颇是神似。沈从文的笔墨总有一种水淋淋湿漉漉的气息,或许湘西的山山水水锻造了他的灵性,仿佛长河一般,流向那不可预知的未来。

然而1949年之后,一个对人性有着深切关怀的作家沈从文,渐渐在文坛消失了。晚年的沈从文埋头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写作,作为小说家与散文家来说,自然不是心甘情愿。虽然在被迫的环境里,沈从文依旧写出了耀眼的光芒。但我觉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需要的乃是毅力与专业,无需天分,沈从文的小说则是无从替代的。但这也不是沈从文一个人的现象,五四那一代的作家,活到1949年后,都无法写出好作品了,对于个人乃至民族都是一场悲剧。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这是沈从文的一句自白,而且他还写过许多精彩好看的小说和散文。无论是《月下小景》的生存悲剧抑或《边城》里的怅惘感伤,其实皆无益于我们的人生。然而正是在这种“无益人生的文学书写”里,让我们体验到另一个世界的喜悲哀乐。仿佛秋日里一缕淡淡的阳光,温暖之后,黑夜降临。此后则是长久的黑暗,沉默,沉默,人与动物乃至草木皆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从文的《边城》小说中de湘西边城
湘西边城,古镇茶峒,因沈从文小说而改名
来自《边城》的美——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语言的审美特色
《边城》的漫议与漫忆
《边城》读后感,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