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福柯《疯癫与文明》笔记
福柯《疯癫与文明》笔记
 
西西弗斯

第一章   疯癫的来源:死亡与虚无
 
   

      那些天生有反叛精神、不满足、不认可现实规则,明晓个体存在与生存之区别的魂魄,如同福柯世界中的疯人被规则遗弃于流放的任何渡口:他们的存在与现实的关系往往象渡口和城市:他被置于里外之间,对于外面是里面,对于里面是外面。他们被规则所拒绝,但他的语言却呈现着规则背后的真实意义。他们的生活如同疯人被囚禁在船上,无处逃遁。他被命运送到千枝百叉的江河或茫茫无际的大海上,成了最自由、最开放的地方的囚徒。他被牢牢束缚在有无数去向的渡口。他们是典型的人生旅客,是旅行的囚徒。他将去的地方永远是陌生的。自此城廓到彼城廓,只是一种形式。 哪里都不是他的热土。 只有那些不接纳他的城廓之外的不毛之地,才有他的真理和他的故乡。      
  

他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不会有人认识他,也不知道他来自何方。他说的一些奇异的话,人们感到既陌生又熟悉。一些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秘密,被他肆无忌惮地暴露在空气里,听起来既令人羞愧又让人动心。因为寻常的日子里,人们总是循规蹈矩,把心底的秘密深深藏起,按部就班地象一枚枚零件运转在城市的机器里。他给城里的人们演独角戏,悲剧或喜剧。当人们放声大哭或哈哈大笑时他却告诉人们那其实是一个骗局。他用戏和歌曲无情地揭露人们内心的丑陋和愚昧,所以没多久,人们就受不了他了。因为他总是嘲笑别人,尽管也嘲笑自己。“这个人是个疯子”。人们说。于是他便被人们赶出了那个城市。


    因此,他的灵魂总是如一叶小舟被遗弃在浩瀚无边的欲望之海上,遗弃在忧虑和莫名的不毛之地上,以及知识的海市蜃楼或所谓理性的世界之外。这叶小舟完全听凭疯癫的大海支配,除非它能抛下一支坚实的锚---信仰,或者扬起他的精神风帆,让上帝的呼吸把他吹到最终的港口。

    然而无论对于疯癫的人或者普通人,最终的港口其实是不存在的。无论人们是否信仰上帝,丝毫不能改变个体生命的终结、时代的终结,和造成这些终结的种种人类无法逃避的自然或超自然秩序。获得救赎的道路是不存在的。人们由于发现人必然要化为虚无而总是陷入恐惧,而且由此而生的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未必能够有所收获:思考本身亦无法逃避灰飞烟灭的结局。相对于随着天文学、量子力学的不断进步而迅速拓展的宇宙、存在的边界,文明恍若茫茫时空荒原之上,一粒沙尘在风雨雷电中的光线的反射。面对充斥着沙砾般星球的空间、幽深而荒芜的未知黑暗、膨胀着或坍塌着的宇宙,人类并未因技术进步而收获稍许更多能够赖以寄托的生命理由。恰恰相反,视界的拓展进一步加深了人对自身存在、对思想之意义的疑问。

    上帝死去以后,(此仅指西方世界。在东方,这块华夏大陆上,这个命题从来不存在)人的精神支柱轰然蹋陷,有限的个体生命在文明长河、天堂地狱中的意义成为谎言。在华夏文明中,道家哲学则更不质问生而何来,死而何往:人无非如一叶一花一尘埃,自无中来,又往无中去。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而此种昭示着存在终极意义、并被愈来愈前行的科学理论所靠近的智慧真谛,因跨越了实证主义的阶段而对人的诸多疑问无以消解,也无以化解现实中的人思想感情的各种矛盾,甚至也无助于社会的具体进步。天人合一的终极真理缔造的也许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也许连这个梦也并不存在,那只是一条与现实、与社会、与城市无关的,通往个体心灵幸福的没有尽头的路径。

    如此的结局就是,虚无与荒诞如蒿草般愈来愈茂盛地蔓延在世纪长河中,愈来愈深刻地驻留在人的心灵中。精神世界的荒芜统治着人群,多彩多姿的迫切欲望之虚幻、信仰缺失造成的空洞、从生存到死亡的疑惑,终极意义的模糊,更重要的是因对死亡的恐惧而带来的生命虚无感,肉体的实感与死亡的虚无感之间的无可调和的矛盾,都繁杂地纠结在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
       
    但到最后,人们提前解除了面对死亡的恐惧,死亡本身变成了一个笑柄,使它变成了一种日常的平淡形式,并经常再现于生活场景之中,把它分散在一切人的罪恶、苦难和荒唐之中。死亡的毁灭已不再算回事了,因为它已无处不在。生活本身就是徒劳无益的口角、蝇营狗苟的争斗。头脑将变成骷髅,而现在已经空虚。疯癫就是已经到场的死亡。但这也是死亡被征服的状态。它躲在日常的症状之中,这些症状不仅宣告死神已经君临,而且表示它的战利品不过是一个可怜的俘虏。死亡所揭去的不过是一个面具。

    面对过往世界之存在的概念,生命因其与存在相比如此短暂和脆弱而产生虚无感:其根源却正在于对生命的质感。认同智慧生命具有某种绝对本质和于存在之中必然成立的存在理由。并且欲与时空流逝相抗衡。如此荒谬的意识昭示着智慧的魅力,但同时却正好造成了无比巨大的空洞。我们无法从万物之始使生命与存在同源、同途、同往,即便借一方痴念,譬如佛教与道教,大都无法获得个体存在与万物存在之归一。至多以否认个体感知之意义、视个体生命为虚幻,汇入茫茫混沌之虚无而产生归一感。但这是一种虚拟的否定结构,肉身与灵魂、灵魂与存在的隔阂从未因此而消除。人除非毕其一生遁入空门且真获上苍照拂,生而往死成就一种荣耀并如舍利子一般被某个神秘世界所接受,大都情况下无以解救寻常人们的困境。

但即便上帝已经死去,所有一切不能证明,亦不须因此而遁入虚无。因为虚无之缘由正是源于对绝对实在的痴念。数千年来人类无不以此作为精神生存的源泉和动力。此正是智慧生物的可贵的自我肯定之处。然而加速度前进的量子物理理论、波函数理论彻底否定了事物绝对本质的存在。(对人类认知本身,同样可以予以疑问)目前的理论思想正在试图在此其中找到一条道路。但也许并没有这条道路。通往终极的道路,甚至终极本身都有可能是不存在的。世界也许只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阴到阳的园环。况且世界之外仍可能有世界,我们所感知的时空,只是存在之无数张飞舞着的纸片中的一页。即此,知识的进步,对物理世界的认知更进一步加深了生命的虚无感。但与此同时,却同样也使生命逐渐更脱离陈腐的绝对存在之怀疑和信仰,精神的力量从向外部和内部世界寻求理由转而专注于生命本身,投身于与存在之洪流并与之同步前进,进入无视死亡,也无视死亡将去往何处的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因此,受到质疑的尽管依然是生存的虚无,但疯癫者------这些处于癫狂状态中的所谓患者所感知的虚无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外在的终点,即威胁和结局。反之,它是从内心体验到的持续不变的永恒的生存方式。其正是否定之否定------承认虚无被作为一种精神的强大力量而获得自我肯定。从虚无处获得的力量无可比拟。正如一切存在因回归于终极而获得力量。即便是死亡。而死亡也许正是获得重生的终极途径。彼刻,自由意志因明晓死亡,明晓存在的虚无与其相反:肉体和思想的感知之矛盾,却取得涅槃般的重生。

       这种重生状态肯定是混乱的。尤如世界之初生。崭新的肉体与感知,未曾有规律和法则的约束,更未曾有自我的疑问与肯定。它只是,也只可能是一种状态。一种处于混沌的状态。 混沌的力量如疯癫。但它具有世人所不识的奥秘。现实世界赋予人们的感知与认识,于此时大多予以推翻。而他的呓语,仿佛揭露着人们白昼与黑夜均不能说出的,那些隐秘的甚至连自我都未知的欲望和事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死亡是什么?
关于人活着的意义的一些思考
吴晓东、谢凌岚:诗人之死
【新书推介】孙晓娅:跨越时光碎片的现代性“返源”(上)
赵王城行走
史铁生作品集 文明 人类集体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