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单的那个更好

把根留住童安格 - 花瓣雨

简单的那个更好

文丨绿萝

《找一个虚构的地址去敲门》

作者:陈先发

游于深山的邮递员知道有

一些地址永无踪迹

那些简陋农舍像吃了迷药一般

在白云下移动

嗅觉中粗壮的砂石小路

五官里塞满的桔梗之香

当他无限靠近一个地址,空气中

会突然筑起一座孤坟说出

墓碑的拒绝

木门后小黄狗的狂吠

像在背诵奥卡姆剃刀定律:

在所有现象中,去相信

假设最少的那一种——

什么样的定律不会败给山村?

那些稀世的米粥飘香

那些黑眼睛警惕地看着

另一个世界

而我躺在他们的床上大梦初醒

听见一个旧地址喘着粗气

正在窗外追赶我们

——《大别山瓜瓞之名九章》之一

       非常高兴能够在今天晚上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当代著名诗人陈先发先生的这首诗。

       陈先发,1967年10月出生,安徽桐城人。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诗集《春天的死亡之书》(1994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前世》(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写碑之心》(2011年,长江文艺出版集团),长篇小说《拉魂腔》(2006年,花城出版社),随笔集《黑池坝笔记》(201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等。曾提出诗歌主张:“本土性在当代”与“诗哲学”。2005年曾组建若缺诗社。——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陈先发的《前世》、《丹青见》、《鱼篓令》、《伤别赋》等诗,是当代诗歌阅读者大都熟悉的作品,也是几乎可以提前断定会进入诗歌史的诗作。

       “ 出生于安徽桐城的陈先发,致力于追求古典传统与现代精神的深刻融合,致力于追求本土基因上的汉诗现代性。他在以古观今和以今发古的双重维度上不断拓展着诗的疆土。因此,他的诗体现出多重性,既是古雅的,典丽的;又是现代的,繁复的,是一种深烙着地域性格、民族色彩和现代性气质的艺术样式。陈先发诗歌在形式建构上也颇有特色,采取了多褶皱构建句式与段式的艺术手段,常常显得风姿绰约,饶有趣味。对于遏制当代诗歌写作日益口水化和直白化的不良趋势来说,陈先发的诗歌提供了一种极有价值和意义的写作范例。”——以上节录自首届海南诗歌双年奖授奖词。

       喜欢文本复杂性和思想深刻性的诗歌读者,通常都会比较乐于阅读陈先发,他的诗总会提供出最鲜活的文本,他的语言行进如踩刀梯,步步生寒;他同时握住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写作支点,但他在连通两个支点上的玻璃大桥上漫步时,遥远的两端提供给他的更多却是折磨。他的诗多数都在表达对此世、此时的怀疑和不安,他是一个精神和语言的双重探险者,用笔在诗歌中仿制出最幽僻曲行的地下溶洞,甚至是构造最复杂又布满机关学的地宫。

       这首《找一虚构的地址去敲门》出自陈先发老师九章系列中《大别山瓜瓞之名九章》,大别山东视南京,西隔武汉,既隔开宁、汉,又是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因为山多断崖而陡峭险要,虽然处于地理上的国境腹心,却因为交通不便而经济滞后,又因为经济滞后而保存住了“文明的旧地址”。 

       瓜瓞是一个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近于遗忘的古词汇,瓞字是小瓜的意思,瓜瓞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大雅·緜》:“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首句“绵绵瓜瓞”四字,写出瓜藤蔓铺、瓜多瓞满的景象,从而让瓜瓞一词在日后成为子孙繁衍、相继不绝的兴旺之景写照。

        对于“九章”这个体例,陈先发老师说:“九章这个格局,并非是把九个梨子放进一个盘子这样的均量堆砌,而是九者之间存有活性连结、内在的力量协同、每首单诗的形体及语速语调须服从整体所需、九者的前后顺序也远非随意确定,是一棵树上九根形态与功能各异的枝桠但必须听命于同一的根系、达成连贯的呼吸、维护共性的审美方向。——以上摘自林东林《跟着诗人回家》。

       如果从陈先发老师的写作原意图上看,把这首诗从大别山九章中单独抽取出来阅读显然不当,或者至少是让这首诗向其他八首伸出的关联意义和关联出的共生美学这部分无法提取,但好在这首诗独立出来之后,仍旧具备独立成活的个体生命力,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就大胆的做一次断章取义式的解读。这是一首既典型又非典型的陈先发之诗,在语言上,仍然保持着陈先发老师惯有的“悬于边界边缘”的写作特点,但在内容上,这首诗是陈先发老师少有的肯定之诗,不是怀疑和否定,也不是批判和虚无,而是写突然找到的归家感,虽然题目为《找一个虚构的地址去敲门》,但诗中所写皆为亲见,诗中所现都是实景,这就让题中的虚构一词包含着“纯净之美接近于虚构”、“短暂靠近的美形同虚构”、“自我隔绝之美如同虚构”三重意态,从而让虚构一词形成对山村朴拙美的强力修饰语。

       罗嗦太多了,现在我们一起打开这首诗的文本。随陈先发老师一起深入探看藏在大别山深处的那些旧时光景。

游于深山的邮递员知道有

一些地址永无踪迹

       邮递员这个词,已经快要被信息化时代的信息便利送入汉语词典的回收站,陈先发是一个打捞着古典词汇,对已经逃出我们日常生活的旧词汇实施复活手术的人,邮递员这个词虽然还没有滑出我们的生活,他在这里也及时出手抓捞了一把。在城市里,手写书信已经被电子邮件取代,只有单位这个特定名词的书报,还在对城市邮递员做最后的挽留,而在避远的山区,邮递员的自行车和绿挎包,仍然是主要的信息使者。全诗的开头这两行,写出一个状态:跟着邮递员进山,听邮递员讲述山居人家的变迁。这两行还隐含有两个方向的写出:一是写大别山的险景和因险而生出的迷景,因为险迷而让山村几乎无法查找到。其二是写在现代化的高速运动中,古典版块里的山村乡居图正在被不停重新涂写,在合并和下山的时代主题下,越来越多山村正在走向永久消失。

那些简陋农舍像吃了迷药一般

在白云下移动

嗅觉中粗壮的砂石小路

五官里塞满的桔梗之香

       在山路十八弯中,一步一景是常见的现象,这几行延续着对山中迷景的写照:白云深处有人家,农舍随山路时隐时显,通往村舍的砂石小路粗粝,房前院后桔香隐隐传出。值得一说的是作者对景象的视角异化书写方式,这几行中,作者对移动的邮递员施加了定身法,让一个穿山涉水的人静止下来,让满山的景象围绕着他移动、旋转。这样写并不是出于一种写作趣味或者说写作习惯,而是增加写景的致幻性,景美如幻是对景象之美的最高赞叹,这个修辞状态也正好支撑了题目中的虚构一词的修辞性。当实景以幻觉的方式出现后,拟人态的村庄在如酿的桔香带领下,以适度夸张的微醺姿态而至,在写出景美之余,山情的质朴憨厚特性也随之而出。

当他无限靠近一个地址,空气中

会突然筑起一座孤坟说出

墓碑的拒绝

       在第二节中,镜头切近,近景取代了远景和全景,当“我”和邮递员随着山路终于绕行到目标房舍近处的时候,收信人却已经离世远行了。这三行同上一节一样,仍然包含着山中景象的描述部分,“突然筑出一座孤坟”并不只是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虽然陈诗确实有着语向险处行的美学特点),这里更是为了强调山景的折转多变,一转弯,一抬头,景象立变。孤坟突来也并不是只在说邮递员送到的是一封来迟的信,而是进一步表达出尘世之外对红尘信息的主动阻隔,孤坟在这里以硬骸的姿态强势嵌插进来,堵塞住外界信息的涌入,在信息通联失效后,深山乡村被隔绝起来成为孤岛,仿佛被置放在时间的隔离罩中,乡村也因为停留在旧时间里而成为反观山外时代精神面目的另一只眼。

木门后小黄狗的狂吠

像在背诵奥卡姆剃刀定律:

在所有现象中,去相信

假设最少的那一种——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Razor, Ockham's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摘自百度百科

       奥卡姆剃刀定律有很多理解的方式,和在不同领域内不同的应用方法,涉足内容非常宽泛,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在本诗中,奥卡姆剃刀剃出的是朴素原则,我们生活在一个现象越来越丰富的时代,百变生而目盲出,过多的现象让我们无从选择去信任哪一类现象,我们的生活因此陷入现象引出怀疑,怀疑生出焦虑,焦虑又催出对下一现象寻找的恶性循环状态中,而在此时,深山寒舍因为物的缺少和物的更新减速而参照出了我们的时代拜物恶性,让我们重新找到了简朴即心灵的旧路径。

       此外,这四行对应的叙事点和前三行并不在同一处,孤坟的主人并非是小黄狗的主人,墓碑的拒绝已经是上一封信的结束,这里已经移景至下一封信,表述的是主人不在小黄狗守家的情形。但这两种寻而不遇,合写出的都是山村对世外的拒绝。

什么样的定律不会败给山村?

那些稀世的米粥飘香

那些黑眼睛警惕地看着

另一个世界

       在连续的闭门羹之后,这趟辛苦的旅程总算来到了一个可歇脚的地方,炊烟升起,清粥待客,因为少有外客,所以山居的小孩以警惕不安的眼神打量着山外来客。

       再次移景,移景之后,小黄狗消失了,由它背诵出的定律在另一座村子里是不是还在生效呢?带着山外世故这样的定律入山的人,他们的山外定律在山中是否依然还有效呢?“什么样的定律不会败给山村?”,这个问句在包含着以上两个问号之后,已经不再是单独的疑问句或者反问句身份,显然,奥卡姆剃刀定律仍然在另一个山村维护着相近的朴素秩序,因为山村的纯粹总是存在,所以煮出了“稀世飘香的米粥”;而山外定律进山以后,必然也将遭到警惕的疑问眼神打量。

而我躺在他们的床上大梦初醒

听见一个旧地址喘着粗气

正在窗外追赶我们

        在山路上奔行一天的“我”疲惫而早早睡下了,这时,前边路过而没有遇上的房屋主人(也就是小黄狗的主人)出现了,他隔窗问客的声音吵醒了早睡的“我” 。

        在山外世界中,虽然有不同物貌的城市,有大城小城,甚至也有城和乡的差别,但在村村通之后,城乡的信息一体化之后,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的精神性差别几近于无。唯有这些被隔绝的山涧村落中,不同于我们常见常遇的精神质地才会突然唤醒我们,让我们从现代生活的大梦中突然醒来,去反身发现存留在过去时间中的旧生活,让因物质缺少而珍贵益现的精神品质重新起身追赶上我们。

        这是一首访游记写的诗作,记录“我”跟随邮递员入山的所见所感,全诗笔墨全部蘸写在因交通隔绝而封存住旧貌的山村生活状态上,但笔尖重重地发力指向山外现代生活现场。相比于山外庞大如巨瓜的城市群,零星存留在深山里的村落无疑只能算是人类这棵大瓜藤上结出的瓞,但很可能,这些不起眼的小果实更能守护住人类的香火传续。

——根据讲课记录整存

图片源于网络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

END

作者简介:Echo Yang,绿萝,曾用笔名蓝莲花,广东人,擅长绘画,业余舞蹈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奥卡姆剃刀定律
每天学点心理学:奥卡姆剃刀定律
陈先发:每个时代都有独一无二的困境 | 凤凰诗刊
【坐而论诗】:新诗的古典情趣与当代性
吉狄马加 ◎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阅读印象 | 诗观点文库 | 诗生活网
陈先发|我是个左手攻击右手的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