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小径分岔的花园》品读博尔赫斯的人生玄想

博尔赫斯是享誉世界的拉美文学作家之一,被誉为“后现代之父”。他在文学创作上自成体系,完全不同于当时的写实小说、象征小说和意识流小说,而是通过转述已有的文本或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幻想和虚构,有实有虚,形成自己独有风格。《小径分岔的花园》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能够反映博尔赫斯文学创作理念和哲学思想的短篇小说,本文通过分析小说的文学叙事手段、小说中“时间迷宫”特性,来品读博尔赫斯在文学中对人生的玄想。

一、用后现代小说叙事手法表现人生的虚无与不确定性

《小径分岔的花园》讲述发生在一战期间,德国间谍余准为了把英军炮兵驻地的重要情报传递给德国上司,冒着被追杀的危险,找到与法国小村庄艾伯特同名的汉学家艾伯特家中,杀死了汉学家,最后成功传递机密但被捕并判处死刑的故事。在这部侦探小说中,又叙述了关于余准曾祖父彭崔写一部小说和建一座迷宫的故事,穿插着无数虚构的偶然情节,又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把读者带入真假难辨、若有若无、无穷无尽的世界,诉说着人生的虚无与不确定性。

① 小说叙述的互文与虚构

“我带着崇敬的心情听着这些古老的故事,更使我惊异的是想出故事的人是我的祖先,为我把故事恢复原状的是一个遥远帝国的人,时间在一场孤注一掷的冒险过程之中,地点是一个西方岛国。”——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若一个历史事件,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往往会使人信以为真。《小径分岔的花园》开篇,博尔赫斯引用了真实人物利德尔·哈特讲述一战期间的一场战争:“进攻原定于1916年7月24日发动,后来推迟到29日上午。”但其实这个事件是博尔赫斯虚构的,包括随后小说主人公余准得知其同伴鲁纳伯格被马登所杀这一事件,是博尔赫斯对历史改写,该事件真实情况是马登被鲁纳伯格所杀。博尔赫斯借着一战真实背景的外衣,虚构、改写了两个看似真实的历史事件,让读者落入一个虚构的现实之网——即使是历史也不过是一个虚构,这给小说蒙上一层真伪难辨的神秘之感。战争造成世界的混乱无序,虚构的历史在战争背景中更凸显了人生的虚无。

借着鲁纳伯格被马登所杀这一事件,博尔赫斯大胆将情节向虚幻的方向转换:余准为了逃脱马登的追捕并且把英军炮兵所在城市名字传递给德国上司,他拟定了实施计划——杀死一个与城市同名的人,他翻了一下电话簿,锁定目标人物艾伯特。在赶到艾伯特家中后,小径分岔的花园和余准记忆中曾祖父彭崔的迷宫花园出现重叠;汉学家艾伯特对彭崔小说的探讨又悄悄将读者引入对时间的思考之中。博尔赫斯将一个虚构的中国故事嵌入到他虚构的侦探小说之中,把中国的元素放置于英国大环境之中,彭崔、艾伯特、余准又先后被杀,它们之间本无关联,经过作者的剪接、拼贴、重复、并列等交替使用的后现代手法,把它们混杂在一起,不仅打破了时空的同一性和绝对性,也暗喻了人生的如梦、如幻、如真,虚无缥缈、变化莫测。

② 故事情节的分叉与并置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目前这个时刻,偶然的机会使你光临舍间;在另一个时刻,您穿过花园,发现我已死去;再在另一个时刻,我说着目前所说的话,不过我是个错误,是个幽灵。”——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博尔赫斯在小说中运用了情节的分叉,来完成虚构的故事。余准跳上车,恰好错过了马登的追捕;下车的地方,小孩恰好给他指向了艾伯特的花园;艾伯特的出现又引出了余准曾祖父彭崔建造迷宫的故事,由迷宫的故事又延伸出彭崔小说的故事;艾伯特的名字与英国炮兵阵地的名称恰好相同……如果余准没有赶上火车,那故事的结局又是另一种走向。

同时,余准传递情报的情节与马登追捕余准的情节在空间上是并置的,分叉出艾伯特的情节又与前述两个情节在某一时刻发生交汇——三人同时出现在花园,在花园里余准射杀了艾伯特,马登逮捕了余准。这些情节的分叉、交汇都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而这些情节在交汇之后又会继续向四面八方蔓延开来,小说的结尾只是所有结局中的一种可能性而已,如同艾伯特谈论关于彭崔小说结局时所说“方君可能杀死不速之客,可能被他杀死,两人可能都安然无恙,也可能都死,等等。”

博尔赫斯用小说会有各种结局暗指人的命运也会有多种可能。他把人的命运放置在交织如网的庞大宇宙中,在人生分叉点出现后可以往A线延展,也可以向B线延伸,至于最终走向何处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不可知,于是偶然性和不可控性成为常态。表面上你是你人生的主宰,实际上你的人生是所有偶然性的连贯组合,你只是是一个旁观者和局外人,这就导致人生的荒诞与不确定性。

二、“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座关于时间与人生的迷宫

《小径分叉的花园》中,艾伯特向余准谈论彭崔的时间观念也是博尔赫斯向读者分析他的时间理念,是小说的重中之重。博尔赫斯对时间的哲学思考意象化为小径分岔的花园。花园在实体层面是余准小时候在海丰待过的那个对称的花园,是艾伯特家里出现的有林荫道和凉亭的花园。在虚体层面,花园指的是迷宫样的时间,是彭崔放弃一切花费13年心血写出来的那部杂乱无章的作品中的深层指向。

① 时间无限的分岔

在小说中,艾伯特给余准一张纸,上面是彭崔写的一句话“我将小径分岔的花园留诸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这句话在文本中对应的内涵是时间的分岔——“在所有的虚构小说中,每逢一个人面临几个不同的选择时,总是选择一种可能,排他性;在彭崔的错综复杂的小说中,主人公却选择了所有的可能性”,所以“主人公在第三回里死了,第四回里又活了过来”。

在博尔赫斯看来,时间没有同一性和绝对性,这意味着自我不存在绝对、单一的线性时间里,而是存在于一个相对的、多重的时间序列中,但是又不能占据所有的序列,只拥有无数系列中的几列,也就是文中所说的“留给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在不同时间序列中,所遇见的人会不同,遭遇的情节会不同,这是一种充满错位的开放体的机构,也表现出世界的错综复杂。

② 时间的周而复始

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根据艾伯特的说法,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有时候这些“迷宫的小径汇合了”,当时间的分岔点汇合时,就会形成一种循环。

比如,博尔赫斯把人物之间的关系设定成了一环套一环的追逐。余准作为间谍被马登追杀,艾伯特被余准追杀,彭崔被一个外来的人刺杀。这种个人命运的相似可以看作在时间的网络下不可逃脱命运的相似。

又如,博尔赫斯利用个人生命体验的重复来实现循环。艾伯特花园使余准回想起儿时的记忆;余准在去艾伯特家的路上想到“一个人可以成为别人的仇敌,成为别人一个时期的仇敌”,这与艾伯特对余准所说“某一个可能的过去,您是我的敌人,在另一个过去的时期,您又是我的朋友”不谋而合。在余准个人体验里,过去与现在的交错,回忆与现实交错,时间不断打破、分岔、汇合。

再如,博尔赫斯从循环中得到文学启发。艾伯特从《一千零一夜》推断出要将一部书成为无限的可能性:“我认为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书的最后一页和第一页雷同,才有可能没完没了地继续下去。我还想起一千零一夜正中间的那一夜,山鲁佐德王后(由于抄写员神秘的疏忽)开始一字不差地叙说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这一来有可能又回到她讲述的那一夜,从而变得无休无止。”博尔赫斯将循环和永恒联系在一起,成就文学的无限,用文学的循环无限表现出人生周而复始的循环感。

三、作家在书的浩瀚世界里开启对人生命题的文学思辨

“我是个文人,我尽可能利用哲学里的潜在文学价值。我本身不是哲学家,只不过我对世界和我自己的生命感到莫大的困惑。当人们问我是否真正相信宇宙过程中会一再重复,永无休止,我觉得我同那种事情毫无关系。我试图把灵魂嬗变或者第四维度的美学潜在价值运用到文学上面,想看看会产生什么结果。”——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小说素材往往来自于书籍、历史,他擅长借助于对书籍、记忆以及人类文明所留下的一切烙印的质疑,将人类的现在、过去、将来重叠交错,对人们习以为常的历史进行解构。同时,他在虚构的故事情节中融入迷宫、时间、巧合等元素,表达他对人类命运的玄想。《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在这方面最能代表博尔赫斯文学取向、审美取向和创作理念的短篇小说。

博尔赫斯与同时代的萨特不同,萨特提倡文学干预生活,博尔赫斯更喜欢独自在纯文学世界里进行他的文学思辨,给当时的文坛带去了一股清流。他的小说被托多罗夫、凯卢瓦翻译成法文后,逐渐在法国受到欢迎,并且获得了福门托文学奖。

① 关于“作家们的作家”

“作家们的作家”,喜欢博尔赫斯的读者一般把这句话理解为大师中的大师,或者大师们的大师。但这是当时拉美左翼作家对博尔赫斯的一种批评,说他是“作家们的作家”指的是他的文学创作源泉是其他作家的文学作品,而不是生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萨特被所有的年轻作家标榜为导师。萨特的文学理念是介入,介入生活,直接介入社会。那个时候,推崇萨特、推崇左翼文学的作家们就批评博尔赫斯是作家们的作家,认为他是游离于现实的作家。

博尔赫斯之所以选择前辈作家以及书籍作为他创作的源泉,是因为他不是为了描写现实而成为作家,他是为了重新审视人类的哲学命题而成为作家。所以,他的作品是一种哲学化的、思辨化的作品。他不仅可以写出很奇妙、很生动的故事,而且背后充满了哲学的玄想和奥秘。

② 博尔赫斯的文学玄想

“我总是在默默思量,天堂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博尔赫斯非常有名的诗句。他一辈子在图书馆里,遍数所有的典籍,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见一些著名书籍的影子。

读过博尔赫斯作品后,或许有人会认为他信仰某个宗教,但是博尔赫斯并不信仰任何宗教,他是一个虚无主义、宗教神秘主义者。他只是痴迷于神秘、玄妙的东西,比如他写的《喀巴拉与佛教》。在他看来,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偶然现象,这种偶然的现象进入非常偶然的世界,这种偶然就会成倍数地增长,所以现实世界充满了疑惑和许多很难解答的疑问。在文学的世界里他借助心灵来认识世界,借助玄想把只能感知不可触摸的心灵世界具象化。当然,他觉得生命的困惑本无答案,因为人生本充满了虚无和不可知,如同庄周梦蝶,所以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镜子”、“迷宫”、“梦”等意象,来应对人生的深奥、不可测,世界的亦真亦幻,如《环形废墟》、《双梦记》、《通天塔图书馆》等作品,这些都是博尔赫斯非常经典小说,值得我们去阅读,和他一起冥想人生的玄妙。

写在最后

“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买的唯一东西就是《博尔赫斯全集》。我把这套书放在手提箱里,随身带着,打算每天取出来阅读。”——马尔克斯

“人人都爱博尔赫斯”,这位没有写过长篇小说的作家犹如打开了文学新世界的大门,或多或少影响了许多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家,如马尔克斯、卡尔维诺、格非等。他的一篇篇短篇小说或散文,又如同一个个思想实验,需要我们多读几遍后方能领悟其中暗藏的玄机和玄妙之处,随之产生豁然开朗、妙哉快哉的阅读快感。他的小说虽然并不能一眼读懂,但是因为都是短篇,所以适合随时随地拿起来阅读,适合独处时静静品读,因为每一篇都值得深思且回味无穷,所以我们都爱博尔赫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超越死亡的迷宫——读《小径分叉的花园》
阅读小记 | 博尔赫斯的“烧脑世界”
#随心周六#早读12 《小径分叉的花园》
小径分岔的花园
这3本短篇小说集,简直是宝藏,本本都好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