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理解天才作家茨威格之死?

越来越感觉到,我关于四种死亡的理论是很有解释力的,尤其是对于我们理解一些天才人物之死是大有好处的。

有的人的自杀,像天鹅游向大海,默默地葬身于苍茫之中。他们的死,是属于自由的选择。

1942年2月22日,著名作家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在巴西服毒自杀。临死之前,他留下了一份绝命书。他在绝命书中写道:

“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告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义务亟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它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提供了憩息的场所。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与日俱增。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在此地开始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从头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长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最崇高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

茨威格之死,似乎很难让人理解,但是,有了四种死亡的概念,他的死就容易理解了。他的绝命书,写得思路清晰,感情充沛,看不出什么绝望的迹象。他把自己称为“性急的人”,话音之中,甚至还有几许幽默感。这种状态,与一般的自杀者的心如死灰的状态大相径庭。从这封绝命书来看,他的死,应该属于典型的第三种死亡,他认为自己在生活上已经不能够再有突破了。所谓“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从头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长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他认为,自己已经无力在事业上和感情上有所发展了。

茨威格之死,具有天鹅之死的意境。

茨威格

要充分理解他的为何要自杀,还可以看一看他对老年歌德的描写与评价。

歌德晚年曾写了一首长诗《玛丽恩巴德的悲歌》,这首诗是他在年过七旬经历了最后一次恋爱后写下的。茨威格对歌德的这首诗非常欣赏,特意就歌德写作这首诗的故事写了一篇散文,散文的名字就叫“玛丽恩巴德的悲歌”。茨威格对歌德的这首诗的评价极高:“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晚年最深沉、最成熟的诗作,恰似夕阳西下散射出的绚丽光辉。”(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第167页,舒昌善译,三联书店,1986年)“它是歌德晚年最重要、最发自内心深处的诗,因此也是他自己最喜爱的诗。这首诗标志他勇敢地向过去诀别,毅然地开始新的起点。”(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舒昌善译,三联书店,1986年)

歌德的这一事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歌德在这一事件中,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与人格力量。他以应战机制克服了生活的危机,表现了创造性。他在74岁的高龄,还能够“开始新的起点”。歌德在经历这一事件之后,就全力投入了《浮士德》的后期创作,最后完成了这部巨著。

茨威格对歌德的赞赏,表现了他对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崇尚,他赞许他人不断突破,也要求自己不断突破。当他自己不能突破之时,他愿意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的人也许会认为,茨威格的意志力量不够强大,他应该熬过“漫漫长夜”,“看到旭日东升”。我认为,情况的确如此,三年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但是,这是我们在今天说的话,有多少人能在1942年就看清楚战争的结局呢?

在第三种死亡观并不是最后的死亡观。在它之后,我们还可以提出“第四种死亡观”。第四种死亡观是在“后人本心理学”基础上提出的全人心理学死亡观。“后人本心理学”主张不仅要超越个人中心主义,而且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种死亡观认为,一个人活着,有时甚至还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如果他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终极关切,在“第四种死亡观”的意义上他仍然死了。

我想到自己提出的“四种死亡理论”:

“全人心理学”迄今为止认为有四种死亡:“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人本心理学死亡”、“全人心理学死亡”(或者“后人本心理学死亡”)所谓“全人”,就是超越了这四种死亡的人。简单说,四种死亡是这个意思:

1、所谓“生物学死亡”,是指一个人的脑死亡,即医学意义上的死亡。

2、“社会学死亡”是指在一个人生物学死亡的意义上还活着,但并不能够创造任何社会财富,例如植物人和某些严重疾病的人。

3、“人本心理学死亡”是指一个人在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的意义上还活着,但并不能够有任何潜能的发挥或者创新。——因为人本心理学的核心精神强调潜能发挥。

4、所谓“全人心理学死亡”是指一个人在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人本心理学死亡的意义上还活着,但并不能够有任何终极关怀,缺乏在大我实现意义上的活动。

所谓“全人”就是指超越了这四种死亡的人,或者说在这四种意义上都活着的人。

姜文根据茨威格的著作改编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请注意此图:A点上一个关键的点。如果倒退到此点以下,意味着人活着没有足够的尊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绝命书 茨威格
茨威格散文简介
茨威格的绝命书如此美丽(最新原创)
311 冲不破魔鬼性天空的大师们--读斯蒂芬·茨威格的《与魔鬼作斗争》
74岁的他,向19岁的女孩求婚了
歌德还是托尔斯泰 --读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札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