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白的力量——珂勒惠支的艺术

凯绥·珂勒惠支

Kaethe Kollwitz

(1867—1945)

德国版画家、雕塑家

1

凯绥·珂勒惠支本姓施密特(Schmidt),1867年7月8日出生于德国哥尼斯堡。父亲是一位建筑师,也是社会民主党的党员;外祖父是一位激进的牧师,曾被普鲁士官方教会驱逐。

在家庭的影响下,她从小就有反叛精神和自由思想。

她14岁开始学习绘画,后到慕尼黑深造,受德国著名的版画家麦克思·克林格尔铜版画技法的影响很深。这奠定了她成为版画家的基础。

《自画像》

1891年,珂勒惠支和在贫民区服务的医生卡尔·珂勒惠支结婚。婚后,他们一个为工人、贫民治病,一个作画,还养育着两个儿子。

我们在珂勒惠支的版画中,能看到大量表现贫病交迫的工人生活的版画,以及赈济病人、扶救妇孺的宣传画,就是画家生活的写照和感受。

珂勒惠支的作品风格,结合了质朴的现实主义与奔放的表现主义风格,充分展现了她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关切,同时渗透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她的作品主题,有生死悲喜,有战争与社会现状,而最令人难忘的是,作品中透露的深深的母爱,以及生命中那些闪烁着爱与智慧的光芒的瞬间。

罗曼·罗兰曾评价她说:“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的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

1894年至1898年间,珂勒惠支完成了第一套由6幅铜版画和石版画组成的组画《织工的反抗》。这套组画取材自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暴动史实。

史沫特莱在《珂勒惠支版画集·序言》中说:这套组画'第一次描写了在发展中的资本主义下的德国劳动阶级的痛苦生活,——跟今日中国的工人同样的痛苦生活。'

▲《织工的反抗》组画之四《织工队伍》

1904年至1908年,珂勒惠支又完成了7幅铜版组画《农民战争》,这套组画以其深刻的内容和无与伦比的精湛的铜版画艺术技法,轰动德国绘画界。著名画家克林格尔、利勃尔曼等,都给以很高的评价。国家艺术馆收藏了她的版画。

▲《农民战争》组画之一《俘虏》

一条绳子,串起了像木桩、像栅栏似的愤怒的俘虏们,简洁的画面形式和表现主义的夸张造型都充满了激情,人胳膊比腿还大,比腿还长,两个非常巨大的手。右边的孩子是非常软弱的形状,表现了病弱无助,后面这些人呐喊、挣扎、愤怒成了有力的对照。

参加起义的儿子死了,母亲在尸堆里找到了自己的儿子。

2

1914年7月,一战爆发。

随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珂勒惠支年轻的大儿子彼得,在未经任何正式训练的情况下,无谓地在战场丧生。

1942年,她的大孙子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

珂勒惠支忍受了两次世界大战加给她的痛苦。她的精神受到莫大的震动,创作主题也从早年的“反抗”,渐渐变成了“母爱、救济,以及死亡”。

母亲绝望、瘦弱甚至枯槁,力图用身体保护还没有被弹片伤害到的孩子。

饥饿的孩子瞪大眼睛举着小碗。

绝望的母亲怀抱死去的婴孩,她保护着的双手因此显得粗糙巨大……

母亲伸出双手,在怀抱中护卫着三个孩子。

观之无不感慨作品中感人至深的母爱: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珂勒惠支的痛苦,似乎无人能与其分担,她将它们从一件作品,延续到另一件作品。

她那呼天抢地般的质朴母爱,正如她那慈母般的面容,她的单纯概括、厚重大气,令男性艺术家无比汗颜,作为女性艺术家,艺术史皆所罕见。

1928年,珂勒惠支被选为柏林艺术学院版画部主任,同时被授予教授的学衔,这是德国艺术教育界的第一个女教授。

1933年,希特勒对进步文化界实行法西斯镇压。在首批受迫害的人中,就有珂勒惠支。她被解除一切职务,作品禁止展览和出版。但是全世界的进步人士都尊敬这位杰出的版画家。

1945年4月22日,珂勒惠支逝世于德累斯顿附近的摩里茨堡。

珂勒惠支一生的创作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在描述了社会底层不堪的生活状态的同时,反映了社会弱势群体在时代的变革中精神的无助迷茫。

而作为女性,她更多的以母性的慈爱去理解抚慰这不堪和迷茫。

珂勒惠支笔下的母亲常常将孩子笼在怀中或护在臂弯里,虽然母亲们的力量无法永远的护住孩子,但母亲的关爱却是孩子永远的安慰和生存的勇气。

艺术家正是从这一角度理解自己的创作,她的作品才有如此厚重的暖意,让后代人感动。

3

把珂勒惠支版画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个人,是鲁迅先生。

1930年,鲁迅收到了友人寄来的珂勒惠支画集。

珂勒惠支高度的思想力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让鲁迅激动不已,产生了搜集珂勒惠支原拓版画的念头。

鲁迅托史沫特莱写信去求购,先后购得组画《织工的反抗》《农民战争》等级别的版画,都是署有珂勒惠支亲笔签名的精拓品。

此后,鲁迅将这些画陆续发表在刊物上。

还在刚开始购藏珂勒惠支版画时,鲁迅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急于向中国民众推介她的作品。

1930年10月间,由鲁迅先生策划组织,内山完造赞助,另一位日本友人谦田诚一具体操办,在上海北四川路举办“版画展览会”。

由于珂勒惠支的版画所具有的战斗性和反抗性,为避免反动派的寻衅闹事,特意把它们分散在几个房间。

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版画展览会之一,使中国的文艺界对版画有了初步的认识。

《牺牲》——母亲悲伤地献出自己的孩子

1931年9月20日,鲁迅在《北斗》杂志创刊号上刊登了珂勒惠支木刻组画《战争》之一《牺牲》,这是他介绍珂勒惠支的第一幅版画作品,旋即引发巨大反响,这是鲁迅为纪念柔石等“左联”五烈士而特意选刊的。

《牺牲》与鲁迅的杂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对沉默而沉睡的“无声的中国”,不啻一声振聋发聩的巨雷,它雄辩地印证了像珂勒惠支这般呐喊与反抗的版画,“这实在是正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

鲁迅在他用笔杆子进行韧性的文学战斗的同时,竖起了又一面大旗:版画。这场由鲁迅倡导发起的、志在重振中国版画艺术的运动,叫“新兴版画运动”。

经由鲁迅的大力推介,不但美术界的人,还有更多的人,从珂勒惠支那风格鲜明的黑白版画上认识了她。

珂勒惠支的艺术对中国艺术,尤其是版画的发展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可以说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几代版画家都深受其影响。

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虽然出身普通,但是看过她的作品,您会发现她的作品里有力量,有着不属于一个女人所具有的精神号召力。

但是,也正是由于她是一位女性,她的目光也因此更具深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女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版画作品
袁志英:归去来兮,凯绥·珂勒惠支
人物|珂勒惠支:“谢谢您鲁迅,把我介绍到中国来!”
鲁迅竟如此推崇她的作品?—珂勒惠支 黑白刀刻的力量之美
她是陈丹青最仰慕的对象,鲁迅曾评价:“全世界没有比她艺术成就更高的女性艺术家!”
珂勒惠支:为停止的生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