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尔兰诗人希尼《晚安》:从一副朴素的画面中,感受夜幕下的温馨

1966年,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1939-2013)以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而一举成名。后来,进入了创作的高峰,并于199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继承了爱尔兰文学的优秀传统,“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披露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

在《晚安》一诗中,诗人希尼就以其特有的写作方式,从旁观者的视角细心地观察着眼前的画面,将日常生活中短暂的情景描绘在了八行诗句中。这首诗简短而朴素,但不失丰富的抒情,可以让人很清晰地感受到夜幕下的温馨。

门闩拨开,一窝锋利的光

剖开了庭院。从那扇矮门出来

他们躬身进入如蜜的走廊,

然后直接穿过那道黑暗之墙。

第一节诗是这幅朴素画面的开端和发展,在时间、地点、人物和动作的描绘中,呈现出了四幕场景。

“门闩拨开”作为第一幕场景,简洁而有力,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接下来的画面。很显然,是有人从里面拨开了门闩,诗人在这里省略了行使这一动作的人物主体,给人以联想。由于门闩的拨开,导致了门突然就打开了,随之引出了第二幕场景。

“一窝锋利的光/剖开了庭院”,这里出现了代表夜晚时间的光,以及诗人所见景象的主要场地庭院。在诗中,“一窝”这一形容词,说明了光是由于门闩的拨开,突然涌现在庭院之中的。而“锋利”则是诗人用通感的手法,来描摹夜晚的冷意。“剖开”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光的形态,也表明了门打开的速度之快。

紧接着,第三幕场景出现了。“从那扇矮门出来/他们躬身进入如蜜的走廊”,这是诗人眼前的人物由门外进入门内的场景。“矮门”和“躬身”写出了空间的狭小,表明这是出现在普通人家的景象。“如蜜的走廊”中出现的比喻,指出了“他们”内心对于归家的甜蜜、温馨感,与“锋利的光”中流露出的冷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幕场景“然后直接穿过那道黑暗之墙”,是对“他们”进一步的动作做出的描绘。“直接”表明了他们没有做任何停留,回到屋内的急切心情。“黑暗之墙”指的是墙由于光而折射在庭院的影子,他们走过庭院就像是穿过了一道黑暗之墙。

水坑、鹅卵石、窗框和门阶

稳稳置于一堵光亮中。

直到她再次超越她的影子跨步进来

并取消她背后的一切事物。

诗歌第二节是这幅朴素画面的结尾,在对庭院景象和“她”的动作进行的逐步描绘中,让眼前的一切再次回归原点。

庭院中的“水坑、鹅卵石、窗框和门阶”,是原本就存在的事物。但是在这一特定场景里,当它们“稳稳置于一堵光亮中”时,会让人感到在这幅场景的平凡朴素性中,增加了一些家所特有的沉稳安定性。

在最后两行诗中,诗人浓墨重彩地对“她”的动作进行了描绘。“直到她再次超越她的影子跨步进来”中,写的是“她”由屋外走向屋内的一系列动作。“超越她的影子”这一描写,指的是在由明向暗行进的过程中,影子由长而短的变化。“并取消她背后的一切事物”中,写出了一切再次回归原点。这里意指“她”关上门闩,随着光亮的消失,一切都消失了,对应了第一节诗开头的“门闩拨开”。

关门的一刹那,诗人的视线里就一片黑暗了,于是诗歌也到此结束了,诗题“晚安”也在这里得到了有力的呼应。这样一副朴素的画面,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对此习以为常了。而诗人在《晚安》中的抒情描写,使得这种习以为常的景象中,所蕴藏的温馨感彻底显露了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仍有很远的路要走 | 刘轩为你读诗·第1047期
我在灵魂的铁匠铺锻造那未创造出来的种族良心
希尼:诗 9 首(黄灿然 译)
当代英国诗歌的发展:1970-1990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92)一缕阳光悄悄地僭上心头
艾洛|希尼诗赏:生活的真谛,归功于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