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里斯本夜车》:治愈一个孤独的人需要另一个孤独的人

我觉得很多时候,人与人相遇正如深夜里呼啸交驰而过的列车。我们望向在朦胧黯淡车窗后的人,仓促一瞥。还来不及看清,对方已从视线中消失。——《里斯本夜车》

生命中,总会有那么一刻,我们既觉得孤独,却又无法排遣寂寞。

所以,有些人孤独着就成了习惯,最后和孤独和解,就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样。

还有些人,明明被孤独所困扰,却依然义无反顾的和孤独对抗,最后在孤独中邂逅另一个孤独的人,得到治愈。

治愈一个孤独的人需要另一个孤独的人,这个关于孤独的理解,来自于瑞士著名作家帕斯卡·梅西耶的小说作品《里斯本夜车》。

对于这本书,如果让我对此书做一个评价,那么我会说这是一本能走进你我心灵之书。

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逃离和寻找真正自我的故事,进而引发了我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孤独的理解。

这是一本真正能走进我内心的哲学之书,也是一本人生之书,看完这本书,我会有再看一遍的欲望。

我总感觉书中主人公的行为看似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看似是去寻找内心想要知道的答案,但其实他的真实目的却并非如此。

作为一本畅销很多国家的书籍,《里斯本夜车》不负所望的赢得了人们的口碑。

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赖蒙德·戈列格里斯。

戈列格里斯是文理中学的古代语言语教师,他从小家境贫寒,后来因为酷爱古代语言成为了一名职业教师。

他自从任教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且是这个学校里最牢靠,也最一板一眼的人。

如今五十多岁的列格里斯,在这所学校任教了已经三十多年,工作上也是可圈可点,更甚至学生们给他起绰号叫“无所不知。”

可就是这么死板的人,就是这么按部就班,不懂变通的人,却在不惑之年偶遇了一个陌生的葡萄牙女人,并和她有了短暂的相处。

这是一次短暂的相处,就好像生命中一次偶然的遇见一样,本来该是毫无交集,可却意外的在戈列格里斯心里留下了影子。

这个影子,这次遇见,忽然间让戈列格里斯醒悟了,他犹如魂壶灌顶,突然开始厌恶了现有的生活。

他以为他的一生就是这样,在这三尺讲台上讲到退休,却没想到,偶然的一次遇见,竟然让他开始从人生的终点回头看清了现在的自己。

戈列格里斯来到了一家书店,正好看到一本非常适合自己的书,就这样,他被这本《文字炼金师》的书而吸引,决定离开自己待了三十多年的讲台,转而去寻找另外一种生活。

而这本《文字炼金书》的这本书为戈列格里斯开启了一扇大门,让他开始想要探寻这位葡萄牙医生,并在他那里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就这样,这位无所不知的教师,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这趟旅行的终点就是里斯本。

里斯本这座城市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城市,这个城市戈列格里斯第一次来,但他并不陌生。

来到这座城市,戈列格里斯的目标就是寻找《文字炼金师》的作者普拉多,并知道关于他的故事。

小说的前边,主人公的出行看似是盲目而没有计划的出轨旅行,但实际上,这样的开始却并不突兀。

其实这种写法,作家毛姆在他的成名作《月亮与六便士》中就有如此去写。

《里斯本夜车》的主人公戈列格里斯和《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是同一种人,不同的是一个是反省人生,最后去感悟生命,另一个是反省人生之后,跳出人生的枷锁,转而追求另外一种追求。

两个人都是在合适的时候做了对自己最正确的选择,但他们走的道是不同的。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总能看到人成长的痛苦和撕裂感,也能看到人之孤独之后,对抗孤独的方式。

其实回头再看这两个相似命运的人,我们会发现,不论是戈列格里斯还是斯特里克兰,他们俩个人都是那种独行者,也是孤独者。

他们俩人的内心是渴望有人能懂得,也是渴望有人真正的治愈他们的孤独。

戈列格里斯治愈自己的孤独选择了探访同类人普拉多的经历,来不断反省并改变自己。

斯特里克兰则是选择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为心中的理想而拼搏,但即便理想可以为他提供激情和养料,却无法填充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所以斯特里克兰最后在小岛上邂逅了一个懂自己的女人,并且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他的人生忽然间不再是之前的缺口,反而变得圆满。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人生而孤独,而治愈一个孤独的人需要另一个孤独的人。

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能找到生命中那个治愈自己孤独的人,而我们也一定能找到。

如果说,你也是那个孤独的人,若你也曾想逃离孤独,想逃离庸碌生活,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如果你和我一样在寻找生命中的同伴,一定要读《里斯本夜车》。

戈列格里斯这场里斯本夜车的旅行,就是一个寻找生命中同伴的旅行。

一个男人,一个事业有成并且钟爱自己所讲所学的老师,抛弃曾经拥有的一切,转而去寻找一种未知的答案,无疑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

这些戈列格里斯都有。他来到了里斯本开始探访这位葡萄牙医生普拉多的朋友,意图找到生命的终极答案。

戈列格里斯来到了里斯本,找到了普拉多曾经居住的蓝屋诊所,在这里他见到了普拉多的妹妹,并得知了很多关于普拉多的事迹。

故事从蓝屋开始,就开启了一种对话式的叙述方式,作者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一边写《文字炼金师》的内容,又不断穿插着戈列格里斯的感悟和所见所闻。

小说以一种悬疑式的方式,向我们生动而形象的展示了一位神人,一位人人敬仰的人——普拉多的一生。

戈列格里斯不仅仅拜访了普拉多的妹妹,还去找了很多普拉多生前的朋友和亲人,就比如普拉多唯一的朋友乔治,还有普拉多曾经崇拜的老师巴托罗缪神父,在这些人口吻里,以及他们来往的信件和记忆里,关于普拉多的形象,我们越来越清晰。

而戈列格里斯并不满足,他想知道全部真相,所以他一边看《文字炼金师》,一边又探访了多个和拉多的相关的人,比如普拉多曾经的女友友玛丽亚、艾斯特方妮雅。

这些人的记忆,串联起来,就很好的展现了普拉多的一生,也让戈列格里斯对普拉多了解的更深刻。

在戈列格里斯的一次次寻根问底的过程中,我们也一次次的发现,原来普拉多他这个人充满了矛盾性,但他也有自身的光环。

就比如普拉多曾经有很爱自己的父母,他的家富庶,但是让他耿耿于怀的就是他那当法官的父亲,总是生病,而他那控制欲强的母亲,总是不尊重他的想法。

父母对于他的关爱,以及为他遮风挡雨,让他平安成长不接触那些不该他知道的事情。

可是普拉多注定不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他有自己的想法,并且父母对他的爱和所做的事情,让他产生了叛逆和抵触情绪。

所以可以主导自己的人生开始,普拉多就决定做一名优秀的医生,治好父亲的病。

只是普拉多太早熟,也太有想法,他的想法离经叛道,他做了很多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他更加公然的演讲,去批判教会。

普拉多从小就是孤独的,因为他缺少家人的理解,更缺少朋友。

所以这么一个孤独的孩子他有属于自己的怪癖,所以成年之后他很少有朋友,而乔治就是那个最适合,也最懂他的朋友,只是这个朋友在最后也因为双方的理念和坚持不同,更因为一些事情,两个人有了矛盾,这份友谊也就没了。

普拉多的死是因为救一个不该救的人,但在普拉多认为,不管这个人是做什么的,但谁都没有权利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哪怕这个人是坏人,哪怕他罪大恶极。

其实普拉多这一生,他为自己坚持的东西一直在奋斗,他反对别人的压迫,不想被所谓的教会控制思想,他想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自由。

他一生怕死,却有觉得死也许是人活着的另一种方式,认为那是上帝馈赠的礼物。所以他说:“葬礼是别人的事,和死人无关。”

就是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人,做了很多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一生孤独,却总能在合适的时候遇到对的人,但终究是避免不了死的命运。

而戈列格里斯,通过探寻普拉多走过的路和经历过的人生,就如重活了一回,来了一次心灵之旅。

曾经那些想不通的他想清楚了,而孤独且寂寞的人生,也犹如找到了人生的希望和生命的意义。

就是这样一次前往里斯本的旅行,就好像经历了另外一场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答案,只有在旅行之中才能看到。

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不同的人,总会和某些素不相识的面孔相遇,但不论如何,我们都无法通过影像去完全了解一个人,而人生要想真正读懂一个人,那就去走他走过的路,看他经历的事。

我们都身在红尘,但安逸的同时却又不免焦躁,若你也想逃离孤独,想要找到生命中的同伴,不妨去读读《里斯本夜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里斯本夜车:说走就走逃离日常,实现虚幻的白日梦也无妨
德国2013>爱情/悬疑→《去里斯本的夜车》
德国爱情/悬疑《去里斯本的夜车》
帕斯卡·梅西耶 | 如果我们只能依赖内心的一小部分生活, 剩余的该如何处置?
(电影) 去里斯本的夜车
德国2013爱情/悬疑《去里斯本的夜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