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辞赋写作第四讲


 

                                    辞赋写作第四讲(荷风茂林)
 

辞赋概论
1.        对偶:「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句组,一前一后、成双成对地排列在一起,就叫对偶。宽对:词性、平仄稍有出入;严对:词性、平仄都要对应,而且避用同字。
2.        排偶:定义为“把范围相同、性质相近的事物,采用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句式接连在一起来表达。”。排偶,顾名思义,应该是把排比、对偶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起来使用的或兼有排比、对偶两种修辞效果的句式。一般说来,我们认为排比句的基本条件应该有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但排比格中也有只有两句互相排比的,这与对偶最相类似,可以同对偶参看。对偶与排比的差异:一是对偶必须字数相等,排比不拘;二是对偶必须两两相对,排比也不拘;三是对偶力避字同意同,排比却以字同意同为经常状态。例如「进亦忧,退亦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排偶句法可让文句整齐化而产生明快流畅的效果。对偶和排比可以统称为排偶,排偶的句子是骈文的主干。排偶,约有两种基本的形式:排比对偶式排偶与联句对偶式排偶。
3.        古偶句:排偶为对句形式时,只要求句子等长、相对的词语在词性上、句法结构上大体相同、允许句中音步失替及两边平仄失对、又允许同字相对。
4.        骈句:又称对偶句。意指两个句子的组合有如两马齐奔。由骈句为主写成的文体,其中只用少量散句贯穿上下文﹐这种文体称为骈文。唐以后多用四六句型,即骈文全篇由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组成的骈句而成﹐所以也称为「四六文」。
5.        骈文:多由骈句组成,其句式有壮、紧、长、隔、漫、发、送等。非韵文。句式整齐、声律和谐、词藻华丽、用典繁多,用于歌颂地理,抒情写志,议论。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
6.        骈赋:押韵的骈文。
7.        辞赋:简称赋。一种文体,介于「诗」与「文」之间,用于赞、颂。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骈文不押韵,属于「文」类。押韵的骈文称为骈赋,属于「诗」类。辞赋以排比为主,也不乏对偶句;骈文以对偶句为主,也可用排比句。 
8.        修辞学:赋与骈文的组成单元是骈句,以其句式架构、押韵形式、与节奏音韵上的变化去丰富文章。在写作手法上,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在写作的修辞技巧上,要用迭字、迭词、互文、排比,在短短几个字内发挥更多的元素在其间,用以增加内容、深度、与美感。
9.        虚字:「而」是转折连词。常用的虚词只有八个:之,而、乎、乃、且、以、于、则。
10.        节奏: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主谓之间应加停顿。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        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二、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三、        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四、        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五、        "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六、        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七、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八、        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注意骈句的节奏特点,四字句一般为二二节拍,五字句多为二一二节拍,上下句节奏一致,韵脚要读出长音;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较长停顿;排比句要注意节奏鲜明,重点突出。

骈句的节奏与结构
三言 一拍 句脚平仄交替。
四言 二拍 节奏点 平仄交替 左右交替 上下交替。
五言 二拍或三拍 1+4 (领字+四言)为三个节奏点,但领字可以不计平仄。
六言 二拍或三拍 302可算二个节奏点,2201算三个节奏点。
七言 二拍或三拍 303可算二个节奏点,其他皆为三个节奏点。
简言之,
三言为12或21
四言为22
五言为1201、2101;202
六言为2201;1202、2102
七言为3201、2202、2022、303、105

注:
0为虚字(一字)
1为一字(讲求上下句词性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2为二字(讲求上下句结构要相同,即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等)
3为三字(拆为12或21时,其词性与结构要相同)
4为四字(拆为22时,其结构要相同)
5为五字(拆为23或32时,其词行与结构要相同)

11.        骈句写作技巧
1.        只有三言与四言最好要在节奏点上平仄交替。
2.        由于宽式对偶不讲求节奏点要平仄交替,也因此,左右可不必交替,上下也可不必交替。但句脚若要遵守马蹄则需上下交替。举例: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举例: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        虽然我们不要求节奏点上平仄交替,有最好,因为音韵上更见美感,但会增加遣字困难度与限制写意,对于初学对联的人来说,倍感艰辛,因此我们采鼓励,尽方便行事,您看着办,但整篇文章的平仄交替约占八成。
4.        对于结构,我们划分得很细,12或21时,都要在词性上相同,注意我们要求的是词性,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字对虚字就好,也就是说至少是宽对的要求,不刻意去讲求细类的工对。在平仄上这些字往往也位于是节奏点上,在不以律害意的情况下能顾到上下交替最好。
5.        对于虚字,不必太麻烦,而、之、以、于,这几个就够了。
6.        要大量用排偶句,也就是单句时的古偶句,就其上下联在相同的位置得出现相同的字,可以多用这些虚字: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排偶句多半是二个以上相同的字。对偶句要求不得有非虚字的同位重字,古偶句则要求有同位重字。排偶句的平仄只要上下交替即可,方法是将重复的相同字去掉其他节奏点的字去平仄交替,这点不严格要求。
7.        骈文一般要求句脚走马蹄韵。辞赋只在隔句中要求守马蹄。由于骈句有宽与紧的对偶,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保持上下交替优先于左右交替,全篇平仄交替约占至少八成,也因此为了押韵句脚本为仄的可平。
---------------------------------------

甲、赋与骈文的简介

一、什么是辞赋?

辞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相当特殊的文类,它介于「诗」与「文」之间。就辞赋的本质及其流变观之,辞赋是「诗」而不是「文」(散文)。

就细目来区分,「辞」与「赋」各有特点,但就广义而言,「辞赋」可视为文体中一大类别的统称,简称「赋」。赋本是“风、雅、颂、赋、比、兴”诗歌六义之一,最初的意思为一种文学表现的态度和方法,并非一种文学体裁。

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赋」,本意指诵说,《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毛诗?序》说:「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赋」成为《诗经》「六义」之一,指的是铺陈言志的手法。战国《荀子?赋篇》,最早以「赋」名篇。汉人把屈原、宋玉的「辞」(楚辞)和荀子的「赋」统称为「辞赋」,并把屈原看作辞赋之祖。

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风格上看,都讲究文采,多用铺张手法。二者的区别是:"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汉代辞赋有两大系列:其一是抒写悲怨失志的作品,形式上接近《楚辞》中的〈离骚〉和〈九辩〉,多用「兮」字以舒缓音节,而且文采绮丽华美。由于此类作品无论内容或形式皆有楚骚的特质,故称「骚体赋」;其二是描写畋猎、京都、宫殿等「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的作品,内容以夸耀帝国的声威,歌颂天子对外在世界的征服为主,这些作品大多篇幅较长、规模宏大,句式上骈散相间,体制上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对话体,其中首尾用散文,中间部分用韵文,韵文常以四、六言为主,亦杂以三、五、七言甚至更长的句子,段落之间多用「于是乎」、「若夫」、「况乎」……等连接词,一般称做「散体大赋」。

汉代之后,魏、晋辞赋趋向骈俪化,至南朝时骈体赋达到颠峰。唐、宋科举考试命题作赋,除了要求遵守对仗、声律之外,还限定表示立意要求的韵脚字,这类限制立意和韵脚的命题赋就是「律赋」。此外,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产生了接近古典散文的「新文赋」。辞赋在体式上的衍变,至此大致底定。

赋的异名
短赋 上起先秦,赋篇之祖,篇章短小。
汉赋 又称「古赋」、「大赋」,铺张夸大,用字冷僻。
俳赋 魏晋盛行,又称「骈赋」、「小赋」,篇幅短小,字句简丽。
律赋 唐代科举采用,对偶工整,音韵协调。
文赋 宋代盛行,又称散赋,散文作赋,力去骈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股赋 清代科举采用,八股作赋,骈散杂糅。

赋的特色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二、什么是骈文?

骈文:讲究排偶、文字华丽、好用典故、声调铿锵,唐以后多用四六句型,称「四六文」。

骈文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特有的一种文类,基本特征是语句平行,两两相配,句法结构相互对称。全篇文章除了少数散句之外,皆由对偶句所组成,偶句分上下联,上下联的字数、词性和结构几乎完全相同。由于骈文大多由四字或六字组成,初期以四字、六字为主,偶尔掺杂有五字、七字。齐梁以后四六格式定型化,所以也称「四六文」或「四六」。

骈体文(简称骈文)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词义相互合对。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唐初仍沿习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

骈文萌生于秦、汉,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没落于宋,复兴于清。历代骈文虽然各具特色,但其共同特点可归纳为下列诸端:

(一)句式匀称:这是骈文最主要的形式特征,两个相称的句子为一组,彼此相对,极为工整匀称,全篇只用少数散句贯串文章。

(二)四六句式:魏晋时期的骈文,一般以四字句为多,字数尚未有严格的限制。南朝刘宋时,骈文句子以四言或六言为主。「四六」的格式已具雏形,齐梁以后,「四六」的格式完全形成。

(三)音韵谐协:骈文上下二联之间,要求节奏点平仄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由于音律上的讲究,使骈文在形式美学上,逐渐臻于登峰造极之境。

(四)用典繁多:骈文常用典故,除了炫耀作者学识渊博之外,还可以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象、启发幽思等作用。善用典故的丰富内容,可使文章委婉含蓄、风格典雅,增加文章的美感。

(五)词藻华美:骈文追求辞藻华丽,无论在练字、选词和锻句上都相当讲究,构成富丽典雅的风格。

三、赋与骈文

赋与骈文都是因汉语特性所造就的特殊文类,两者之间更是彼此互动,对中国文学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些学者主张骈文影响赋体的演变,甚至认为汉赋归属于骈文,如姜逸波〈汉赋属骈文之一体〉认为:
骈文要求对偶、用典、炼字、声韵,汉赋具有上述特色。汉赋从它产生之初起就与骈俪结下了不解之缘,汉赋是最便于产生并容纳骈俪的土壤,因此,汉赋是骈文之一体。

周悦〈论骈文骈赋之异同〉说:
骈文骈赋在造句形式及文体孕育发展演变历程上固然不无相同相近之处。但是由于体裁不同,句式不同,结构不同,用途不同,理所当然地应该分为两种不同的文体,不可以一种文体视之。

从「诗」「文」两大文类观之,「赋」是「诗」类,「骈文」则是「文」类,从文体发展来看,赋是散文化的诗,骈文是赋体化的散文。从骈文的形式要件来看,骈文起源于文章的辞赋化。

赋与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种各自独立的文学样式,但在审美趋向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那便是贵族化和典雅化,「崇雅尚丽」是其共同的追求,辞赋作为汉魏晋六朝的经典性文体,对骈文影响最大。就发展路向而言,是赋的日益骈偶化,再到用赋的方法做文章,最后形成骈文;就其实现方式而言,则是各类辞赋日益骈偶化,然后为各体文章所利用和借鉴,最终形成骈文。辞赋不仅给予作家以突出的骈对意识,而且为骈文提供了四言、六言和骚体等各类偶句的骈对资源。

骈文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文言文文体,其句多四六对仗,故又称四六文或四六、骈俪、骈体等,具骈文要点而有押韵者称骈赋。

有韵者为骈赋,属于「诗」类;无韵者为骈文,属于「文」类。

颜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是无韵的骈文,陆机〈豪士赋〉则是有韵的骈赋。此外庾信〈哀江南赋〉,前有序,为骈文,序后则是有韵的骈赋。由此观之,押韵与否,可作为辨识骈赋与骈文的方便法门。


骈文与辞赋的分辨
辞赋与骈文是并存的两种文体,各自有其独具的特色和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在古代文体分类中,赋从来自成一家。在当代赋学研究著作中,辞赋并不隶属于骈文,骈文亦不被视为赋体。二者有交叉关系,那就是六朝骈赋。至于汉晋大赋和抒情小赋,唐之律赋,宋之文赋,都不宜算作骈文。

  骈文与辞赋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从修辞看,骈文以对仗为主,辞赋以铺陈为主;从句法看,骈文以对偶句为主,辞赋以排比句为主;从音律看,骈文有时要求平仄而不求押韵,辞赋除平仄外还要求句尾押韵;从题目看,绝大多数的赋以赋命题,骈文则没有固定的文体标志;从功用看,辞赋用于描写与抒情,骈文除此二者还可议论并充当应用文。

  铺陈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周详的描绘陈述。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如果只有两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那往往是对仗或曰骈偶,而不能叫排比。排比是对仗的增加,对仗有时是排比的组成部分。辞赋以排比为主,也不乏对偶句;骈文以对偶句为主,也可用排比句。

  骈文和赋的界限,古代骈文家在写作中是意识到了的。如陆机《豪士赋》、庾信《哀江南赋》,前有序,为骈文,序之后才是赋的本体。序不押韵而赋押韵,序句参差而赋句整齐。

四、甚么是马蹄韵
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句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 ,换句话说,就是“仄顶仄,平顶平”。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也因此其每个脚印都要被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马蹄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句脚规则,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是句中规则,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句中平仄安排受句脚平仄安排的制约。句脚平仄有正格与变格之分。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称为正格,相同者称为变格。变格没有正格铿锵。句中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对于辞赋,我们说的马蹄韵就是指句脚平仄。同常每段第一句可以不计句脚平仄,因此正格或变格无差。

五、排偶句应用
排比修辞法的定义为:「用三个(含)以上结构相似的语句,排列相连来表达同范围、同性质的意念。」
排偶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介于排比与对偶之间的修辞手法。一般认为它是由两个语气一致、结构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对的语句平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排偶句式形式整齐,富有节奏,但结构、字数等均可变化,不像对偶那样在字数、结构、平仄等方面要求严格。可以说,排偶给人的是整齐匀称又富有变化的美感,能收到反复强调,增强语势的表达效果。

排偶修辞
从乡村到都市,从简陋到繁华。
渗透了泥砂,渗透了岩石。
无声的语言,无形的文字。
串起了罪恶和战争,也串起了爱和友情。

古文注重排偶对仗,也就是上句要接得下下一句,这也是一种逻辑,简单的说也就是:上句如果是原因,下一句就是结果,而中间插入的语句最多都是修饰辞而已。排偶句的功能主要就是在修整句子的本身,藉由扩充整句的功能加强修饰所形容的事物,并且延长整个句子的生命,这不仅在古文是如此,现代散文做法亦是如此。作文或说话语句如果只讲究重点,将因简短精练文或话接不下去而中断,对于因场合所需长时间的要求将不敷需求,可是,排偶句的应用却可以是围着一个话题修饰打转,也可以因着这个话题的周边话题,进行原本话题之内容修饰补充或加强逻辑修饰,因而使得话题得以源源不断,所以说:排偶句虽然是逻辑道理的运用,而不合逻辑的偶句则需要多加说明。因为任何事物之间必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道理,哪怕是飞机跟汽车,一个是天上飞的,一个是地上跑的,只要加上一个联结辞,以两个相关联点的「地面」作为这个联结辞,那么纵然是矛盾的命题,可能也会在另一个联结辞之下,产生另一个可以接受的逻辑。所以排偶句的应用不仅在对仗外,还在于延伸偶句的逻辑应用。完整的偶句应用,就是一个完整逻辑的表达。

举例: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
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
国之治。
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六、赋的流变
赋体(辞赋)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1.【骚赋】指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以及后世模仿楚辞的作品。其特点在于抒情浓郁,意象瑰玮,声调绵邈,句中或句尾各用“兮”、“些”、“只”等语助词调节音韵。它还不象汉以后的赋那样注重铺陈事物,也没有形成很固定的体制。

2.【汉赋】主要指汉代流行的大赋,由枚乘《七发》开其端,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汉赋的特点在于极力摹写各类事物,一般都是长篇巨制,结体严密,气象壮阔,文辞富丽,好用典故难字,表现出一种典雅堂皇、肃穆凝重的风格,被视为赋的正宗。章法上多采用问难对答的形式,句式参差明显,韵文中夹杂散文,诗的气息大为减弱。-

3.【骈赋】也叫俳赋,孕育于汉魏之际,而流行于两晋南北朝。它是汉赋的变体,所谓“三国两晋,征引俳词;宋齐梁陈,加以四六,则古赋之变矣”(《汉文典》)。骈赋的特点,一是骈四俪六,全篇均由四言六言的对仗组成,句式整齐;二是丽藻雅辞,络绎奔会,写得花团锦簇;三是两句一韵,依照章节内容的变换而转韵,格式较为固定;四是逐渐讲求平仄协调,富有音乐美;五是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失去了汉赋的宏廓气象。总的说来,骈赋由于注重形式华美,趋向绮丽,辞藻益茂,而体格渐卑,内容上的意义相对地削弱了。 -

5. 【律赋】到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赋列入国家考试科目,于是产生了考试专用的试帖赋,叫做律赋。律赋在骈赋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仗与声律的工整严密,并对全篇字句数和韵式作了严格的限制。如王□《沛父老留汉高祖赋》,限用“愿止前驱得申深意”八字为韵,即全篇分八段,各段依次分用此八韵中的字押韵。这样矫揉造作的作品,显然已失去了文学的真实生命,而作为利禄之途的敲门砖,其形式却一直沿袭至清末。

6. 【文赋】与此同时,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一部分赋又呈现出由骈俪返回散体的倾向,不讲求对偶、音律、藻采、典故,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等,都是代表作。

赋的特点:
除了押韵、换韵、多用四六字句、文前常有序等一般形式以外,是篇幅长,多写京邑园林,尽力铺陈,堆砌生僻名物和形容词语,常是由假设的二人问答引起。”

赋的分类:
【骈赋】——骈体(较为正规的赋)——骚体(句带“兮”“些”,有离骚风格)——骈骚结合(上两种结合的)
【律赋】(唐时的考试方式,律句多,命题)
【文赋】(又称“散赋”,与散文差不多的,如苏子的前后《赤壁赋》)

汉赋的句式:
离骚主要特点是“兮”“些”字用的较多,但句式也一样有很多。
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韵)。
字字字兮(或些),字字字★字字(韵)。(骚体标句)
字字字兮(或些),字字字字★字字(韵)。
字字字兮(或些),字字字字★字字字(韵)。
字字字字兮(或些),字字字★字字(韵)。
字字字字兮(或些),字字字字★字字(韵)。
字字字字兮(或些),字字字字★字字字(韵)。
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韵)。(骈体标句)
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韵)。
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韵)。
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韵)。
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韵)。

特点:
1. 凡在骈赋骚体中,有“兮”“些”字的,不为韵字,这一点主要针对独韵体词来说的。在宋时,稼轩与蒋捷各写过独韵词,以“些”为韵,词中间“兮”字。
2. 赋韵以古体诗略,可一韵到底,亦可三四句一换。
3. 观诸古赋,以开头问答或是引事居多。
4. 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的作用。
5. 上面列举的★字,一般情况包括:之、而、以、于、与等转字。
6. 赋于结构要求较高,也韵也要求较严。但我们现在习作可以略宽些。


--------------------------
乙、修辞学
一、对偶:语文中上下两句,或一句中的两个词语,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有时还讲究平仄相对,表达相对或相关的意思,叫做对偶。它的作用在使文章形式工整,音调和谐。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幸有香车迎淑女,愧无旨酒宴亲朋。
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排比:对于「同一范围」、「同一性质」的意念,用两个(含)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技巧,叫做排比。排比和对偶颇相似,但两者之间也有区别:对偶必须字数相等、两两相对,排比则不拘;对偶须避免用意同之字,当然相同之字更不宜出现,排比却往往意思相同、字也相同。
例:作主是不必凡事去请示;作主是能按照自己想做的方式去做。作主是拥有支配的权利!作主是不必再听别人使唤!
例:雨是一首湿湿的牧歌,路是一把瘦瘦的牧笛。
例: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三、映衬:在语文中,把不同的,特别是相反的观念或事实,对列起来,两相比较,使其意义明显,叫做映衬。它的作用在使语气增强。其修辞原则有二:1、对比愈强烈,印象愈鲜明。2、事实不妨夸张,言辞却要含蓄。
例:「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龟。」(东汉桓灵时民谣。)

1、正衬:利用事物的类似条件从正面陪衬。
例:感时花溅泪,限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反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从反面陪衬。
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以「此恨」为主)
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四、类迭:同一个词、语或句子,接二连三反复使用的修辞法,叫做类迭。类迭可以藉其类似的形式展现时空的绵延;也可利用其声音的同一性增加语调的和谐,藉声音的反复性表现语势的雄伟。
1、迭字:重迭使用用一个字,加强意思和形像。
迭字:又名重言,是以两个相同的字来摹拟物形或物声,当单字不足以尽其态,则以重言迭字来表现。 举例: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齿音尖细,表现近景的清晰;绵绵唇音宽泛,表现远景的渺茫、长远不绝
→使语气完足、语义完整;又使声调动听,境界传神。
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2、迭词:重迭使用用一个词。
例:多少西瓜,多少圆浑的希望。

五、互文:上文省了下句的词语,下文省了上文的词语,要互相参照成文。又叫互辞、互言、参互。
例: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秦」、「汉」兼指「明月」和「关」。)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悲,不以己悲喜。「悲」、「喜」是兼及前后两句的。)

六、错综
凡把形式整齐的辞格,如类迭、对偶、排比、层地等,故意抽换词面,交错与伺,伸缩文句,变化句式,使其形式参差,词汇别异,以避免单调平板的修辞法,叫做「错综」。

错综:故意选用别异的词语或参差的句式,避免话语的单调或平板。
 ﹝一﹞抽换词面:把重复出现的词语改换成别的词语。
  荆山玉损,可惜数十年结发成亲;宝鉴花残,枉费九十日东君匹配。花容倒卧,有如西苑芍药倚朱栏;檀口无言,一似南海观音来入定。
 ﹝二﹞互换:将上下文相对应的词语互换位置。
 ﹝三﹞错举﹝交接语次﹞:改变词语在句中的语次。
 ﹝四﹞参差﹝伸缩文身﹞: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相间使用。

错综又分:
1. 抽换词面:以意义相同的实与取代形式整齐的句子。
例: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黄州快哉亭记
2. 交错语次:上下两具语词的次序,故意弄得参差不齐。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七、镶嵌:在词语中,故意插入数目字、虚字、同义或异义字,来拉长文句的,叫做「镶嵌」,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法。
凡在词语或文句之头尾或当中,「刻意」插入数目字、特定字、虚字(非实数)、同/异义字,拉长本来的词句,让语意更加丰富、鲜明或者加强、和缓语气作用的修辞方法,称为「镶嵌」。
在语句中,镶入无意义的字,或有规则地嵌入特定字。(也就是说「镶嵌」又分为「镶字」与「嵌字」两类)

1.        镶字:刻意用虚字或数目字,插在有实际意义的字间,来拉长词语。
例:「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2. 嵌字:故意用特定的字来嵌入语句中,常形成美妙辞趣。
例: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孟子
3.        增字:同义字的重复,以拉长音饰,使语意更加充实。
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4.        配字:在语句中,用异义字陪衬,以舒缓语气,而不用其义。
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

错综、互文的差异
错综 句子中意义皆完全,只是故意改变字句,交错有变化。
互文 句子中意义不完全,得需要互相补充才能完备其意义。
互文前后句的原意可相互借用。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叫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互文和对偶同为修辞手法,但是并不属于同一个类别。对偶指的是形式上的相对,互文指的是内容上的相融。它们的判断标准不同。对偶(互文)的句子可以互文(对偶)。就像一个人,从性别来看他是男性,从职业来看他是一个公务员。他可以既是男性又是公务员。但是另一个人可能也是公务员,但是她是女生。
如 “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是一个对偶句,因为它内部了平仄和结构都相对应。但是它不是互文句,因为你就不能把它解释为“不论生死天下都歌,不论生死天下都哭”,不通。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个互文句,因为可解释为“不因为外物或自己而喜,也不因为外物或自己而悲”。
一般来说,互文的句子都同时是对偶句

互文,对偶,对仗是修辞手法,骈体指写作文体。
对偶就是对仗,即两句或段的各成分全都分别对应相同词性,并且对应位置用词力避相同;骈文写作要求用排比,多罗列,有气势,有时有领字,有感叹语,并非一定要对偶;互文是把一层意思分两句讲,不是对偶。

--------------------------

本周作业:
所有骈句要求句脚平仄交替。
所有骈句主题为「春雨」
题一、
1.        写一带提引词的壮句。(句脚上仄下平)
2.        以「山形不得犯重,树头不得整齐。」为例,写一七言古偶句。(句脚上平下仄)
3.        写一紧句。(句脚上仄下平)
4.        以「山借树为衣,树借山为骨。」为例,写一六言骈句。(句脚上平下仄)
5.        以「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要显树之精神。」为例,写一排偶的轻隔句。(句脚上仄下平)
6.        写一带迭字的五言长句。(句脚上平下仄)
7.        写一漫句。

题二、将题一的句子合并为一段,并在句脚上遵守马蹄韵,请以不同颜色显示句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骈文,你了解多少?
辞赋初1第1讲(1)
陆伟廉,全面论述对联自对第一人
句子自对
成联自对“谭概”上下集
【索微探赜】“自对”谭概(下)(文后有彩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