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月推荐 ▏国粹源头——歙县古城
userphoto

2023.06.01 上海

关注

安徽歙(shè)县古城历史悠久,据唐代《元和郡县志》记载,东汉末年,乌聊山曾有一座叫作“毛甘”的古城,即是歙县的前身。


在历史上,歙县古城曾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它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歙县位于杭州、千岛湖、黄山和九华山的中心点,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城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园林、长亭、古桥、石坊、古塔处处可见,时时散发着古风古韵。

作为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歙县古城存有许多名胜古迹。这些古迹包括太白楼、许国石坊、方士载宅、斗山街、东谯楼、南谯楼、徽州府衙等。

在古城的府城和县城内存有明清时期的牌坊。宋代以前的古迹包括东南两座谯楼、蛤蟆井、打箍井等,而大北街、斗山街和中山巷等街巷则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太白楼取其字号而建。太白楼楼檐下悬有“太白楼”三字匾额。太白楼照壁上方有一匾额,上书“长天一勺”,意思是天地虽广,勺水虽微,但运动变化之理是相通的。同时也表明李白怀才不遇,犹如天外之一勺。

许国,字维桢,明代歙县人,1565年进士,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为官。许国衣锦还乡时,当地人为他立了一座石坊,这就是许国石坊。许国石坊,四坊架连,八脚并立,被后人誉为“东方凯旋门”。石坊四面八柱,为“口”字形,故俗称“八脚牌楼”。石坊是仿木构造建筑,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座单间双柱三楼式的石坊组成,每一处都饰以精美的雕刻。12只狮子雄踞于石基之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牌坊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内外侧都有精美的图饰。许国石坊上有“恩荣”“先学后臣”“上台元老”“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的馆阁体题字,均出自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之手。


许国石坊的南侧就是方士载宅,该宅始建于明代万历初年,是大学士许国的阁老府的一部分,所以又名“许国相府”。阁老府是一处大的建筑群,门外有石狮和牌坊,内有大厅、花园和藏书楼等。

斗山街位于歙县城内,建于明清时期。据说,“斗山街”之名得于所依之山,因七丘相连,状如北斗七星排列,称为“斗山”。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文化长廊,有典型的徽州名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罕见的木盾牌坊——叶氏贞洁坊等。

东谯楼又名“阳和门”,原名“钟楼”,是重檐式双层楼阁,是直通老街居民区的大门。东谯楼和南谯楼原来矗立在歙县古城双套城门内,属于旧徽州府府衙的一部分,最早建于1150年,咸丰之后,谯楼屡坏屡修。东谯楼高3层,大梁架于高台上,下为门阙,街道从中穿过。南谯楼就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


南谯楼始建于隋末,是歙州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宋宣和年间重建,150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唐代以前,城台均以土夯建筑,所以建筑门楼必须在门阙靠壁立柱,南谯楼共立柱26根,中门阙门扇隐去两根,只显出24根,所以当地人称它为“二十四根柱”。古时楼上置有铜壶用以滴漏定时,还有鼓具,以及察看星象推算历法的仪器。南谯楼虽历经风雨,多次修缮,但古制古风依旧,为江南一座有名的古谯楼。

徽州府衙是古徽州府的象征,其府衙历经数次扩建,到明代中期达到格局最完整、规划最恢宏的历史时期,在建筑界、史学界素有“徽州故宫”之称。徽州府衙有南谯楼、仪门、正堂院落、后堂院落和廨舍院落五大组群。知府断案的正堂是徽州府衙的主体,按清代形制恢复,还恢复府衙仪门、息民亭和戒石碑亭等。

歙县古城像是一块璞玉,曾经的富贵繁华已经褪去,但古城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让历史在这里保存,让文化在这里延续。

本文摘自《古城底蕴》
现代出版社

本刊责编  宋薇薇

图源ID 3572786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徵州古城
无梦到徽州,汤显祖到底去没去徽州?
这里才是真徽州,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不是黄山屯溪
金光华李亚鹤:安徽有我国四大古城之一,融合了徽州之美,很多游客却没来过
歙县古城
黄山之旅随记(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