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仓桥老街

早就想到松江仓桥老街去看看,因为那里曾经有过仓城。所谓仓城就是最大的漕粮仓储所在地,从明代开始,这里便是松江府漕粮的重要储藏地,也是漕运的始发地。

乘地铁转公交来到仓桥镇玉树路桥上,首先看到的是大仓桥——一座高10余米,跨度50余米的 五孔拱形大石桥,桥原名永丰,因桥南为松江府漕运仓城,故俗称大仓桥。大仓桥横跨老市河,北连中山西路,南接秀南街,是上海地区著名的明代大石桥之一。

明代中期这里建仓城存储和转运漕粮,为往来市河方便,明天启年间在华亭知县章允儒的倡议下,兴建了目前所能看到的这座大仓桥。如今,昔日的大粮仓已难觅踪影,然而人们从大仓桥厚实的桥身、宽阔的桥面也能推测当年人来船往的繁忙景象。

玉树路桥东南堍有灌顶禅院。灌顶禅院北临市河,西门接玉树路,东门就是秀南街和大仓桥。一座青砖式样的仿古江南徽派门楼,为禅院西门。一对抱鼓石列于门口两侧,门头略小但上有瑞兽石刻,倒显精致。

禅院西跨院内,大殿檐下悬有金色大匾,上写“護法伽藍”四个大字;大殿主供伽蓝关公神武坐像,殿匾“醍醐灌顶”四字,坐东朝西。中轴两侧分别建有“观音地藏 ”殿和“文殊普贤”殿。

灌顶禅院原来是水次仓关帝庙,始建于明朝天启二年(1622),初意是借关羽神武忠义之高节用于镇宅护民,到乾隆年间,易名为灌顶禅院,其“灌顶”两字取自《楞伽经》:“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无量刹土诸佛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昧。

东院山门两侧站立着佛教左右护法菩萨关公像与韦陀像,山门殿后方书“威震大千”四个大字,殿中梁悬“守卫道场”四字匾,彰显了左右护法神的功绩。

禅院东山门外河边、大仓桥西南堍有复建的孟姜亭。孟姜是松江人吗?去过山海关的人,大多相信孟姜女是松江人。因当地有座相传是建于 " 杞良妻哭夫崩城 " 处的孟姜女庙,庙门楹柱上刻有四字:“ 华亭孟姜 ”。

孟姜亭为一单檐石质四角凉亭。传说孟姜女当年寻夫,曾至此歇息,卧石而睡。2014年修缮禅院时建立此亭,方亭南面石柱上的对联是:青石有幸怜弱女,寒衣无处觅离魂。北面石柱上的对联是:万里奔波殉夫节,一声恸哭倒长城。

踏上高大的大仓桥石阶,会感到那个历史的松江城还在眼前,还能让人想象以往松江府市井的繁华,生意人云集,生活的悠闲。

站在高高的桥拱顶上,仿佛闻见那弥漫在街头空气中浓酽醉人老酒的清香,听见那晨雾中的鸡鸣犬吠,看见那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都散发着年代久远的失真的记忆,那窄窄的、弯曲如绸带般飘向城镇的石板路上,曾经记载着一整座城的繁华和嘈杂。

观大仓桥下,市河两岸,大有明代章简《松江城》诗中“登高一望民风厚,楼阁重重烟雨中”的意境。松江是上海之根,松江古城的历史底蕴、府城名望,旧城遗韵、水乡格调,明清建筑、文物古迹,这些优势是其他古镇难以比拟的。

市河北岸,枕河人家。

马头墙的功能,大抵是阻隔、防火和装饰。能把马头墙做到五级,就不光是装饰,而是有炫耀之嫌,是在显示其家族和地位了。

过桥,来到老市河北岸,东侧的中山西路317319321323号陆氏宅(民国)是区文物保护点。

西侧的中山西路337号钱氏宅(清末)也是区文物保护点。

中山西路382384386号张氏宅(清末、民国初)。原为张氏宅,民国时易主侯氏。

中山西路368号。原为徐姓典当行。抗日战争时,石湖荡叶氏开药店天和堂。以上两处房屋都经过修缮。

中山西路352号李氏宅(清末、民国初),等待修缮。李氏为松江名医。

中山西路316号。大门上头的“红十字”,表明这里曾为卫生院。

中山西路292号。这个邮电所迁走的时间应该不长,门前的邮筒要是能保存下来,将会给人以长久的记忆。

中山西路274号包氏宅。

在这墙皮脱落的砖块上,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几块砖“头”上竟然有“中国结”!

中山西路266号杜氏雕花楼。为当地名绅杜岭梅的住宅,据杜氏后裔回忆,此楼建造于清代嘉庆年间。现被用作“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集中展示了有关古代松江的城市发展、文化成就、市井风情、先贤名士等方面的人文历史。

杜氏雕花楼是松江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建于明朝旧宅基础上。现存四进。前三进为走马楼,第一、二进为清代老楼,第三进建于民国,第四进为平房杂院。

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杜氏雕花楼格外抢眼。跨进古色古香的大门,四棣三进庭院式建筑,向内伸展开来。砖墙立柱、穿斗式木构架、榫卯组合的结构,古朴而典雅;硬山式马头山墙的屋顶,小青瓦白粉墙,处处浸润着江南水乡的气息。

杜氏宅的精华在第三进,当时建成后即作为杜怡清(民国时曾任松江区区长)的婚房。该楼豪华富丽,其梁枋栏柱和门窗隔扇均雕有精细中西图案花纹。厅堂内的雕梁画栋,走马楼上的木雕双龙抢珠,栏杆、挂落、雀替、斗拱的精美木刻浮雕、通雕,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作为结合中西建筑装饰于一体的传统走马楼,其风格体现了松江近代建筑对域外文化的吸收和融汇,在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清末和民国建筑中独特的审美价值。

这是一栋已经完全修缮好了并派上用场的宅第。据说,从这里第一户居民搬迁,到完成修缮开放,前后费时两年,耗资千万元。而今,这里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的落户,愈显生命力和厚重感。

中山西路258号费骅宅。费骅(19121984年),字之骅,台湾前“财政部长”。与费彝江(费孝通)、费彝民、费彝穆(费穆)等基因同源。先居叶榭镇,后迁居松江城西包家桥,祖辈以耕读为务。这座与杜氏雕花楼相邻的费骅宅,现在变成了松江书画院仓城分院了,没有对外开放,无法进去。

中山西路228号杜氏宅(清末、民国初)。从前面看,这所房子不怎么样,但从东侧两棣高高的马头墙,便可得知其规模的宏大。

中山西路222号。又是一处能勾起你记忆的所在。

中山西路195号张氏宅(清代)。藏在残垣断壁中的文物保护点。

中山西路184186188号沈氏宅(清末)。

中山西路171173号陈氏宅(清乾隆年间)。所有等待修缮的老建筑大门全被封死,不可入内一睹真容。

长长的中山西路,沿街居民都已动迁,房屋十之八九大门封闭。整条街上,不时有大小车辆驶过,行人稀少。

来到老市河北岸王家滩,岸边的房屋也在等待动迁。市河里偶尔有船只经过。这要是在古时,漕粮启运时,漕舟云集,水运繁忙,江淮卫、兴武卫、镇海卫各漕帮数以百计船只至仓城市河排开,装载起运之场面可谓蔚为壮观。

可是,咸丰元年始,全部漕粮均改海运。上海位据江海之冲,漕舟集泊上海后,松江的仓城虽仍是仓贮重地,但漕粮输运已变得无足轻重。由此而产生的连带效应便是商业急剧萎缩,盛况逐告结束。后来太平军前后三次攻入松江府城,仓城从此由盛至衰了。

年丰人寿桥,位于中山西路永丰小学对面,跨老市河东段。石座水泥桥长20米,宽3.5米。桥上刻有“年丰人寿桥”额。民国19年建,现仍保持原状。

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中秋节,松江雷家大宅院内,长子雷君曜(学者士绅)与曾出过洋、当过二品大员的族兄雷补同在客厅商议为老母亲办八十岁寿辰之事。后来按雷母提议,在雷老太太寿诞之期,在西渡口建桥以方便两岸行人学童。大家为了欢庆丰收和表示对雷老太太敬仰,题名此桥为“年丰人寿桥”,也有人简称为“人寿桥”。

年丰人寿桥东北堍是秀野桥滩。

秀野桥滩4142号张氏米行旧址(民国)。看上去像是已经修缮过了。

西有秀塘桥,跨老市河。原是大型石拱桥,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因拱顶出现险情,1962年改建。水泥桥跨径30米,宽5米。

秀南桥,位于秀塘桥西南,跨黄祥港入口处,与秀野桥(邻近秀塘桥)相望,秀南、秀塘、秀野合称松江“三秀桥”。秀南桥原为单拱石桥,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建为平桥,长39.9米,宽3.75米,高4米,采用水泥栏杆、灯杆。

秀塘桥,秀南桥之间的蒋泾西街33号张氏宅(清代)。临老市河的观鲈楼,就在张氏宅院落内。历史上,“三秀桥”一带以松江四鳃鲈而闻名。

秀南桥西北堍,秀南街2号民宅(民国)。

秀南街3号姚氏宅(清代)。23号宅都大门封闭了。

秀南街6号杜氏宅(民国),里面还有人居住。

秀南街29号陆氏宅(清代晚期)。

秀南街32号汪永明宅(清末)。不知汪永明何许人也,汪宅占地面积仅134.4平方米。南北进深33.6米,前楼一开间七架梁,面宽4米,进深6.6米。大门用砖砌上了。

秀南街36号葛氏走马楼(清代晚期)。

秀南街474953号魏氏宅(民国)。

秀南街60号陈氏宅(民国)。

秀南街79号东侧秀南街防空洞(20世纪中、后期)。地面建筑像极了地铁的出入口,也许它就是上海露天地铁口的鼻祖。

秀南街84号刘氏宅(民国)。

秀南街85号,秀南街尼庵。

秀南街87号松江区立达中学(分部),松江府仓城遗址(明)。明代松江,有“苏松税赋半天下”之说。据嘉庆松江府志载,永丰古街区(今松江区中山西路老街一带),明清两代皆有仓城之称。从明朝起,仓城为漕粮重地,是松江府最大漕粮(税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城筑四门,米业兴旺。市河两岸,宅第、商铺鳞次栉比。史载至清代中期,松江府征漕粮417300余石,半数以上贮于仓城。

秀南街92号潘氏宅(清代晚期)。

秀南街7274104106108号沈氏五宅(清代晚期)。

市河两岸、仓桥老街兜了一圈,可谓是走马观花。所有的文物保护单位(点),只有杜氏雕花楼可供参观,其他地方想进也进不去。只能在街巷里看看门牌和文物保护牌牌了。

 

这座坐拥100多处文物古迹的仓城,花了那么多银子,动迁了那么居民,封堵了那么多人家的大门,真的是不容易!可下一步,怎么办?如果拆了建,那只是表面上的老城改造。要让仓城成为一座会讲故事的城,则是我们企盼的结果。

还原古时“门前连街市,屋后闻橹声”的仓城:面积不到300亩的小城,四面临水,城内店铺商肆,旗杆林立,四周城门、码头、桥梁错落有致。依古貌复原,显然也不现实。看来是要保护性地建设,用好这100处古迹。

仓城的拆与建,运营与管理,这都将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让我们共同期待。

窃以为,切不可轻易去拆,只要不拆,就有希望。

依老市河而生的水文化应该成为仓城的重头戏。我们期待能再现明清漕运风貌和沿河商业兴旺的景象,能触摸到仓城特有的历史文化气息。
(2019年10月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松江城?藏匿着一条具有水乡风情的老街
松江竟然藏着一座400多年历史的古城!即将迎来重大改变!
松江老城區——倉城·秀野橋灘【圖文】
寻访上海--松江仓城
【文化唤醒仓城】仓城拾记之一:话说仓城的前世今生
游走上海:松江仓城,曾经松江府最大的漕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