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影记忆(作者:杨锡高)

文/杨锡高

掰着手指也算不清自己究竟有多少年没进过电影院了。尽管现在的电影院已经改叫影城了,设施越来越豪华,音响越来越立体,3D、4D风头正健,可我依然提不起去影城看电影兴致。

票价贵并非主要原因。主要因素是,再新的电影都能从电脑上下载观看,如果想效果好一些,还可以从IPTV里点击欣赏。除非你在热恋中,需要影院那种幽幽的环境和空间。

大光明电影院门上的巨幅海报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是一种那么心旷神怡的娱乐,比过节还重要。我成长的弄堂里,隔壁有个爷叔是提篮桥东海电影院的检票员,这个职业让我们弄堂里的小朋友都羡慕得要死!工作就是看电影,看电影就是工作,在这世界上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妙的差事?于是,小学里写关于理想的作文时,全班同学豪情抒发,未来的理想不是工人、老师,就是科学家、解放军,唯我特别,想当电影院的检票员。

东海电影院

到了中学即将毕业,我们那时仍处在“文革”动乱中,没有考大学,毕业包分配。听说一个学长分配到了电影院做美工,专门画电影海报,我心里就嘀咕,我的美术基础比他强,为什么不能去电影院画海报?为了实现这个电影梦想,我发疯一般跑上海各家电影院,看人家画的海报,琢磨着构图、线条、色块,以及与情节的交融。最东面跑到沪东工人文化宫,昵称“东宫”,让人不由得联想起苏联电影里金碧辉煌的冬宫;最南面跑到南市蓬莱电影院;最西面跑到曹家渡沪西电影院;最北面跑到江湾镇电影院。足迹几乎踏遍上海滩城区的所有影院。

沪东工人文化宫

蓬莱电影院

沪西电影院

江湾电影院

看得多了也就看出了一些名堂,有的影院海报以粗犷见长,有的影院海报以细腻为特色,而我最喜欢的是位于长寿路上的燎原电影院海报,每一次都不是简单的描摹,或故事的复述,在简洁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背后渗透着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以及对电影故事的深邃解读。后来才知道,燎原电影院的海报作者叫杨宏富。他的才华为美术界所认可,成为著名的连环画家。

燎原电影院

可惜我毕业那一年,没有电影院美工的分配名额,从此便与电影事业擦肩而过。不过,看电影的习惯没有变。那时的电影票一毛钱一张,星期天早上的学生场只要5分钱。我会省下大饼油条的钞票,或者天热时吃冰棍的钱,积攒起来和同学一起偷偷地跑去看一场电影。“文革”后期,慢慢地有些老电影也恢复放映了,比如《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就这几部电影,我们会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一是确实情节引人入胜,二是解禁的就这些,不容你挑三拣四,以致看得多了,竟能倒背如流,那些台词竟成了经典。比如“各小组注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要放空枪!”“嗦嘎,臭吧雷!”说臭吧雷时一定要作甩手状,情景交融。印象最深、流传最广的是《列宁在十月》里瓦西里对夫人说的那段台词“亲爱的,面包会有的,会有的!”而我们那个年代、那个年纪最喜欢看的还数《列宁在1918》。男生们一遍遍地看,难道这是为了反复“温习”曲折的剧情,努力接受苏维埃革命传统教育?其实大家心中都埋藏着一个秘密,只是心照不宣,谁也不愿捅破那层窗户纸罢了。那是冲着电影中的一段芭蕾舞《天鹅湖》去的。看惯了高亢激昂的样板戏,现在才知道,原来芭蕾舞可以跳得这么优雅!

《列宁在1918》海报

《列宁在1918》经典片段

那个时期,进口“大片”也逐渐多了起来,当然不是好莱坞的。最多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欧洲一盏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其他有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以及少量的朝鲜、越南电影。阿尔巴尼亚等三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电影基本以二战时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每一部都是那么惊心动魄,如阿尔巴尼亚的《海岸风雷》《宁死不屈》,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之波》,南斯拉夫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最激动人心的还是看《宁死不屈》,第一次从电影中知道有一种乐器叫吉他,且弹唱时可以如此潇洒。后来吉他在中国年轻人群中盛极一时,与这部电影不无关系。看这部电影还喜欢漂亮的女游击队员米拉,在片尾,德国党卫军少校对被俘的米拉说:“生活是美好的,姑娘,生命对我们只有一次,外面阳光明媚,人们享受着生活的无穷乐趣,可你呢,却在牢房里受难,你会死去。”米拉留恋地张望着美丽的城市,然后,伴着歌声,她从容不迫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当看到这段情节,我都唏嘘不已,随之那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响起“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敌人的末日就要来临,我们祖国将要获得自由解放!”

《宁死不屈》剧照

《宁死不屈》精彩片段

改革开放初期,绝对是电影的黄金期,那时没啥娱乐,没有卡拉OK,没有保龄球,没有弹子房,没有浴场按摩房,只有黑白电视机,还要凭票,且有了票也不一定拿得出钞票,因此人们蜂拥而入电影院。那时电影渐渐复苏,《小花》《小街》《庐山恋》不仅轰动一时,而且捧红了一代明星刘晓庆、陈冲、张瑜。苦尽甘来的谢晋高调复出,拍出了惊世之作《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国外电影《巴黎圣母院》《叶塞尼亚》风靡影坛,而风头更劲的是一批日本电影和明星,《追捕》中的高仓健、中野良子纵马驰骋东京街头的镜头,深深感染了观众,原来那么紧要关头仍旧可以这样浪漫!《生死恋》《望乡》中,栗原小卷代表着不可磨灭的青春记忆,她的青春、美貌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震动了刚刚从“文革”浩劫中走出来的人们。后来的《绝唱》,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表达的真挚爱情,更是被奉为爱与美的化身。

《绝唱》剧照

还有一种内部片,是有特权的人小范围看的禁片。上海最有名气的内部片放映点是宁波路广西北路口的新光电影院。因朋友之邀,我去看过几回,一是“文革”时被批判的大毒草,如《逆风千里》《武训传》;二是当初不宜公开放映的,如好莱坞的《野战排》,日本的《山本五十六》《啊,海军》等等。那时进新光电影院都有一种神秘感,路人的眼神更是多了一层敬畏感。

新光电影院

海宁路乍浦路口,称得上是黄金院线,国际、胜利电影院以及解放剧场三足鼎立,各具特色。胜利电影院专门放映艺术电影,即艺术上不拘泥于传统蒙太奇、追随新流派、敢于探索创新的新中外电影。

国际电影院

胜利艺术电影院

解放剧场

当然更辉煌的要数大光明、大上海、和平三大影院的三角线。大光明更是头块牌子,进大光明看场电影犹如今天去大剧院听交响乐,绝对值得炫耀。据传上世纪三十年代,大光明是亚太地区唯一头轮放映好莱坞大片的影院,东京的阔太太时不时地会坐飞机来上海,只为看场大光明的电影尝鲜,好比今天的上海时髦女人会隔三岔五地飞香港,去铜锣湾、尖沙咀“血拼”一场。

大光明电影院

大上海电影院

和平电影院

如今的胜利电影院早已移作他用,新光电影院差不多也荒废了,大上海拆除多年后才姗姗建起商务大楼……电影,当年的辉煌还会重现吗?看电影还会成为年轻人的梦想吗?

原载《上海工运》杂志2013年第1期

配图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旧】陆城的电影院,你还记得吗?
【探索】大光明电影院今天90岁啦!你知道它的故事吗→
上海老影院与电影海报(游上海99)
还记得上个世纪手工绘制的电影海报吗? 看看你能认得几幅?
儿童版海报
老上海戏院/大光明电影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