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文章

感染高峰已过,细数我们身边,还没有阳过的已经成了少数派。“天选打工人”、“最后的坚守者”成了他们的标签。

30岁的杭州林女士,一家五口至今还没有”中招“。

一家五口都没有打疫苗

至今没有中招

我们一家被亲戚们戏称为“阴险小人”(至今阴着在危险边缘小心翼翼的人)。我们可能算是比较特殊的,一家人都没有打疫苗,也没有赶上囤药,好在至今没有“中招”。
 

能阴到现在的原因,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尽量少出门,尤其是人多的地方尽量不去。放开以后,以往喜欢散步、逛商场的我秉承着“非必要不出门”的原则,过上了单位-家两点一线的生活,疫情高峰期间,恰好领导通知可以居家办公,以往一天不出门都觉得不舒服的我,差不多十天都没有出门一步。

当然,一直躲在家也不现实。好在我们家住在郊区,人比较少,偶尔出门一趟也还算安全。

最“高危”的应该就是买菜了。我们买菜的时间也被尽量拉长,去一次菜场尽量囤够一周的菜,负责采购的老妈更是“全副武装”——除了N95口罩,还有宽檐帽、眼镜、冲锋衣。而且一到家就把装菜的袋子全部换掉,第一时间热水洗手,全套衣服换成家居服。

这段时间收快递和扔垃圾的活则由老爸全权负责,所有的快递箱不进家门,拆之前喷一遍酒精,打开后内包装也都要擦干净再拿回家。扔垃圾的时候也要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实在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老爸也会从头到脚包裹好——口罩、冲锋外套、手套,在回家之前用酒精从头到脚喷一遍,所有外出时穿的衣服一到家就换下洗掉。

除了出门时的防护,在家时我们也很注意保持卫生、舒适的环境:家里开着暖气和加湿器,让温度和湿度都保持在舒适的数值,这样可以避免着凉和呼吸道感染;每天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饮食方面也是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毕竟免疫力是我们抵抗病毒的重要“武器”。

虽然我们也很担心感染,但一家人都没有过度焦虑,心态上还是比较放松的,日子还得正常过,保持良好的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肯定是有益处的。

出门三层口罩、护目镜加手套

进门消毒,外套不进门

对于未阳这件事,42岁杭州人马女士应该已是4强选手了,正在挺进决赛圈。

我公司离家不远,每天的通勤工具是电频车。办公室是个大开间,各个工位没有很高的隔板,坐直能互相看到头顶。至多时办公室会有十几人。

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进行优化调整的最初,我只是戴一层口罩,每天上班前我会用酒精喷洒工位。

但在12月中旬,一次10人混管阳性后,我开始感到了不安。当时进公司还需要查看核酸结果,我当晚去医院排队做单管,戴了两个口罩。好不容易排到了,我前面三十多岁的男士摘下口罩,亮出红码说想做个单管。医护人员一看他手机,中午刚出的单管阳性报告,无需再单独采单管。第一次和阳性患者如此接近,吓得我当即往后退了几步,连忙扔掉外层那个口罩,给自己换了个新的。想到“危险”无处不在,那天开始我便开始加强了防护。

1.出门就戴三层口罩。为什么是三层?因为当时N95口罩不好买且贵,家里的库存量又不多,所以要省着点用。我个人有鼻炎史,经常会打喷嚏,所以在N95里面加了一个防尘口罩,以便随时替换。N95外再加一个普通医用口罩,方便日抛。

2.从孩子科学实验箱取出护目镜和一次性橡胶手套用于外出和上班。12月下旬,很多同事相继进了“羊”圈,每天上班的人数也从最多的十几人逐渐减少到两三个人。期间有情况稍微好点的同事来顶过几次班,但他不停在咳嗽。我更坚定了我的防护措施。

3.为了方便消毒,外套由羽绒衣改成了冲锋衣。下班后,我先戴着手套洗一次手,再用公司为员工准备的消毒液喷洒消毒。

4.到家后,先不急着进门。在门外脱去冲锋衣,丢掉外层口罩和手套,再用次氯酸对着外套、护目镜和手进行消毒。冲锋衣我就挂在大门外,不再拿进屋,准备天气转热直接丢弃。

5.进门后直冲浴室,用温盐水漱口、清洗鼻腔,再洗头洗澡。

6.买菜基本不去菜场,改为某团线上下单,前一天下单第二天团长处自取。所有买回来的菜和拿回来的快递也是在门外用次氯酸消毒,再等半天以上拿进屋。

7.在感染高峰期,我也带孩子去过西湖边。当时出行的人少,我也给做足了防护,手套、KN95口罩、装饰用的平光镜。年前还买了一件,可以把脸都“藏”在里头而只露出眼睛的外套。

不管这些防护措施合不合理、科不科学、有没有用。至少在这层层的防护下,我至今未阳,成为了“天选打工人”。期间,也有过幻阳,也测过抗原,结果都令人满意。

有人说我可能是“无症状”,其实我倒也希望自己是无症状感染者,这样便可轻松渡劫,又能出行无忧了。

最后,我还是想说:做好自我防护,才能保护好自己、家人以及身边的人。

全家人都阳了

唯独50岁的我没阳

网上看到有人分析,至今没阳的人是不是基因有什么优势?难道我有HLA-B*15:03基因?什么时候变异获得的?但家里其他和我有血缘关系的都阳了。

我这个部门在上海有70多个同事,第一例阳出现在2022年12月15日。在那之前,我在办公室基本不戴口罩,因为戴着口罩没法打盹......有同事开始阳之后,办公室戴口罩的要求开始严起来,但我也只是戴普通医用口罩——N95戴着实在太憋气了。

在家里,上高三的女儿在2022年12月19日阳了。之前那几天,坐她周围的同学陆续阳了,学校要求阴着的学生戴N95上课。那天她说嗓子痛,戴着N95鼻子不通气,早早请假回了家。当晚她就发烧了,38.3度,抗原阳。我一起测了抗原,还是阴,也没什么症状。不过按照公司规定,家属阳的话,员工就居家办公。

女儿一阳,我在家就放弃自我防护了,因为觉得不会有效果,心想要得就得吧。她发了两天烧就好了,都没上39度,只像平时感冒时那样吃金莲花胶囊,咳嗽还多持续了两三天,抗原阳则是在第九天。而我却一直没什么症状,每两天测一次抗原,都是阴。那一周,我照常去买菜、上超市、坐地铁,当然出门还是遵守社交规范,该戴口罩就戴。而且我的手部消毒一直做得很到位,随身还带次氯酸水小喷瓶。

到了2022年12月25日,我开始上一周的夜班。公司要求大家打车或开车,我打车来回。出门都戴口罩。这时上海同事已经有60%阳了。而第一个阳的姑娘已经阳康返工了。环顾办公室,有阳康的,也有几位还阳着但坚持来上班的(他们部门缺员严重,而且没法居家工作。没人来的话,这个工作环节真没人了),只有我和另外三位同事还阴着。就这样,我在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中上了五天班,只戴普通医用口罩,有时候甚至会忘了戴。我们上班的人每天测完抗原再来上班,我一直是阴。

阳的同事达到70%的峰值后,增长就很缓慢了,阳康的同事也一拨拨返工了。我大概是有家属阳的员工中心最大的,其他家里有人阳的同事,那段时间都小心翼翼做好防护、分餐,也不怎么出门,但还是有一部人中招了。

(夫人那段时间住在另一处房子照顾她母亲,她一直没出过门,但还是阳了,发了五天低烧。她较严格地跟岳母隔开,岳母到现在都没事)

快报调查了20户家庭78个人

全阳的17户,另外3户有人阳了有的还阴

前面两个例子,都是一家人至今未阳的实例。我们身边一家人阳的比例高不高?快报记者做了个小调查。

在20户3-6口人同住的家庭中(3口之家10户,4口之家3户,5口之家6户,6口之家1户),全阳的17户,占85%。另外,三口之家1人阳2人阴的2户,五口之家3人阳2人阴的1户。20户家庭总共78个人,小“阳”人有74人,占比94.8%。

久久未阳

是因为有基因优势?

身边的人都阳了,自己却一直坚守阵地,从未失手。撇除环境因素、疫苗或曾感染引发的免疫作用,一些人是不是可能拥有特定基因及免疫特征,天生对新冠肺炎更有抵抗力?

英国牛津大学一项覆盖 1076 名新冠疫苗接种者的研究表明,在新冠原始株和阿尔法变异株流行期间,携带这一基因的人感染机会为未携带者的 63%。

上述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结果表明,HLA 基因型与新冠疫苗抗体反应和突破性感染的风险有关。

雅典免疫学家Andreakos是冠状病毒病人类基因计划国际联合会的成员,该组织一直在寻找特定的基因变异,从而解释为什么一些人从不感染新冠。Andreakos将5000名志愿者中符合标准的20%人的唾液样本,对基因的蛋白质编码区进行扫描。结果发现存在基因突变,而这种突变在新冠感染者中的基因序列是缺失的,这或许是一些人之所以能够抵抗新冠的原因所在。

国际专家联盟'冠状病毒疾病人类基因研究'(Covid Human Genetic Effort)分析数百名病例,受试者皆尚未感染或接种疫苗,曾长时间接触确诊者,却未检测出阳性反应。澳洲加文生物医学研究所(GIMR)免疫学家坦伊(Stuart Tangye)说明,遗传层面的变化正在改变ACE2蛋白质结构……降低新冠病毒利用它进入细胞的能力。

坦伊指出,有些人可能天生拥有非常强大的免疫反应,能够抑制感染,不让病毒扩散得太严重。另外更少数人具有针对新冠病毒的遗传抵抗力,能够进一步阻止病毒扎根,'有些人不太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因为他们基因不同。'坦伊表示,整体而言,针对新冠病毒的遗传抵抗力可能很罕见,但研究团队仍希望,若找出这些人身上的关键基因变化,或许可望研发更有效的药物疗法。

为什么我还没有阳?

感染科主任分析有几种情况

没有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真的是“天选打工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感染科主任翁卫东主任中医师分析,目前未“阳”的主要有几种可能——

第一类是全程接种了新冠疫苗,体内免疫功能还很强大,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数量仍处于高位,不容易被感染。

第二类是天生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强。翁卫东主任介绍,去年省立同德医院安排全体医护人员接种疫苗,对此,她做了一个《新冠疫苗在健康人中的抗体研究》课题。以接种后的医护人群为样本,通过体检抽血来对比保护性抗体的个体水平差异。事实证明,接种人群中少部分人保护性抗体达不到保护水平,说明打了疫苗但效果欠佳;大部分人都能产生不同水平的保护性抗体,有个别人抗体数量高得异乎寻常,是普通人的20倍以上,这类人可以认为是“天选打工人”。

第三类发现某些因其他疾病服用某些抗病毒类药物,可能对奥米克戎也有一定的作用。临床中发现,一些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的患者全家人都阳了,唯独乙肝患者没有被感染;再比如,“阿兹夫定”本身是治疗艾滋病用药,现在也是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

第四类是极少与外界接触的或者是防护工作做得特别好的人群。比如独居的孤寡老人,居住环境相对封闭,暂时还没有被感染,但仍有被感染的可能。

翁卫东主任提醒,疫苗接种依然是减少新冠病毒危害的最重要手段。对于尚未被感染的人群,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接种新冠新苗;如果已经被感染了,建议在半年后接种加强针,有研究表明,新冠感染半年后大部分人体内的保护性抗体会明显下降。

有的人可能已经悄悄感染过了而不自知

现在没感染也不代表以后不感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传染病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李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理论上,对于新冠病毒整个群体都是易感人群,几乎没有人可以避免。但在现实情况下,确实有些人没有感染,此外,整个人群没有进行持续全员核酸检测,有些人感染也可能不自知。

85%目前有些人没有表现出来的感染病毒,还可能与遗传背景、疫苗接种率、保持社交距离的切断传染源等做法有关系。但现在还没有感染病毒,不代表之后就不会感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近日在参加一场新冠防控科普专场直播中也提到,一直没有阳有几种可能,一种是可能实际已经被感染过,产生免疫力。第二种是因为打过疫苗,产生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三种确实没有被感染,仍有被感染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有效时间可能会缩短,对人体的保护能力会变弱,但在细胞免疫的作用下,仍然可以维持较高的针对重症或死亡保护效果。第三针接种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可以接种第四针,进一步提升免疫力。

记者 金晶 张静 林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伯礼院士揭秘“未阳人”:没“阳过”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现在还没阳过的人,基因是否与众不同?张伯礼院士揭秘“未阳人”
辞旧迎新,为何新冠病毒突然无影无踪?背后原因有这4点
猴痘的预防,如何预防猴痘?
广州疫情病毒传播速度强?除了打疫苗,这4件防护措施不可少
面对春运可能出现的感染高峰,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