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zt致三七先生:-----杏林箫客

zt致三七先生:-----杏林箫客

查看数: 893| 回复数: 4| 2007-12-23 13:32

三七先生:

    初识先生,对先生捍卫中医的之激情十分敬佩,后渐觉先生中医理念出现偏激之处,先后写过二贴谈不同看法,然未能达成共识.

    先生乃正直之人,颇负才情,若为错误理念所误,殊为可叹!以先生之性格,若认为自已所持之理论正确,虽反对者众多,也会义无反顾地走自已的路,即使受到重大挫折也会坦然承受.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若用错了地方,则是可悲的.

    以先生在网络上之名气,一旦因医疗事故招来官司,受损者非独先生,将给攻击中医者留下炒作的话题,所有中医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有可能受到政策性清理、限制或打击.

    先生初治病,用药剂量极大,附子桂枝动辄百克以上,后又改为数克泡服,这种二种极端的转换,其实反应了理念上的不成熟.

    剂量超大,对证则效果大,失误则风险极大,若遇诉讼,将百口莫辨.

    剂量小,泡服有效,乃先生亲身体验.然先生乃长年食素之人,经络远较一般人敏感,若对于长期食肉或长年服药之人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个人以为,先生之核心理念有偏,主要有三:

        1.阴阳:在自然界中,生命的存在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而言,人体亦是如此.打个大至的比方:自然界中的阳光相当于人体内的阳气,空气相当于人体内的宗气营气卫气等,水相当于人体内的阴液.

         在自然界中,缺少阳光地方(如北极),万物不生,缺少阳光的季节,万物凋零.由此可见,阳气及阳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自然界中,缺少水份地方(如沙漠),死寂荒芜,缺少雨水的季节,万物枯萎.由此可见,水份及阴液同样重要。况且,阴液与阴邪是二个概念:阴液乃生命之源泉,阴邪乃夺命之浊物,不可混为一谈。

         有人说:纯阳者仙,纯阴者鬼;阳气重者生,阴气重者死,因此,要注重温阳。个人以为,仙鬼纯阳纯阴之论是修道者从元神的角度而言,凡人论及肉体,少不了津血之存在,又何谈纯阳之体?

         另:论及虚证,虚从何来?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伤则气血不足;肾为阴阳之根,肾伤则阴阳亏虚。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饮食伤脾,男女伤肾,虚证根源,多在于此。

             论及阴虚或阳虚,多因房事之甚。凡行房事,既伤阳气,也必伤阴液。火神派有人妄言:“行医数十年,没见过几个真正阴虚之人”!奇怪矣哉!房事之时,男子排精液,女子泄葵水,难道不是伤阴?精液、葵水难道不是阴液?看伤精之人,发枯,肤燥,目涩,舌裂者多矣,此非阴虚者乎?怎么可能“没见过几个阴虚之人”?说这话的人,只不过是因为戴着阳虚的有色眼镜,看什么都是阳虚而已。

             还有人说,长期服用滋阴之药遏止生机,患者深信之。处方中遇开滋阴之药则疑虑重重。须知作者强调的是“长期”服用滋阴之药,但断章取义者甚众。其实,任何药都不宜长期服用。温阳药若长期服用,一样会出大问题。妄言不可滋阴者,若能到沙漠中旅行一趟,或许另有感悟。

             阴阳互根。人体内的阴阳总是趋向于平衡的,初病之时,有阴阳之偏胜;久病之后,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必阴阳两伤。

             有多少水就能养多少鱼。若水少而鱼多,则必有一些鱼会死去。有几份阴液,就藏几份阳气;阴液不足而阳气有余,则多余之阳气将化为火邪。有几份阳气,就化生几份阴液。若阳气不足而阴液有余,则多余阴液将化为阴邪(水饮痰湿等)。

             所以,阳虚者,阴液化生也不足,但同时阴邪也甚。阴邪多为有形之物,在用温法的同时,利水、化湿、祛痰、逐饮需兼用之,
若专以四逆辈温而化之,或许可以凑效,但会不会(排病)反应也大?

             阳虚不易识,阴虚更难辨。相对而言,阴虚证更为隐晦。曾见一老人,舌红无苔,咽干饮冷,输液几天后再看中医,居然舌体淡而胖大,本阴虚之体,过多输以水液,反呈阳虚假象,中医之难,不少为西医所治之误导。

             中医治病,以平为期。执阴执阳,皆有所偏;当阴当阳,视证而定,有是证则用是药,不可陈见在先。

            
             2.开合枢:先生治病,常只用数方,似以开合枢之理论为用,顺势引导,给病气以出路。
                       中医妙手,虽可执简驭繁,但数方之用,绝对远远不够。若更极端一点,万病皆从阴阳论治,执二方治万病,可否?

                       虚证有气血阴阳四大类,实证常见者有水饮痰湿瘀(二便)五大类,另有五脏系统。几种组合,彼此相乘,每一种病都有数十种症型。有些病数脏同病,寒热混杂,痰瘀胶结,组合起来更加复杂,除去重复的部分,每种病可能分出二三十种证型。

                       《金匮》中,仲景论治痰饮之方,不少于二三十,病之复杂,变化多端。开合枢虽然重要,但若执于此道,思路反被限制而变得狭隘。先生用方甚少,窃视为一蔽。


             3.排病:见《火神派的是是非非》。

             本欲与先生私下交流,但网络上与先生持相同之见解者众多,此等理念众口相传,一旦有偏,出偏者众。思虑再三,公开讨论。

             另:网上仰慕先生者众,非议先生者也有,能客观评价先生者则不多。赞人之优点,皆大欢喜;言人之过错,峰烟四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君之所为确实有偏却知而不言,加以围护,此实为害君也。网络诊疗,颇多局限,如今之人,中西混治,诸药杂投,坏病颇多,危机四伏。因此,对重症,急症,小儿之症犹当慎重行事。一旦因医疗事故而受拘禁之灾,以君清高之性情,置于混浊之境地,谁能体会?

             言及此处,忽然想到:会不会是我错了?


查看数: 893| 回复数: 4| 2007-12-23 13:32

三七先生:

    初识先生,对先生捍卫中医的之激情十分敬佩,后渐觉先生中医理念出现偏激之处,先后写过二贴谈不同看法,然未能达成共识.

    先生乃正直之人,颇负才情,若为错误理念所误,殊为可叹!以先生之性格,若认为自已所持之理论正确,虽反对者众多,也会义无反顾地走自已的路,即使受到重大挫折也会坦然承受.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若用错了地方,则是可悲的.

    以先生在网络上之名气,一旦因医疗事故招来官司,受损者非独先生,将给攻击中医者留下炒作的话题,所有中医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有可能受到政策性清理、限制或打击.

    先生初治病,用药剂量极大,附子桂枝动辄百克以上,后又改为数克泡服,这种二种极端的转换,其实反应了理念上的不成熟.

    剂量超大,对证则效果大,失误则风险极大,若遇诉讼,将百口莫辨.

    剂量小,泡服有效,乃先生亲身体验.然先生乃长年食素之人,经络远较一般人敏感,若对于长期食肉或长年服药之人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个人以为,先生之核心理念有偏,主要有三:

        1.阴阳:在自然界中,生命的存在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而言,人体亦是如此.打个大至的比方:自然界中的阳光相当于人体内的阳气,空气相当于人体内的宗气营气卫气等,水相当于人体内的阴液.

         在自然界中,缺少阳光地方(如北极),万物不生,缺少阳光的季节,万物凋零.由此可见,阳气及阳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自然界中,缺少水份地方(如沙漠),死寂荒芜,缺少雨水的季节,万物枯萎.由此可见,水份及阴液同样重要。况且,阴液与阴邪是二个概念:阴液乃生命之源泉,阴邪乃夺命之浊物,不可混为一谈。

         有人说:纯阳者仙,纯阴者鬼;阳气重者生,阴气重者死,因此,要注重温阳。个人以为,仙鬼纯阳纯阴之论是修道者从元神的角度而言,凡人论及肉体,少不了津血之存在,又何谈纯阳之体?

         另:论及虚证,虚从何来?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伤则气血不足;肾为阴阳之根,肾伤则阴阳亏虚。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饮食伤脾,男女伤肾,虚证根源,多在于此。

             论及阴虚或阳虚,多因房事之甚。凡行房事,既伤阳气,也必伤阴液。火神派有人妄言:“行医数十年,没见过几个真正阴虚之人”!奇怪矣哉!房事之时,男子排精液,女子泄葵水,难道不是伤阴?精液、葵水难道不是阴液?看伤精之人,发枯,肤燥,目涩,舌裂者多矣,此非阴虚者乎?怎么可能“没见过几个阴虚之人”?说这话的人,只不过是因为戴着阳虚的有色眼镜,看什么都是阳虚而已。

             还有人说,长期服用滋阴之药遏止生机,患者深信之。处方中遇开滋阴之药则疑虑重重。须知作者强调的是“长期”服用滋阴之药,但断章取义者甚众。其实,任何药都不宜长期服用。温阳药若长期服用,一样会出大问题。妄言不可滋阴者,若能到沙漠中旅行一趟,或许另有感悟。

             阴阳互根。人体内的阴阳总是趋向于平衡的,初病之时,有阴阳之偏胜;久病之后,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必阴阳两伤。

             有多少水就能养多少鱼。若水少而鱼多,则必有一些鱼会死去。有几份阴液,就藏几份阳气;阴液不足而阳气有余,则多余之阳气将化为火邪。有几份阳气,就化生几份阴液。若阳气不足而阴液有余,则多余阴液将化为阴邪(水饮痰湿等)。

             所以,阳虚者,阴液化生也不足,但同时阴邪也甚。阴邪多为有形之物,在用温法的同时,利水、化湿、祛痰、逐饮需兼用之,
若专以四逆辈温而化之,或许可以凑效,但会不会(排病)反应也大?

             阳虚不易识,阴虚更难辨。相对而言,阴虚证更为隐晦。曾见一老人,舌红无苔,咽干饮冷,输液几天后再看中医,居然舌体淡而胖大,本阴虚之体,过多输以水液,反呈阳虚假象,中医之难,不少为西医所治之误导。

             中医治病,以平为期。执阴执阳,皆有所偏;当阴当阳,视证而定,有是证则用是药,不可陈见在先。

            
             2.开合枢:先生治病,常只用数方,似以开合枢之理论为用,顺势引导,给病气以出路。
                       中医妙手,虽可执简驭繁,但数方之用,绝对远远不够。若更极端一点,万病皆从阴阳论治,执二方治万病,可否?

                       虚证有气血阴阳四大类,实证常见者有水饮痰湿瘀(二便)五大类,另有五脏系统。几种组合,彼此相乘,每一种病都有数十种症型。有些病数脏同病,寒热混杂,痰瘀胶结,组合起来更加复杂,除去重复的部分,每种病可能分出二三十种证型。

                       《金匮》中,仲景论治痰饮之方,不少于二三十,病之复杂,变化多端。开合枢虽然重要,但若执于此道,思路反被限制而变得狭隘。先生用方甚少,窃视为一蔽。


             3.排病:见《火神派的是是非非》。

             本欲与先生私下交流,但网络上与先生持相同之见解者众多,此等理念众口相传,一旦有偏,出偏者众。思虑再三,公开讨论。

             另:网上仰慕先生者众,非议先生者也有,能客观评价先生者则不多。赞人之优点,皆大欢喜;言人之过错,峰烟四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君之所为确实有偏却知而不言,加以围护,此实为害君也。网络诊疗,颇多局限,如今之人,中西混治,诸药杂投,坏病颇多,危机四伏。因此,对重症,急症,小儿之症犹当慎重行事。一旦因医疗事故而受拘禁之灾,以君清高之性情,置于混浊之境地,谁能体会?

             言及此处,忽然想到:会不会是我错了?





发表评论 评论 (4 回复)

玉洁 2007-12-23 13:33
上贴称三七生是正直的人,说明杏林箫客先生并不了解他,如果杏林箫客先生知道三七生在志一诊所混的时候的私生活,就不会与之为伍了,杏林箫客诚先生一书生耳!
拈花指月 2007-12-23 13:49
三七等人对开合枢的理解,我也曾细细看过,虽有些小发明,然而颇为机械。三七生之为医,多有想象中事耳。
和子 2007-12-24 17:22
和子跟到先生屁股后面摇旗呐喊,对头,可能中医还没有入门,虽然和子也没入门,但投在先生门下,有先生撑着,不怕,有先生挡着,所以敢喊,但不敢在民间中医网里喊.
zl141418 2007-12-24 22:56

既然两位老师都喊了,我也凑个热闹

幸亏我没浪费时间看,但看了不少他的医案,起码知道了什么是错的,也发现人原来也挺耐折腾的,但实在看不过眼小孩被他的几个感冒方子折腾,偷偷的喊了两句,幸好没被狂热粉丝察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阴阳
引用中医高手1、2年足矣——大家别浪费时间了,改改学习方法
中医扶阳的理论支
【引用】三七先生医学答问选集
三七先生网上诊病精华合订本
中医基础要这样理解(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