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1期经方班随想之(1)——仝小林:浅谈《伤寒杂病论》的学习与应用
仲景之道,平易至简

——参加第11期经方班随想



    1.仝小林:浅谈《伤寒杂病论》的学习与应用

    仝教授是我很佩服的经方大家,他对糖尿现的研究堪称中医界第一人。他的题目说得非常谦虚,但所讲的内容确颇为深刻。

    一者,我们学仲景之学,最主要的是学他的创新精神。仲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作出了中医史上最伟大的创新,那我们学仲景,自然要学习他的创新思维。而现代的世界性医学难题,如现在的老年化社会而引发的全社会的老年病,如高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如全球性的传染性疾病,这都是仲景时代没有的。中医要攻颇这些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自然应在仲景学说上做到真正的继承和创新。



    而学伤寒的关键,仝教授认为首先要弄清仲景口中的“伤寒”其病和仲景论中经方其量。“伤寒”其病,主流学术界的观点是“广义伤寒”,即一切外感热病。但仝教授却以流行性出血热的六经传变与论中的传变日数、次递与规律几乎完全吻合为例,提出:仲景论中的“伤寒”其病,是一种若干年冬季连续发生的一种很类似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瘟疫,其传变迅速,变证多端,死亡率很高,而六经传变,实质上就是疾病发展的六个阶段。

    说实话,我一开始看到他文章中的论点时,颇不以为然。但仔细听了他的讲课,虽然未完全接受,确也极受启发。诚然,“伤寒”一书是仲景之临证实录,而仲景以这一个病为范例,演示了六经辨证的理法方药,以开后世之法门。从这一个角度上讲,仲景原意,或者还真有可能是“狭义”伤寒。但我们却通过这个“狭义”伤寒,看到了“广义”伤寒,看到了一切疾病的病理核心——六经,看到了一切疾病的治疗准绳——经方。可见,所谓“狭义”与“广义”之争,原本并不矛盾。区分仲景原意与后世发挥,对于学习仲景之学,是极为重要的。

    而对于外感病,仝教授认为,伤寒和温病在起病初期——上焦之时,初治手法各异;而传至中焦阳明气分,则寒温之治已然统一。可见,其实,伤寒和温病其辨治手法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经方之量,又是一千古之迷。而仝教授提到了一个理念,在“理法方药”这个辨证论治的基本环节之中,还有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量”!我们开出方、遣出药后,还要确定每味药的剂量。而急危大症,就须重量;慢性杂病,就须中量或轻量。这些都是我们为医者一定不可忽视的。


    “四焦八系”,是仝教授这次提出的新理论。即在上、中、下三焦之上,还有一个顶焦——神系(脑)和髓系。顶焦之中,太阳之经交于督脉,而督脉上通于脑。故太阳为督脉之护卫,护脑则太阳之功。我就想到,从这里可以理解为何经方之中,以续命为中风主方,而徐汝奇老师又为何以大剂量葛根汤治中风而获奇效,此皆开太阳而畅顶焦、通督脉而行神系之功。


    此四焦在辨证纲领上各有不同:顶焦神系之病,以刚柔为纲,如抽搐则过刚,其治当柔;瘫痪则过柔,其治当刚;上焦心肺之病,以气血为纲;中焦肝系、胃系以升降为纲;下焦溲系、衍系以阴阳为纲。这是对三焦理论的又一个创新,颇能启发于人。




    总之,仝教授是站在仲景的肩上不断锐意创新的大家,他的讲课给了我们很多思维上的开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课|伤寒本义与方证量效浅析
仝小林院士:重剂起沉疴 敢为天下先
仝小林对糖尿病防治多有独到见解
再读伤寒:直击“伤寒”与“六经”的真面目
仝小林教授谈“消渴”
新解伤寒 新用经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