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前烟酒应酬多易得冠心病

节前烟酒应酬多易得冠心病

核心提示:年底应酬多,加之粤北地区天气寒冷,辣椒和酒成了当地人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但养生专家提醒,每每到了年底,冠心病患者增多也就是烟酒过量引起。

  年底应酬多,加之粤北地区天气寒冷,辣椒和酒成了当地人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而由于这两种食物都可以用于驱寒保暖,因此更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尤其是酒,更被不少当地人奉为养生的佳品。但养生专家提醒,一味靠喝酒来驱寒,并不能起到最终目的。喝酒多了,甚至会危及生命,每每到了年底,冠心病患者增多也就是烟酒过量引起。

  现代医学科学证明,酒量大小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不是后天能练出来的。而通过喝酒之后的脸色来判断酒量更不可取。

  粤北有喝酒驱寒习惯

  现象一:

  进入冬季,粤北山区的冬季相对寒冷,为了驱寒,三连一阳地区的市民习惯在冬季饭后喝点酒,一方面促进血液循环,另一方面可以进行酒补。养生专家认为,冬季适当喝一些酒是可以的,但还是应当慎用。因为酒有百药之首的说法,也就是说酒有药性,应该慎重服用。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每年从大雪至春分这段时间,不适宜饮酒。因为在大寒至春分两个月中,人易肝气过盛,而酒是壮肝气之物,此时饮酒会火上浇油。此外,像面红或脾气急躁者更不宜饮酒。

  提醒喝酒过度会伤身

  如果是肝气不足的市民,可以适量饮用红高粱酿制的酒以补充阳气。喝酒宜在晚上,晚上酉时肾经最旺,肾主藏精气。晚上适量饮酒可使手指凉、气短者补元气;后背凉者用酒配合可温补肾阳;腹胀而便稀者可健脾;眼干涩者用酒配合则可养肝阴。养生专家提醒喜欢喝酒热身的市民,喝酒一定要适量,否则身子没补上,反倒伤了身。

  现象二:

    喝酒过量易得冠心病

  喝酒过量也容易诱发冠心病。据了解,每年年底是冠心病发病高峰期,主要是因为年底不少职场人员的饭局尤其多,应酬频繁,加之饮食上不注意,往往让冠心病有可乘之机。冠心病全名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形成血栓或动脉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的管腔急性完全闭塞,导致接受动脉血液供应的心肌缺血、坏死,从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据胡主任介绍,冠心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一是每年的11月—次年1月,第二个是每年的3月—4月。

  记者在清远市中医院采访时,一名病人被安排住院接受治疗。据该院内科主任胡金明介绍,这名病人是公务员,只有40多岁,最近老是出现头晕、胸闷、心悸的症状,结果一来医院检查,就发现患了冠心病,“他的血脂非常高了,指数是正常人的20多倍,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随时丧命。”

  据了解,到了年底,不少职场人士应酬多起来。烟酒、大鱼大肉导致“三高”出现,加上饮食不合理、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大,因此很容易激发冠心病。胡主任保守计算了一下,入冬以来,就冠心病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数量比平时至少增加了15%,其中以公务员和老板居多,并出现男多女少的情况。

  “有冠心病的患者应该要戒烟戒酒,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吸烟其实对身体没有一点好处,虽然说适度喝酒可以养生和驱寒,但对于冠心病人来说,建议还是戒酒,因为还有很多食物是可以取代酒来达到养生和驱寒的目的。”胡主任建议。

  提醒40岁以上应定期做血脂血等检查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多数非常突然,一旦发生,为时已晚。有66%的冠心病,发病前无任何不适的症状,但首次发作就表现为心肌梗死和猝死,症状来得非常突然,如果抢救不及时的话可以致死。

  据悉,尽管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在发病的12-24个小时内抢救,但是心肌细胞不可再生,就算抢救过来也有后遗症,会造成心功能不全、不能激烈运动。“对于年轻人来说,更要及早预防冠心病。”

  “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许多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患有冠心病。”胡主任称,由于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多数在发病前和正常人无两样,症状不明显,因此突发性心肌梗死、猝死很难预防。因为无症状,一些患者容易心存侥幸,尽管有高危因素,却没有及时排查,直到发病才发现。只有三成多的冠心病患者有发病的预兆,如胸疼、胸闷。这就拖延了患者及时发现和治疗的时间。所以他提醒市民,为及早发现冠心病,40岁以上的市民应每年定期做一次血脂、血糖化验检查,经常测量血压,每年做一次心电图检查。
         释疑酒量大小主要由两种酶决定

  不同的人,喝酒有不同的效果。如上述现象,有的人喝酒驱寒,效果很好,有的人喝酒越喝手脚越冰冷,甚至丧命。有的人怎么喝也脸不改色,因此被认为酒量很好,甚至被认为千杯不醉。有的人,一碰到酒就脸红,因此被认为喝酒的能力非常有限,但实际上,可能脸不改色的人根本喝不了多少酒,而喝酒脸红的人却是真正的千杯不醉。

  国内媒体报道称,有专家指出,酒精进入人体后,由肝脏中乙醇脱氢酶作用变成乙醛,乙醛再被乙醛脱氢酶催化成乙酸,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醛能引起面红耳赤、心率加快、神经兴奋。如果分解乙醛的脱氢酶少,则乙醛多,酒量就小。如果分解乙醛的脱氢酶多,则乙醛少,酒量就大。

  据悉,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而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才是脸红的原因。所以喝酒脸红的人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也就是说他们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但还有一种酶——乙醛脱氢酶。喝酒脸红的人只有前一个酶而没有后一个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但当1-2个小时后红色会渐渐腿去,这是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TCA循环而被代谢。

  对于喝酒似乎很厉害,喝大量酒不脸红的人来说,养生专家称,这类人群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们一般自以为喝酒能力很强,却往往越喝越白,喝到一个极点的时候却突然不行了。有的人想通过呕吐来解酒,却吐不出来。

  医学研究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因为这种人没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主要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氧化,而P450是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另外是靠体液来稀释酒精。而这种方式往往被认为是个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因此北方人也被认为是喝酒能手。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的脸越喝越白,最好不要超过半斤,否则会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

  如果一个人既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就是说,酒精会迅速变成乙酸进入TCA循环而大量发热出汗,这种人的是真正的千杯不醉,但这种人只在人群中约占10万分之一。

  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动性大小,是由于遗传因素决定的,不是通过硬练而得到的,硬练会给健康和生命带来危险。

  其实,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伤肝脏,而喝酒脸白的人特别容易伤肝脏。还有一种说法是,红脸型贪杯易患食道癌,白脸型暴饮易患肝癌。红脸的人一般被认为喝酒能力有限,因此在宴席上不会被灌酒,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又恢复精神。而喝酒脸不改色的人则往往被误以为酒量甚佳,但这时候,他们体内的酒精由于没有高活性的酶处理而发生积累,导致肝脏损伤,由于酒精的代谢需要一两天时间,因此他们休息的时间会更长。

  “喝酒并不是驱寒的唯一方法,对于不能喝酒的人来说,冬季还是应选择其他方式来达到保暖的目的。”市中医院内科的胡主任说道。

  国外一些著名的医学专家做过临床测验:按纯酒精计算,一个体质正常的人,按每公斤体重每天饮1克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依此计算,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按纯酒精计算,每天可饮60克,折合65度白酒2两,或啤酒2升,或葡萄酒(包括黄酒)0.5公斤。但是,由于人的体质不一样,对酒精的耐受力有差别,再加上酒的品种、人的生活习惯及气候条件等的不同,究竟喝多少酒算超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生忠告:喝一滴酒都有害,没有适量饮酒这一说
适量饮酒对健康真的有益吗|冠心病|饮食|慢性胰腺炎
科普短文|喝酒“脸红”究竟酒量好不好?
少量饮酒有益心脏?这说法不一定靠谱
喝醉了千万不要用浓茶来解酒,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式!
WHO建议:“适度饮酒”应改为“越少越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