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猩红热在春夏多发 家长要注意预防感染及时避开传染源

小儿猩红热在春夏多发 家长要注意预防感染及时避开传染源

核心提示:春季气温转暖,空气潮湿;夏季天气暖和,空气湿度也较大,因此,春季和夏季也成了小儿猩红热高发的季节。猩红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或携带病菌者通过呼吸、打喷嚏、说话等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细菌,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5岁~15岁少年儿童。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陈福雄主任提醒家长要注意远离传染源,防范小儿猩红热的发生。

  猩红热是由溶血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有散在发病,但在春夏季节尤为明显,其临床特征为咳嗽、发热38摄氏度~40摄氏度,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褪后明显脱屑。少数患儿患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

  小儿猩红热在春夏多发,家长需警惕

  据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陈福雄主任介绍,春季和夏季是猩红热的高发季节。春季气温转暖,空气潮湿;夏季天气暖和,空气湿度也较大,满足了血性链球菌的生存和繁殖条件,它们得以大量滋生。而在冬季,气温低,细菌的活性有所降低;秋季气候干燥,也不适宜细菌存活,因此在这两个季节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或携带病菌者通过呼吸、打喷嚏、说话等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细菌,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5岁~15岁少年儿童。

  患儿发病期间注意多饮水

  “一般猩红热患儿会出现皮疹,全身发红,大多数不会很痒,但是猩红热感染之后,临床表现最为严重的就是发高烧严重的患儿会有39摄氏度甚至是40摄氏度的发热,并出现咽喉炎,咽喉充血,化脓,疼痛,但只要能诊断出来,就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然而,如过患儿本身出现炎症反应,发高烧,精神萎靡,炎症局部表现剧烈,那么则要引起重视,譬如控制体温,退烧等,但要注意最好不要用酒精等刺激性药物擦拭全身,因为患儿本身有皮疹。”陈福雄主任如是说。

  此外,一定要注意让患儿多喝水,预防患儿出现脱水。如果患儿咽喉疼痛,烦躁不安,可以使用镇静药物帮助患儿镇定和休息。同时,家长要注意患儿的饮食。猩红热患儿饮食应清淡,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食;伴有咽峡炎的患者,在进食时可能伴有疼痛,予以软食或流质饮食是很有必要的,如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病情好转后可改为软饭,但仍应注意少油腻及无辛辣刺激的食物;如合并急性肾炎,应给少盐、低蛋白质、半流质饮食。

  预防感染注意避开传染源

  陈福雄主任建议,如果孩子患有猩红热,那么应该隔离。猩红热流行时,未患病儿童应该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如学校发生感染时最好不要再上学,及时避开传染源。

  其次,要注意居室的通风透气,环境清洁和个人卫生,减少疾病传染的几率。如果家中有猩红热患儿要注意餐具与其他人员分开;玩具要用肥皂水清洗消毒。

  最后,增强体质,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增强人体抵抗力,增加疾病的耐受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
春季传染病的预防与防治宣传材料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当心!春季高发八大疾病,预防传染病谨记六点
呼吸道传染病与食源性疾病(学校篇)
秋季孩子预防疾病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