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产褥期
nbeeen^_^en1.于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触不到宫底。子宫于产后6周恢复到孕前大小;于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处外,宫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内膜修复,胎盘附着部位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产后1周后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复原;产后4周宫颈恢复至非孕时形态。 
2.因为分娩时胎头压迫膀胱,所以膀胱功能可能受损,分娩后体内潴留的水分主要是经肾脏排出,所以尿量增多,故产后4小时一定要让产妇排尿,以免尿潴留。
3.分娩后,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于产后1周降至未孕时水平;胎盘生乳素因半衰期短,产后6小时已不能测出;垂体催乳素于产后哺乳时明显增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分娩后若无胎盘残留,于产后2周消失 
4.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时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称产褥期,一般规定为6周 
5.专家解析:宫体恢复至非孕大小需6周;宫颈外形约于产后1周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4周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产后1周宫颈内口关闭;产后10天,腹部不能触及宫底;产后3周,除胎盘附着部位外,宫腔表h面均由新生内膜修复,胎盘附着部位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 
6.子宫复旧因授乳而加速。产后脉搏在正常范围内;产后宫缩痛多见于经产妇;正常恶露持续约4~6周。 
7.红细胞沉降率于产后3~4周内降至正常;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胎盘剥离创面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量;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于产后2~4周内降至正常;随子宫缩复大量血液涌入体循环,血容量于产后72小时内增加至最大;产褥期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稍减少。 
8.吸吮乳头还能反射性地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缩宫素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收缩,使乳汁从腺泡、小导管进入输乳导管和乳窦而喷出乳汁。 
9.初乳是指产后7日内分泌的乳汁,初乳中含蛋白质及矿物质较成熟乳多,还含有多种抗体;脂肪和乳糖含量较少,因含β-胡萝卜素,呈淡黄色。 
10.哺乳产妇未见月经来潮仍有可能排卵;产后1周内尿量增多;约产后3周,阴道黏膜重新出现黏膜皱襞。 
11.产后3~4日出现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乳房胀大,伴37.8~39℃发热称泌乳热,一般持续4~16小时,体温即下降,不属病态。 
12.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宫底在脐下1指。产后第1日略上升至脐平,以后每日下降1~2cm,至产后10日子宫降入骨盆腔内。 
13.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产后恢复至未孕状态所需的时间是 2~3周 。
14.孕晚期孕妇每周体重应该增加 0.5kg 。
15.产妇产后内分泌系统改变 :产后一周雌孕激素水平恢复到孕前水平,胎盘分泌的HPL产后6小时内消失,肾上腺皮质功能产后4天恢复正常,产后6周FSH逐渐恢复 。
16.产妇最佳体操锻炼时间是 产后24小时 。
17.妊娠期肾盂及输尿管生理性的扩张一般于产后 4~6周 恢复。
18.产褥期子宫内膜的修复 :A胎盘剥离后,其附着面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B产后3周,胎盘剥离以外的子宫腔由新生内膜修复
C产后6周,子宫内膜完全修复。
19.母乳喂养问题下述 问题:人乳蛋白含量为1.2g%,2/3为乳白蛋白;牛乳蛋白含量为3.5g%,4/5为酪蛋白。.母乳分泌良好时,一次授乳时间约为20分钟左右。母乳喂养,有时会患维生素K缺乏。出生6个月以后,应考虑补充铁剂 。
20.子宫体前后壁淋巴结可分别回流至膀胱淋巴结和直肠淋巴结。子宫体两侧淋巴沿圆韧带汇入腹股沟钱淋巴结。当内外生殖器官发生感染或癌瘤时往往沿各部回流的淋巴管扩散或者转移,阴道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分布于阴道中下段前后壁、膀胱顶及膀胱颈,阴道下段淋巴液主要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膀胱的神经为内脏神经所分布,其中交感神经来自第11、12胸节和第1、2腰节,经盆丛随血管分布至膀胱壁,使膀联平滑肌松弛,尿道内括约肌收缩而储尿。副交感神经为来 自脊髓第2~4骶节的盆内脏神经,支配膀胱逼尿肌,抑制尿道括约肌,是与排尿有关的主要神经。膀胱排尿反射的传入纤维,也是通过盆腔内脏神经传入。
21.退奶方法有:1.己烯雌酚每次服5mg,1日2~3次,连服3日;或肌注每日1次4mg,连用3~5日,同时紧束双乳,少进液体,即可退乳。2.溴隐亭因能抑制产后泌乳素分泌,用于退奶效果显著。3.生麦芽60~90克,水煎当茶饮,每日一剂,连服3~5日。4.芒硝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等,外用还可以辅助退奶的,也就是外敷。 
 22.胎儿娩出后,宫颈外口如袖状口状,产后2-3日宫口可容2指,产生1周宫口关闭,宫颈管复原,产生4周左右宫颈恢复至孕前形态。常因产时宫颈左右两侧(3点及9点处)撕裂,愈合后宫颈外呈“一”字形横裂(已产型) 。
23.产褥早期仍处于高凝状态,对子宫创面恢复、预防产后出血有利。白细胞总数于产褥早期仍较高,一般1-2周恢复正常。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胎盘剥离面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量。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于产后2-4周内降至正常。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值逐渐增多,白细胞总数于产褥早期仍较高,可达15×109/L-30×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稍减少。血小板增多,红细胞沉降率于产后3-4周降至正常。 
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孩子大出血会死吗
为何顺产出产房比剖腹产晚2小时?多待的时间对妈妈和宝宝很关键
孕产妇健康教育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微信专栏】之201 子宫前壁切除及修补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疗效研究...
论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讨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