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委员汇 · No.03】叶红 Part 1

前言

近年来,乡村建设热潮再兴,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优先战略,乡村规划引领乡村建设也渐成社会共识。然而自然、人文、制度和历史的原因,带来了乡村问题的复合性和相对于城市而言的独特性。乡村建设和乡村规划,也因此相比传统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各地如火如荼地探索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我们特邀拥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们来做分享和推荐,希望能为乡村规划与建设的参与者们提供相关借鉴与思考。

本期将对叶红委员及其团队近年来在此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总结、梳理,与大家进行分享与交流。

No.

03

▍ 简介

1/ 委员简介

叶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执行主任

叶红副教授现任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村镇规划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实施学术小组组员;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空间设计协会(羊城设计联盟)乡创委员会主任;珠海市乡村振兴战略顾问;珠海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发展策略咨询委员会委员;韶关市政府外聘乡村规划建设指导专家;绿盟公益学院特聘教授。

长期致力于村镇规划与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是全国村镇规划建设领域的著名专家。主持完成了500个以上有代表性的乡村、小城镇、特色小镇规划与建设(包括多个国家级示范村、示范镇),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其中:《增城市派潭镇建设“岭南新人居实践区”规划》、《广州村庄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分别获2013、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主持完成规划设计及建设的增城市西南村被评为国家级旧村整治示范村。受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各地市委托,主持编制《广东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立法研究、《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引》、《广州市特色小镇评价体系研究》、《广州市特色小镇建设指引》等重要课题项目;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主持“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及“镇规划”试点研究;多次受聘为广东省及广州市的村镇规划培训大会主讲导师,并持续与哈佛大学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关于乡村规划的联合教学和联合研究。

2/ 团队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由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建、隶属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校级研究机构。中心依托华南理工大学,以建筑学院为技术支撑,由学院院长孙一民教授担纲主任,叶红教授为常务执行主任,全面主持中心工作,日常经营则由法人单位广东方略集团公司(方略设计、方略发展、方略乡创)具体负责,将高校科研的师资力量和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机制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现有员工约100人,办公面积约1500平方米。

研究中心共建模式

研究中心组织架构

▍实践成果

1

宏观(县域)-中观(特色小(城)镇、乡村群)-微观(村庄)

三层次村镇规划设计和建设实践

自2006年起,叶红副教授和团队持续致力于村镇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十余年深耕广东和西南地区村镇,参与了省市级数十项科研课题和政策制度研究,完成了包括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群规划、村庄规划在内的各种法定和非法定规划数百项,累计开展了100余个镇规划和近30个特色小镇的策划和规划设计,编制了400余个村庄规划,涵盖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灾后重建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等不同乡村类型,在村镇规划建设领域具有业界领先的技术积淀和影响力。

中心团队十余年乡村实践历程

中心团队自2006年起参与的广州增城

西南村旧村整治规划、设计和建设

2

政府、村镇、企业、专业团队多方联动的合作发展平台

近年来,团队在深耕传统城乡规划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致力于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积极与各地政府、乡村、专业机构、高校智库、公益组织、资本运营企业等不同主体展开了长期深度的平台合作,现已初步形成前端咨询设计、中端建设管理、后端培训及运营服务的业务闭环和一体化运作机制。

研究中心长期合作伙伴

3

规划--设计--建设--运营

“一体化”模式研究与实践

恰逢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崭新时期,广东省提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滚动发展打造1000个以上示范村引领带动,用10年时间全面整治提升全省农村人居环境。这既是广东乡村地区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史无前例的挑战。叶红及中心团队依托在广东及全国开展长达十年以上的乡村建设发展研究,对新时期广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工作需求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相关模式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2017年11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决定在韶关市翁源县创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试点县(以下简称“一体化试点”)建设,叶红及其带领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作为一体化试点实施顾问团队,承接了相关研究和实践顾问工作。翁源县是广东省16个建制最早的千年古县之一,素有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九仙桃之乡、中国兰花之乡、 “粤北南大门”之称,是典型的农业大县、革命老区,同时,翁源县还在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选取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在这类地区率先推行“一体化”模式探索和实践,并对试点模式和实施路径定期组织实施检讨、优化提升,将形成较好的示范效应和借鉴意义。

整县统筹、分类示范、分批推进,形成了翁源县开展一体化试点的总体理念。在明确全县156个行政村1982个村小组围绕1条环廊、5条精品线路、6个美丽乡村示范片,8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进行建设发展谋划的基础上,自2018年起优先开展50余个示范村(含51个省定贫困村在内)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行动,具体行动则围绕“项目推进一体化、资金使用一体化、行动流程一体化”三个一体化方针组织,形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联合团队以及县-镇-村治理队伍的多方联动,实现政策制定-驻村规划-现场设计-在地建设-在地运营-多方共治的一体推进。

1/ 项目推进一体化

以是否具有营利性为标准,将示范村整治提升项目划分为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三种类型,采用不同模式一体化推进项目实施。 对于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非经营性项目,将全县52个示范村600多个村小组10000多个建设子项目整合成一个整治提升项目,以政府采购服务模式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建设主体,参考EPC政府采购模式,由县委农办作为实施主体,组织规划设计建设统一推进,系统协调开展各项工作;对于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准经营性项目,以县住建局作为实施主体,采用PPP模式实施,全县选取多个行政村试点启动污水设计和整治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与EPC整治提升项目充分对接;对于乡村旅游、绿色农业等经营性项目,则积极结合市场资本以及县农业协会力量,采用市场化运作实施。

项目推进一体化的核心内涵

2/ 资金使用一体化

建立资金统筹使用机制,整合2017-2019三年各级资金、统筹各类资金,整合交通、住建、农业、林业、水务、国土、扶贫等涉农建设资金,制定了《翁源县创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项目管理及资金使用办法(试行)》,明确规划-设计-审批-施工-竣工-结算各项流程,创新提出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组织资金使用及具体实施的工作制度,并设立资金统筹流程机制,将涉农、金融贷款、社会捐赠等资金纳入一体化统筹管理,保障资金精准投放,充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针对省定贫困村配套制定了《翁源县创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资金分配办法(试行)》,在明确以行政村为单位分类示范、分批推进的基础上,将各贫困村建设资金及项目精确到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明确按照特色精品、美丽宜居、干净整洁三个层次整治标准,遵循“先整治、后提升、再美化”的原则,安排2018-2019年度建设项目库,并针对特色精品村、连片示范工程,适度加大资金和项目分配比例。

资金使用一体化的核心内涵

3/ 行动流程一体化

在行动流程一体化方面,翁源县实行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联合团队全程跟进的模式,让各专业团队(驻村规划师、驻村设计师、建造工程师等)共同驻场,专业团队的下乡服务工作从规划、设计贯穿至实施乃至运营阶段,形成了以规划师为引领,各专业设计师为支撑,协同工程师落地实施的行动流程一体化设计下乡模式,通过开展行动规划、协同设计,提高整治提升行动效能,陪伴村民共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行动流程一体化的核心内涵

行动规划·协同设计的规划设计实践模式

在规划设计期间,多方联动,通过规划、设计、建设(概预算)团队与村“两委”、各村小组有机衔接,了解、引导、落实村民需求,规划方案围绕简便易读的“一图一表”(整治提升项目布局图+整治提升项目库)开展,便于凝聚各方共识,共同制订村庄建设和发展项目库;在明确近期整治提升项目的基础上,采用无人机航拍+整治前后对比形式开展方案设计,便于村民理解方案、接受方案。在广泛开展多个行政村乡村规划设计的同时,建立起驻村规划师、设计师持续跟踪制度,在县委农办和县住建局的共同主持下,已完成50余个示范村的乡村规划师、设计师志愿者选派结对工作,持续跟踪后续建设落地,将村民意愿转化为建设成果,从源头上保障落地项目实施效果。

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组织现状调研,

摸清村庄家底,了解村民需求

协同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工作坊,共商

规划设计草案,引导、落实村民需求

规划方案围绕简便易读的“一图一表”

开展,凝聚各方共识

设计方案采用无人机航拍+整治前后

对比表达,便于村民理解

在施工阶段,构建起规划、设计、建设一体化团队联合指挥部。为各专业团队(驻村规划师、设计师、建造工程师)共同驻场提供便利。同步建立起规划引领、多专业协同的志愿者深入基层机制,根据各村工作需求,联合指挥部每周统筹制订各专业团队工作计划,安排规划设计人员以入户访谈、实地踏勘、定期开展美丽乡村工作坊等多种形式了解村民需求。在规划、设计、建设密集推进的阶段,每村基本保持每1-2周下村驻场服务1-2天的工作密度。保障规划设计充分了解村民需求,在此基础上,由驻村规划师、设计师进一步引导村民的合理需求,并跟踪建设,最终在实施当中落实村民需求。

率先完成51个省定贫困村乡村规划师、

设计师志愿者结对工作

建立各专业团队联合指挥部,

统筹各专业工种深入基层

在施工进场前,施工团队与设计人员、村民讨论施工组织方案,减少对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施工建设中,则采用“专业项目经理+当地农民工匠”为主体的模式。不仅确保大范围分散施工现场的组织有效性,还促进就业,带动当地工匠技能提升。同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由设计团队和施工团队共同对设计进行必要修改,实现施工阶段设计方案与现场实际情况高度吻合,提高规划设计工作的包容性和落地性。

为科学应对整县推进的工作进度要求,一体化专业联合团队在规划、设计、建设过程当中逐步整理出一系列乡村建设通用图库,以施工大样图+综合单价表+工艺工法口诀三类型成果组成,涵盖排水沟渠、污水管网及设施、垃圾收集点、村巷道铺装、广场公园铺装、水体景观做法等多项乡建常见工程做法。通用图库的梳理,能够为提高第三方审图效率和预算审查效率提供一定便利。为使通用图库有直观的展示和示范效果,还结合培训基地的发展建设有一处工艺工法展示园,为整县开展乡村建设提供一个工艺工法“样板间”。

建设通用图库和工艺工法展示园

4/ 实践成效

① 整县统筹,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在较短时间内的整体提升

截至2019年1月,已总体完成50余个示范村接近500个自然村单元的规划、设计和首期整治提升项目进场施工。其中,各自然村单元项目总体涵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提升、村庄建设管理行动四大类型,遵循先整治(村巷道硬化,污水收集处理,垃圾点设置,公厕,路灯及综合性文化设施和场所等)、后提升(党群连心广场、健身场地,停车场等公服设施和公共场地)、再美化(景观绿化、建筑立面整饰等)的原则具体安排整治提升项目实施。在保障整县各省定贫困村在2018年率先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的基础上,率先推进的青云村-青山村-蓝青村示范片(简称“三青片”)以及连溪村-南塘村示范片(简称“连塘片”)两个一体化试点连片示范工程也已初见成效。

“三青片”整治成效

② 出台了一系列试点政策并试行修正

在《翁源县创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试点县实施方案》、《翁源县创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项目管理及资金使用办法(试行)》从顶层设计角度对公开招投标、规划审批、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各行动流程制定路径规范的同时,进一步出台了资金分配、项目变更和签证管理、项目竣工验收等实施细则,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为一体化试点各项工作提供了规范化指引,并在实践中举一反三,持续优化、简化相关流程。

③ 培育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乡村建设管理队伍

为在整县推进一体化试点的实践当中避免镇村出现“等、靠、要”的思想,组织了“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各镇(场)”签订三方补充协议,进一步压实了各方职责,明确了县统筹、镇协调、村参与的建设管理模式。每个镇均建立起美丽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指挥部,由县委农办、县住建局、总承包单位(含规划、设计、建设团队)、镇政府、村委派员组成,及时调处乡村建设各项涉农事务;并试点以行政村为单位,每个行政村成立一个乡村质安监督组,以镇驻村干部、机关驻村干部、村干部、农村工匠各一名人员组成,由镇驻村干部任组长,通过组织对全县乡村质安监督员的培训,颁发《乡村监督员证》及《乡村监督员手册》,保障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保障验收效率。

④ 构建了组织有力的设计下乡专业团队

通过一年的试点实践,翁源县构建了一支包含规划、景观、建筑、市政、道路等多个专业的设计下乡联合团队,在实践中因地制宜总结出一套乡村设计导则、植物配植导则、建设通用图库,对岭南地区乡土风貌的营造手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总结。通过乡村规划师、设计师和各村委的结对服务,以及教育培训的组织开展,翁源县以各村党支+村理事会为核心的基层建设管理队伍思想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而面向长远持续的工作推进需求,每个村委、每个志愿者派出机构人员均配有一本规划、设计、施工人员通讯录,进一步保障乡村规划师、设计师志愿者对乡村建设实施效果以及后期维护的跟踪跟进。

⑤ 初步引导一批产业项目进驻乡村

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促进了更多乡村产业项目的进驻,为其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体空间,连溪村、青云村等村庄现已成为知名的网红村,其项目发展覆盖了生态观光农业、乡村教育培训、乡村文化旅游、乡村文化创意等多种业态,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微视频大赛等活动,进一步吸引了乡村人气。产业发展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又为各村庄做好后期管护、治理提供了保障。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好示范村故事丨产城乡一体化发展:奉贤李窑村开启乡村振兴之门的钥匙
【行业动态】美丽乡村建设要避免雷同化格式化
美丽乡村建设让城乡一体化的梦想照进现实
振兴乡村,实施方法
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的重点与难点在哪里?
“这才是上海乡村该有的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