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安徽卷:《小重山·端午》赏析 - 局外人的日志 - 网易博...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安徽卷:《小重山·端午》赏析

文   张建文

自从各省可以自主命题以来,命题者无不把本省的历史文化融入试题的考察中,目的在于促使本省学生去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培养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人才。这一倾向,在语文试题中得到了最好体现。因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最强的科目,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可以最大限度的在语文试题中体现出来。

今年安徽高考语文卷的诗歌鉴赏选的是舒頔的一首散曲。舒頔何许人也?似乎并没有在各中版本的文学史上留下他的名字,查了一下《新元史》,卷二百三十八里有他的小传:

“舒頔。字道原,绩溪人,年十五六,与同郡程文,讲明经史之学。后至元中,辟贵池教谕。秩满,转台州学正。遭逢世乱,奉亲归遁山中。尝避寇岩谷,被执,頔正色叱贼,贼感而释之。其诗盘郁苍古,不染纤巧织纴之习。书法尤朴拙,识者以为得汉隶法。学者称贞素先生。有《华阳贞素斋集》七卷。”

舒頔生于1304,死于1377年,处于元明易代之际(元朝灭于1368年),正如上文说的“遭逢乱世”。“尝避寇岩谷,被执,頔正色叱贼,贼感而释之”。从“避寇”、“被执”、“叱贼”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贼寇指的当然是朱元璋等起义军,“入明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这些记载告诉我们,舒頔和元朝的情感联系。这一点对理解本诗是极其重要的,命题人没有在注释里注明舒頔生活的时代,影响了考生对诗歌内涵的准确把握,不能说是一个失误。当然,如果安徽的地方教材中有对舒頔其人其诗的介绍,又另当别论,因为舒頔是绩溪人,绩溪在安徽,这也是命题人选这首诗的原因。

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但沅湘之水却把作者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离骚》读罢总堪

伤。无人解”等诗句传达就是作者的伤感失落,而“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则表明了作者对元朝的忠贞决心。“树转午阴凉”,以景结情,情在景中,是古诗词的常用收尾法。可以收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韵缭绕的效果。作者的悲观绝望之情溢于言表。

历来写端午的诗词都很多,多半会提到屈原的旧事,借屈原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或者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怀,或者赞扬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义之心,总之,流不尽的沅湘之水,就是中国失意文人的辛酸之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梅尧臣),“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戴叔伦)。

读中国古诗词总让人觉得气闷,而没有怒发冲冠的畅快,好像他们只会躲在角落里哀怨或者表明忠心,从来都不会愤怒似的。最多不过是装疯卖傻,“学呆,妆痴,谁解其中意?”“尽教他争甚底,不如他瞌睡,不如咱沉醉,都不管天和地”,没有几个敢真正站起来去怒去喊去抗争!这和《诗经》开创的“悲而不伤,哀而不怨”的温柔敦厚的诗风与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艺术传统是分不开的。

中国虽说是一个诗的大国,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大诗人,但缺少真正有反抗精神的诗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附: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Dí)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

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屈原放逐沅、澧的故事
诗词赏析——查慎行《三闾祠 》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精选,诗词陪你过端午,有没有你喜欢的一首诗
傅增湘书法作品鉴赏
《楚辞》第三十六篇《七谏》之六《哀命》
高考古诗词鉴赏·舒頔的《小重山·端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