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肿二
水肿二
360docimg_0_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                 序号:34
班级
 
 
 
日期
 
 
 
节次
 
 
 
 
教学题目: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水肿(二)        
目的要求:   掌握水肿的辨证论治,熟悉水肿的其他疗法,了解水肿的预防与调护。                                  
                                               
                                             
教学重点:水肿的辨证论治                       
                                                 
                                               
教学难点:水肿的辨证论治                       
                                                  
                                              
教学活动:讲授  实验  见习  电教  操作  讨论  练习  演示
教学资源:挂图  模型  标本  实物  文献资料  临床案例
                                 任课教师签名:
教学进程
复习引入新课( 5分钟)    提问                            
     1.水肿的病因病机?                                              
     2.水肿的辨证要点?                                               
     3.水肿的鉴别诊断?                                               
新课内容(80分钟)
证治分类  【板书,讲述】
一、阳水
1.风水相搏证
(1)症状:
主症: 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按之水肿凹陷易恢复。
兼症: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伴咽喉红肿疼痛,或兼恶寒,咳喘。
苔脉:舌质红,脉浮滑数;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亦可见沉脉。
(2)证机概要: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
(3)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4)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方中麻黄宣散肺气,发汗解表,以去在表之水气;生石膏解肌清热;白术、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化湿,有崇土制水之意。可酌加浮萍,泽泻、茯苓,以助宣肺利水消肿。
(5)常用药: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疏风宣肺;
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淡渗利水;
石膏、桑白皮、黄芩——清热宣肺。
(6)加减:风热偏盛——咽喉肿痛,可加板蓝根、桔梗、连翘,以清咽散结解毒;
若属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防风、桂枝,以助麻黄辛温解表之力。
若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以助卫行水。
2.湿毒侵淫证
(1)症状:主症: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身发疮痍,甚者溃烂。
兼症:小便不利,恶风发热
苔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2)证机概要: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3)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4)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前方中麻黄、杏仁、桑白皮等,宣肺行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利水消肿;功能前方宣肺利尿,治风水在表之水肿。后方以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加强清解湿毒之力。后方功能清解热毒,治疮毒内归之水肿。二方合用共起宣肺利水,清热解毒之功,主治痈疡疮毒或乳蛾红肿而诱发的水肿。
(5)常用药: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宣肺利水;
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热解毒。
(6)加减:若脓毒甚者当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
若湿盛而糜烂者,加苦参、土茯苓、地肤子化湿解毒。
3.水湿浸渍证
(1)症状:
主症:全身水肿,身体困重,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兼症:胸闷,纳呆,泛恶。
苔脉:苔白腻,脉沉缓。
(2)证机概要: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
(3)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4)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前方以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化湿利水;后方以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苍术、厚朴燥湿健脾;猪苓、泽泻利尿消肿;肉桂温阳化气行水。前方化湿利水,理气健脾,后方通阳利水,燥湿健脾。两方合用共起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之功。主治水湿困遏脾阳,阳气尚未虚损,阳不化湿所致的水肿。
(5)常用药: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化湿行水;
苍术、厚朴、陈皮、草果——燥湿健脾;
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温阳化气行水。
(6)加减:若外感风寒,肿甚而喘,可加麻黄、杏仁、葶苈子宣肺泻水而平喘。
4.湿热壅盛证
(1)症状:主症: 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
兼症: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
苔脉: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2)证机概要: 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
(3)治法:分利湿热。
(4)方药:疏凿饮子。方中羌活、秦艽疏风透表,使在表之水气从汗而疏解。以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协同羌活、秦艽以去肌肤之水。用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协同商陆、槟榔通利二便,使在里之水邪从下而夺。疏表有利于通里,通里有助于疏表,如此上下表里分消走泄,使湿热之邪得以清利,则肿势自消。
(5)常用药:羌活、秦艽、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疏风解表,发汗消肿;
猪苓、茯苓、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黄柏——清热利尿消肿;
商陆、槟榔、生大黄——通便逐水消肿。
(6)加减:腹满不减,大便不通者,可合己椒苈黄丸,以助攻泻之力,使水从大便而泄。
若肿势严重,兼见气粗喘满,倚息不得卧,脉弦有力者,为水在胸中,上迫于肺,肺气不降,宜泻肺行水,可用五苓散、五皮散等方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胸中之水。
若湿热久羁,亦可化燥伤阴,故有水肿与伤阴并见之象。一则水湿潴留而水肿,一则津液亏耗而口咽干燥,大便干结。当此之时,滋阴有助水邪之弊,利水又虑伤阴,治疗上颇感棘手,治当兼顾.可用《伤寒论》猪苓汤,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滑石清利水邪,阿胶滋养阴血,共奏滋阴清热利水之功。
二、阴水
1.脾阳虚衰证
(1)症状: 主症: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起。
兼症: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
苔脉: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2)证机概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3)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4)方药:实脾饮。方中干姜、附子、草果,温阳散寒;白术、茯苓、炙草、姜枣健脾补气;大腹皮、茯苓、木瓜利水去湿;木香、川朴、大腹皮理气,气行则水行。本方功效健运脾阳,以利水湿,适用于脾阳不足伴有湿困脾胃的水肿。
(5)常用药:干姜、附子、草果仁、桂枝——温阳散寒利水;
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补气;
茯苓、泽泻、车前子、木瓜——利水消肿;
木香、厚朴、大腹皮——理气行水。
(6)加减:如气短声弱,气虚甚者,可加人参、黄芪健脾补气。
若小便短少,可加桂枝、泽泻,以助膀胱化气行水。
2.肾阳衰微证
(1)症状:主症: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
兼症: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或增多,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或觥白,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
苔脉: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证机概要: 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3)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4)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肾为水火之脏,缘阴阳互根之理,善补阳者,必以阴中求阳,则生化无穷。故济生肾气丸用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用肉桂、附子,温补肾阳,两相配合,则能补水中之火,温肾中之阳气;真武汤用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通利小便;生姜温散水寒之气;白芍调和营阴;牛膝引药下行,直趋下焦,强壮腰膝。济生肾气丸温补肾阳,真武汤温阳利水,二方合用适用于肾阳虚损、水气不化而致的水肿。
(5)常用药:附子、肉桂、巴戟肉、仙灵脾——温补肾阳;
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通利小便;
牛膝——引药下行。
(6)加减:如水肿反复发作,精神疲惫,腰酸遗精,口渴干燥,五心烦热,舌红,脉细弱等。治当滋补肾阴为主,兼利水湿,但养阴不宜过于滋腻,以防匡助水邪,伤害阳气。方用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等。
若心悸、唇绀,脉虚数或结代,乃水邪上逆,心阳被遏,瘀血内阻,宜重用附子,再加桂枝、炙甘草、丹参以温阳化瘀。
若见喘促、汗出,脉虚浮而数,是水邪凌肺,肾不纳气,宜重用人参、蛤蚧、五味子、山萸肉、牡蛎或吞服黑锡丹,以防喘脱之变。
尚有肾阴久亏,水不涵木,出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盛下虚的复杂病情,证见面色潮红,头晕头痛,心悸失眠,腰酸遗精,皮履飘浮无力,或肢体微颤等。此乃肝肾阴虚于下,肝阳上扰所致。治当育阴潜阳,亦可用左归丸加介类重镇潜阳之品,如珍珠母、龙骨、牡蛎、鳖甲、桑寄生等。
 3.瘀水互结证
(1)症状:主症: 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肿,以下肢为主。
兼症:皮肤瘀斑,腰部刺痛或伴血尿。
苔脉: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2)证机概要: 血水瘀塞经脉,三焦气化不利。
(3)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4)代表方: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前方活血化瘀,后方通阳行水,适用于水肿兼夹瘀血者或水肿久病之患者。
(5)常用药: 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养血活血;
益母草、红花、莪术、桃仁——破血通络;
桂枝、附子——通阳化气;
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
(6)加减: 若全身肿甚,气喘烦闷,小便不利,此为血瘀水盛肺气上逆。可加葶苈子、川椒目、泽兰以逐瘀泻肺。
 
【结语】  【讲述】
一、概念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二、病因病机: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形成本病的机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三焦气化不利。
三、辨证要点:临床辨证以阴阳为纲,分清病因、病位,还须注意寒热、虚实的错杂与转化。
四、治疗原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治疗方法,阳水应以驱邪为主,发汗、利水、解毒或攻遂;阴水当以扶正为主,温肾健脾;对于虚实夹杂者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须视证的性质、轻重、转变趋势而灵活应用,各种治法中尤应慎用攻逐法,以免伤正。
五、预后:一般而言,阳水易消,阴水难治,由于疮毒内侵及饮食不足所致水肿,治疗得当,水肿可望治愈。若阴水日久,导致正气大亏,肺脾肾三脏功能严重受损,则难向愈。且常易转变为关格、癃闭、胸痹、心悸、眩晕等证。
 
【临证备要】 【讲述】
     一、提高临诊辨证能力:掌握不同病因致病特点,以及不同脏腑病损的症候特征,有利于提高临床辨证能力。对于几个病因夹杂,多个脏腑同病者,须结合病史,及水肿病机传变规律综合分析。
二、正确使用攻下逐水法:
适应症:全身高度浮肿,气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脉沉而有力者。
注意:使用该法,宜抓紧时机,以祛水为急,使水邪从大小便而去,可用十枣汤治疗,但应中病即止,待水肿衰其大半即应停药,以免过用伤正,俟水退后,即行调补脾胃,以善其后。病至后期,脾肾两亏而水肿甚者,若强攻之,水稍退可暂安一时,但攻逐之药多易伤正,究属病根未除,待水邪复来,势更凶猛,病情反重,正如《丹溪心法·水肿》中所指出:“不可过用芫花、大戟、甘遂猛烈之剂,一发不收,吾恐峻决者易,固闭者难,水气复来而无以治之也。”所以逐水峻药应慎用。
  三、活血化瘀利水法的应用:对于瘀血之水肿,活血化瘀利水法,往往是提高水肿疗效的重要环节。临诊选方,对湿热瘀积之水肿,可选用三妙丸合血府逐瘀汤,以清热利湿、祛瘀利水。对寒湿瘀结之水肿,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桃红四物汤,以散寒除湿、逐瘀消肿。气虚阳微、瘀水交阻之水肿,用附桂八味丸合桃红四物汤加黄芪,以温阳益气、通瘀利水。肝肾阴虚之水肿,方用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加鸡血藤、桑寄生,以滋阴养血化瘀行水。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活血化瘀之中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抗缺血缺氧,抑制抗体产生等作用。对于各种心脏病心衰、肝硬化、肾衰所致水肿,效果良好。
  四、慎用肾毒性药物:若因治疗他病,而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须考虑到药物对肾脏的毒、副作用,做到合理选择品种,合理调整剂量及用药时间,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抗菌素等肾毒性药物。此外,近年研究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马兜铃、关木通、木防己、益母草等亦有一定肾毒性。对水肿病人应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详见癃闭篇。
五、及时治疗水肿的严重变证:
(一)、浊阻阳明、和降受扰:本证多由湿热壅塞,及通降受阻发展而来。症见:神昏嗜睡,泛恶呕吐,口有尿味,不思纳食,小便短少,甚或二便不通,舌苔浊腻、脉细数。治宜通腑泄浊、和胃降逆。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大黄、石菖蒲。
(二)、水凌心肺、阳气衰微:本证多由阳虚水泛,发展而来。症见:心悸胸闷,喘促难卧,咳吐清涎,手足肿甚,舌淡胖、脉沉细而数。治宜通阳泄浊、温振心阳。方用真武汤合黑锡丹。
(三)、虚风扰动、神明不守:本症是由肾精内竭、肝风内动发展而来。症见:头晕头痛,步履漂浮,肢体微颤等。治宜熄风潜阳、补元固本。方用大补元煎合羚羊钩藤汤。
(四)、邪毒内闭、元神涣散:本证多由各型阴水,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症见:神昏肢冷,面色晦滞,泛恶口臭,二便不通,肌衄牙宣,舌红绛、苔焦黄、脉细数。治宜清热解毒、通窍泄浊。方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口服,大黄煎液保留灌肠。
 
课堂小结(3分钟)
概述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
 
课后练习题(2分钟)
1.如何理解水肿的病机主要在肺、脾、肾?如何理解水肿的关键在肾?
2.阳水、阴水常见证型有哪些?如何掌握各证之间的转化与联系?
3.水肿的辨证和治疗原则是什么?攻逐法为什么要谨慎使用?
 
教学评价与分析:


上一篇:水肿
下一篇:淋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肿中医辩证论治
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水证论(一)
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大全
陈宝贵用五苓散加减治水肿
肾系病证 水肿
看刘渡舟教授怎样治水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