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相声人物——苏文茂 | 相声大会

5月3日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苏文茂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喜欢苏文茂相声的人们纷纷在网上表达对他的思念。天津文艺广播也在5月3日当天以及刚刚过去的周末播放了苏文茂专辑,以纪念这位听众深深喜爱的艺术家。


苏文茂(1929年2月24日——2015年5月3日),是相声名家常宝堃的弟子。先后与朱相臣、马志存等人合作。他以“文哏”见长,文而不温,含蓄隽永,是我国相声界“文哏”艺术杰出的代表人物,将相声“文哏”艺术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人誉为“文哏”大师。代表节目有《文章会》《批三国》《论捧逗》《汾河湾》等传统段子,以及《美名远扬》《废品翻身记》等创编作品。
 
苏文茂先生生前曾多次走进天津文艺广播直播间,这位著名的白发笑星曾在《每日相声》《相声大会》节目中亲口批讲他表演的一段段相声代表作《批三国》《论捧逗》《宁波话》《新局长到来之后》《文章会》等等,绘声绘色的阐释、生动传神的表演,让那段时光充满欢乐。现在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时光。




一、我是“老追星族”

我出生在北京,可是我12岁的时候就到天津的一家药铺来学徒。那时候我们掌柜的有一台收音机,这个收音机就成为我最好的伴儿了,我是天天要听,我认为相声最有意思,由小的时候就喜欢,特别是后来成为我老师的常宝堃跟赵佩如先生,这二位表演的相声我是特别爱。你想,我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学徒,谁会告诉我一个名人在哪儿住?得知常先生在电台播音,于是我就到每天电台门口去等他。经过很多曲折,一年之后我终于拜常宝堃先生为老师,由1943年,我步入这个行业。现在有很多追星族,回忆起来,我说我是“老追星族”! 


二、发奋谱新篇

我认为一个相声演员要能捧、能逗、能说单口、能创作!我认为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广指着别人写,甚至我们拿钱买作品,这全不是办法。

我从1956年开始写相声,第一个作品是《大办喜事》,写的是一个合作社的会计,为了逢迎上级,摇尾乞怜,给合作社主任大办喜事,撒帖打网。这篇作品在《北京文艺》上发表,我们也在舞台上演出了,收到的效果相当好。一鼓作气,我又写出了《满载而归》《美名远扬》《得存进尺》等相声新作。

天津市曲艺团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曲艺团合并后,天津这个曲艺队伍更集中了,天津曲艺在1960年左右正是高峰,是最红火的时候。我1956年开始与朱相臣合作,朱先生比我大21岁,是我师叔辈儿。《批三国》《论捧逗》《文章会》《汾河湾》这些传统节目都是我们一起整理的。用相声演员的话,我们两个人比较“对范儿”。朱相臣比较幽默、冷面滑稽,我是喜欢“文”,我们俩合作得心应手。我们搭伙这十年在我的艺术生涯中是最辉煌、作品最多的时候,我当时两次被评为天津市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我在《论苏文茂的相声艺术》这本书的后记里写道:“我的老师常宝堃先生是教我艺术,教我做人,朱先生则帮我树立了我的艺术风格,他给我的帮助最大!”


三、名篇传世美名扬

《文章会》我们的整理幅度不是太大,但是比较关键。1965年我在南郊曾和作家、诗人方纪在一起,住一间屋子,他说:“你那段《文章会》里有‘我们北大校长蔡元培’,我就是北大的学生,蔡元培确实是我们校长,可是我每次听你的相声听到这儿就感觉不舒服。”我一想,蔡元培是教育界名人,相声里拿他调侃的确不合适,于是我把这儿改成了“北大校长周蛤蟆(相声前辈演员)”,既增加了效果,又使这个人物虚了,另外我还注意了对唐宋八大家的考订,以及前面的垫话,使这个传统节目更完整,能够很好地站住脚。

《批三国》我跟朱相臣一年演好几百场,后来被叫做《苏批三国》。我们整理的这个段子树立了一个第一叙述人物——“苏文茂先生”。艺术应该是精益求精,应该是不断的修改,我们根据《天津日报》转来的一篇读者来信,把相声原来的“底”——“诸葛亮的爷爷——猪八戒”改成了“三个数学家”的“底”。亿万观众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我每次演出总说:“学生苏文茂上台鞠躬!”

《论捧逗》也是电台常播的节目,这个节目整理幅度就比较大了。这个节目原来叫《八不咧》,我们老师常宝堃改成《捧逗争哏》,但是这个节目有些低俗,它必须有“骂话儿”,语言陈旧。我们整理的时候把不健康的东西全去调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相声里“扑盲子”的技巧,表现了一个团结协作的主题。当时在东兴市场演出的时候因为表演真实,观众真以为我们在台上捧逗两个人打起来了,有一位老观众还为我们当场劝架:“二位二位别这样,这么多年了在一块儿,别这样!”这是现场的一个大包袱儿!

1977年到1987年我和马志存合作十年。我们和李光一起改编整理了何迟的作品《新局长到来之后》,这个段子可下大功夫了,由14000字浓缩到6000多字,整个结构做了大删大改。我们带着新改编的这段节目来到何迟的病床前,单独为他一个人表演,他看后高兴得热泪盈眶。《新局长到来之后》1981年获得了全国曲艺汇演北方片作品一等奖、表演一等奖。由此我也得出一个结论,一段好相声要能够跟文学、跟文学家结合起来,它会成为一段非常好的作品。


四、对相声前景充满信心

前两年有人说相声走向低谷,不景气,让小品顶了,众说纷纭。但是我始终不是那么认为。我说:相声一直是在前进的。在六十多年前,我拜师的时候,那时全国的相声演员才一百多人,全国还不是全面开花,只有天津、北京、沈阳、济南等地有相声场子,相声演员比较集中。现在我们看,如果把部队的相声演员也算上,全国2000人不止,从队伍来讲是发展壮大了,你能说不在前进吗?这种艺术不是被人重视吗?

我说这相声是综合艺术,它是根据各种艺术、老百姓的各种生活综合起来的,对生活表现得最便捷、最集中、提炼的浓度最大、最好的,就是今天的相声。别的艺术怎么能代替它呢?永远,什么艺术也代替不了它。咱们要看长了的话,相声它会是永恒的,而且会勇往直前的。但是相声演员一定要创作!我的徒弟赵伟洲、刘俊杰既能创作,也能表演,也能捧也能逗。我强调这一点:与时俱进!相声是时代艺术,必须得跟着时代走!


《每日相声》播出的时候,文艺广播和听众的互动也十分活跃。

热心听众纷纷写道:“苏老相声说得好,听得观众肚子饱。茶余饭后听两段,《歪批三国》真叫好。发个短信拜个年,祝福苏老寿比山。新年还有新气象,相声事业乐开颜!

有的听众还用苏文茂的相声名字编成这样一段话:“《新局长到来之后》,苏文茂先生娶了《高贵的女人,召开《文章会》用《宁波话》说一段《批三国》使他《美名远扬》。”“我太喜欢苏老师的相声了,每天嘴吃嗍咯蜜(苏文茂相声里塑造的“苏大秘”的谐音),眼看《批三国》,耳听《汾河湾》,手写《文章会》”。

苏文茂先生生前的每一次访谈,都让文艺广播的编播人员感受到老先生身上那强烈的生命力和不息的创造力,感受到一种欣喜的气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文茂 相声欣赏
相声的四大流派
苏文茂、王佩元相声《汾河湾》老艺术家的传奇之作,说的真是太好
侯宝林先生相声《汾河湾》
相声:《批三国》 苏文茂, 赵世忠
谈朱相臣的捧哏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