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卫辉百年老照片古今对比:那个你没见过的卫辉也很美


多次陪外地朋友逛卫辉城区,总想让他们欣赏到古城每一处历史遗存,了解到古城丰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喜欢古城宽阔的护城河,喜欢望京楼上野生的荆棘和藤蔓,喜欢徐家祠堂的垂花门和谷穗族徽,喜欢贡院街深处青砖四合院中的照壁和海棠,喜欢南门里天主教堂尖顶上高耸的十字架。做为土生土长的卫辉人,更为古城的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而自豪。

闲来无事,网上搜集了一些卫辉老照片,并多次到这些历史遗迹原址去参观凭吊,试图在照片和现实的对照中,追寻一种渐去渐远的古城遗梦。





明万历十五年修建、清乾隆时期重修的卫辉孔子击馨亭


因修击馨路而拆除孔子击馨亭,图中为近年新修的孔子出馨处




1949年平原省立卫辉中学大门


现在的卫辉一中大门





十九世纪末卫辉加拿大基督教惠民医院病房楼,(竟然有地下室,有电梯)。



原病房楼一直使用到2000年以后,现在拆除改造后成为新乡医学院一附院院史馆




一百年前的卫河从新乡医学院一附院西侧墙外蜿蜒北去


卫河故道成了现在的学院西路、健康路。图中红线为卫河故道大致走向。




建国初期的平原省立汲县师范学校大门



八、九十年代的汲师校门



现在的新乡幼儿师范学校(原汲师)校门




一百年前站在卫辉城中心的富教楼,顺着鼓楼街南眺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南城门——迎熏门城楼


现在的鼓楼街




一百年前,站在西城门眺行门城楼西望,是这个样子的。


现在,站在一百年前同一位置(今大礼堂处)西望,是这个样子的




一百年前,卫辉西城门眺行门和西门桥。远处的角楼处应该是现在的广播电视局吧。


仍然是这个位置,高大的城楼和城墙哪里去了。




一百年前,德胜关(又叫北盐淀城)南门多气派啊。城门卫河发大水把卫河桥都淹没了。


还是这个位置,桥还在,城楼阁门没了,卫河没了。




卫河桥原貌。桥北头的城楼即上图中的德胜关南门。桥南头有过街牌坊。大木般正穿过桥洞,可直达天津卫。


现在在同一个位置看,卫河老河道成了排水渠,卫河桥也被掩盖在地下。




一附院路口对过,沿淀城的小南门是这个样子的。



现在的沿淀街胡同,出了胡同口就是一附院病房大楼了。




原基督教惠民医院加大拿大籍医务人员住宅楼。


加大拿大籍医务人员住宅楼现状





卫辉城内贡院街原貌


贡院街现状




一百年前的白云阁(吕祖阁)。周围是无边的麦田。


现在的白云阁






民族实业家王筱汀故居大门,原为中共卫辉市委办公地(近年建设丽湖小区已拆)


王筱汀故居(王家大楼)尚存,原为卫辉市委办公室


王家大院拆迁改造的丽湖小区南门外




民国时期的望京楼一派萧条景象。坑坑洼洼的土路面,土垛的平顶房子,两个外出归家的小脚老太太,时光穿越了啊。



和百年前相比,望京楼并无多大改变,只是附近的民宅变成了红砖墙、水泥顶。 一位大哥站在房屋顶上,仰望楼顶,在怀古思昔吧。




1949年10月卫辉一中师生在学校后面的护城河边义务劳动,修垫北关通往纱厂的道路。看图中,那宽阔的护城河、高大的城墙、翁城和城门,还有露出城墙一大截的望京楼巨大的身影,这是过去的卫辉城吗?确确实实是卫辉城的北城墙、北城门啊。注意,卫辉的北城门可是朝向西方的,这也是古人匠心独运的防御设计。


当我今天再一次站在护城河北岸时,高大的城墙、城门楼看不到了,高大的望京楼也显得不再雄伟,以至于被楼房和绿树掩没不见了踪影。宽阔的扩大城河仍在,水也不再清澈透明,随处可风的漂浮物让人不忍近观。只有卫辉一淡绿色的教学楼是那么的夺人眼球。




那个时候,太行霖落山中香泉寺的七级石经幢仍然直插青天。


现在,石经幢仍在,仅剩下一截儿基座,据说上半截是被激怒的怪龙用尾巴卷起,甩到了几十公里之外。还有说是当年修建香泉水库时拆除的,你信哪个。




民国时期的香泉寺东寺全貌。


修复后的香泉寺,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




民国时期的比干庙简直就是一座乡野小庙啊。


如果不是以山门前的照壁为参照,你还能看出比干庙原来的样子吗。庙院扩大到如此规模,全因为比干是姓林的始祖,而林姓在华侨中又是第一大姓,有钱人很多,卫辉比干庙,天下林氏根啊。




六十多年前,当庆祝“五一”大游行的队伍高举领袖画像,敲锣打鼓,涌出卫辉西门、跨上西门桥的时候,那场面比桥下的护城河和背后的城楼都壮观百倍


现在的西门桥比那个时候宽广了好几倍。西城门早已拆除,建于五十年代的汲县人民大礼堂已废弃不用,丽湖小区的楼群代替了高大的城墙。昔日的城楼处,成了大排档夜市。




你还记得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穿城而过的卫河上,大轮船汽笛长鸣、缓缓驶过的场景吗。你还记得,卫河边家家枕河、汲水洗衣的场景吗。你还记得卫河上捕鱼捞虾、戏水垂钓的场景吗。


九十年代的中期,实施“卫河裁弯、东孟改道”工程,穿城而过的卫河被勒令改道城外,卫河故道逐渐废弃,被蚕食建成了住宅,原来的宽广的卫河变成了生活下水道。垃圾成堆,臭不可闻。(此图拍于纱厂桥上)




民国时期城内宁静寺内的陀罗尼经幢,好象在一家民宅内啊。


现在的陀罗尼经幢被圈划在卫辉宾馆地大堂里,养在豪宅人未识。





那个年代的游行是普通人们政治生活的大事。也只有这样的重大活动,才会有新闻记者利用罕见的相机记录下当时的场面。感谢游行,感谢拍照者,让我们不仅体会到那个年代人们的政治生活,也留下了卫辉城的古老风貌。


依然是游行队伍,正在通过卫河桥,我们可以看到桥上围观的人群是那么悠闲,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卫辉最高档的宾馆——桥北服务大楼。


仍然是这个地方,轰轰烈烈的年代早已远去。桥北服务楼变成了住宅楼。卫河桥已不再有桥的作用,因为卫河已经改道。(摄于今德胜楼前)




难得的一张1949年卫辉一中师生合影,难得的一张卫辉一中校园景观图。建于1903年的教学楼多么气派,古朴庄重的教室、墙壁上的中国地图、都显示出这座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


仍然是那个校园,跑操的学生却是当年校园里那群娃娃们的子孙了。物是人非,让人生出几多感慨。


清末民初的动荡之后,古城卫辉呈现一派萧条破败景象哪里还有我们想象中的豫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繁荣景象。


今天的望京楼在经历了又一个世纪轮回之后,依然面貌如旧,和一百年前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楼上石头构造的如意坊仍然毫发无损,高大宽敞的十字券门仍然雄视城郭四方,就连外墙上石头风化剥落的边沿轮廓都几乎一模一样。天灾人祸、风雨飘摇并没让望京楼苍老许多。





1925年,卫辉天主教堂主教座堂


现在,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1925年卫辉天主教堂


现在成了这样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说《清明上河图》之五:威武的城楼
老成都的城墙旧事
西安人没几个知道城墙上这些“怪东西”叫啥,你知道吗?
净心无尘 || 北盐店城东城门与严光街
《清明上河图》礼赞
苏州古城墙之千古盘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