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深影迷从三个角度解读翻拍剧《误杀》成为爆款的要素及思考

我看到对于这部新片的解读已经有很多,但很少有人从“为什么《误杀》会成为爆款”的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的魅力。今天这篇文章就从三个角度来解构它成为黑马的三点因素及谈谈我对于爆款的几点思考。@凡人阿甘


今年的贺岁档有些平静,多部原先被看好的大片票房表现一般,也没有什么讨论热度。没想到,改编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的剧情犯罪片《误杀》“杀”了出来,成为年末最强的黑马,无论是口碑评分、票房表现还是讨论热度,《误杀》都让人十足惊喜。

《误杀》是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由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领衔主演,秦沛特邀演出的剧情犯罪片。该片于2019年12月1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虽然是部翻拍片,上映至今已经屡破记录了,国产翻拍剧终于不再照搬照抄,有自己的东西了,国产悬疑剧也终于不用破案推理全靠猜,氛围营造全靠背景音乐。

经典影视剧改编,向来是影视剧导演在创新艰难时常用的套路。但如何做到经典影视剧改编符合国情,做到全方位的本土化是所有创作者都头疼的事情;毕竟毁经典的改编多,而改编得当、本土化合理的少,不得不说《误杀》的剧本太精彩了,跳出了国产改编电影落入俗套,重新赋予经典生机与活力。

影片讲述了李维杰与妻子阿玉来泰打拼17年,膝下育有两个女儿,年届四十的他靠开设网络公司为生,为人也颇得小镇居民的好感,而这一切美好却被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打破。

李维杰的大女儿被督察局长的儿子强暴,因反抗误杀对方。在这个充斥走私,贩毒活动的边陲小镇,各种权力交织碾压公平正义。李维杰曾亲眼 目睹督察长滥用私刑,深知法律无用,为了维护女儿,捍卫家人,李维杰埋尸掩盖一切证据,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缝隙中,与警方在身心层面,展开了殊死一搏的较量。

今天,我就会结合《误杀》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结合导演常用的三个主题呈现手法,进一步解读《误杀》这部电影成功的秘诀,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

  • 人物充满矛盾,更具真实感:人物与自己的矛盾、人物与其他人的矛盾、人物与社会的矛盾;
  • 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不要总是顺其自然的想情节,所有的情节都是被精心设计的;
  • 故事徐徐展开,观众代入感强烈:所有的故事背景不必一股脑放在开头,而是通过情节一点点带出,有强烈的代入感;

在文章第四部分,我会结合《误杀》这部翻拍剧成为贺岁档黑马的几点因素,谈谈我对成为爆款的一些看法。

01、人物充满矛盾,更具真实感:人物与自己的矛盾、人物与其他人的矛盾、人物与社会的矛盾

我们知道好的电影成功因素很多,最根本的就是故事情节要能抓人,需要我们在剧情中制造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人物设置上制造矛盾,矛盾又分为几种:

第一、人物与自己的矛盾:如要克服自己的贪念、自己的私欲等,这是最简单层面的矛盾;

男主李维杰只是个社会的小角色,没有钱,没有地位,开始连自己女儿都看不起的男人,因为自己的妻子女儿受到伤害触碰了他的底线,把自己的智力,体力,心理发挥到极限和庞大的权势力量抗衡。

那么这样一个小角色如何有能力逆袭成功呢?影片一开始就设定了他虽然是孤儿,小学没有毕业,但爱看电影,特别是破案片。他自己曾经说过“当你看过1000部以上的电影,这世界压根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正因如此,他活学活用,用蒙太奇的时空交错方法,创造了一个个纵横交错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链,让观察细微,超强推力能力警察局长拉搵无计可施。

谭卓饰演的母亲阿玉本身性格柔弱,为了保护女儿,误伤素察,掩埋其尸体,推动故事发展,合情合理,同时也塑造了一位疼爱女儿的母亲形象,为后面的重场戏做好准备。

在一家人被带到警察局接受素察母亲拉韫的询问时,她突然爆发了,冲拉韫咬牙切齿的说出“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这句引发影片小高潮的话。当底线被别人践踏时,即使是再与世无争的人也会奋力反抗。

另一个女主角陈冲扮演的警察局长拉搵,一方面她是直觉敏锐、雷厉风行的局长,一方面是宠溺儿子的二十四孝老母。当她的儿子素察失踪后,她凭借自己的断案能力锁定李维杰一家,利用自己的职权违规审理李维杰一家。

她内心突破点是当看到儿子强暴李维杰大女儿的视频时,她马上明白整个事件的原委,而且起因也是自己不成器的儿子造成的。这次不得不说陈冲的表演太到位了,她一边走一边思考该怎么办?最后感情战胜了理智,把李维杰一家全部抓回来,暴力威胁他们说出儿子的下落。把一个心狠手辣,狡诈阴险的毒蝎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每个人都会触动自己内在深层次的潜在思考和行为,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人物和自身的矛盾需求合情合理的推动了影片的进一步发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第二、人物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如两个人因为某件事情产生争执和斗殴,这属于第二层次矛盾。

李维杰保护家人的立场和警察局长拉韫想救儿子的想法相矛盾,进而引起第二层次的矛盾,也把影片带入更大的矛盾冲突中,引起观众看的欲望。

李维杰和拉韫交锋应该有三回。第一回合李维杰在了解到全部案件时,先人一步做好安排,教给妻子和女儿如何应对审问。第一次警察盘问大女儿和到家里例行询问时都顺利过关。

问题出在李维杰处理素察的跑车时被之前有积怨的警察看到,引起拉韫的注意,拉韫在旁边观察李维杰的反应后断定此人有问题,于是第一次请李维杰全家和涉案的全部人等到警察局询问,结果滴水不漏什么都没问出来。

如果素察不是自己的儿子,面对这种没有证据的案子可能就先拖一拖放一放了,但是爱子心切的拉韫相信自己的直觉,她开始调查李维杰的个人情况,又是那个警察告诉拉韫李维杰喜欢看电影,他们开始第二回合的较量。

在看了李维杰的观影目录,包括 《蒙太奇》、《控方证人》、《狩猎》、《白夜行》、《七宗罪》等后,拉韫已经清楚李维杰的伪造不在场证据的思路,可惜她没有证据。

这时候她虽然着急,但是她不知道素察做的坏事,一般的老百姓也不敢对付自己的儿子,考虑到没有证据,不能徇私枉法逮捕李维杰一家人。直到看到儿子强暴李维杰女儿的录像后,她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内心逐渐失去平衡,滥用职权把李维杰一家全部抓了回来。

于是他们有了第三回合交锋。这次李维杰一家完全处于劣势,无权无势,就算被打死在警察局也没有人过问。李维杰知道只要拉韫一天没有找到儿子,他们家里人还有机会,所以面对暴力咬死不说,拉韫清楚李维杰的想法,于是她从最小的女儿入手,威逼利诱恐吓终于套出了藏尸的地方。

这一局看似拉韫赢了,把李维杰一家逼入绝境,没想到李维杰留了一个后手,之前阿玉埋素察的地方挖出来的不是人,是一头羊,原来李维杰早已算到这一步提前布局,帮助自己转败为胜,还洗脱了罪名。之前观众还担心李维杰一家的命运,后面的反转让观众拍手叫绝。

第三、人物和社会的矛盾:如在个人奋斗过程中遇到挫折、不被认可,无法顺趋势而行等,这时人物和整个社会产生的脱节和分离,这是更高层次的矛盾。

这部影片的厉害之处还在于运用了更高层次的矛盾,试想一个社会底层人物,就算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时战胜了权贵,可是以后呢?他们家怎么在这里生存呢?影片就需要做个交代,否则观众也不答应啊。

在影片中就提到李维杰拜托别人,如果自己一家人被警察抓走,就给拉韫老公的竞争对手透漏信息,引发暴乱,直接导致拉韫一家下台,没有了权利,以后要作恶就不容易了。影片前半部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放到这里不禁让观众大呼过瘾。

02、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没有一味顺其自然的想情节,所有的情节都是被精心设计的

我们需要在无数个路径中不停的想象每一个路径通向的下一个场景是什么,是否是你想要的场景?选出一组情节的最优方式,避免平铺直述。

这部影片不仅仅矛盾冲突设计的合情合理,其他细节也提前做好了铺垫,让观众感到不突兀,真实可信。

如导演利用蒙太奇的手法拍摄了母女误杀素察的行凶过程,另一面是李维杰看拳击台上两位拳手激烈对抗,当妻子和女儿与富二代紧张对峙,女儿失手误伤素察时,另一边拳手也将对手击倒,观众问到为什么裁判要打开晕倒拳击手的嘴,李维杰说避免吐舌,其实也是对女儿误伤素察的解释,两者前后呼应,为后面做铺垫。

另外究竟是李家哪一位家庭成员杀死的素察呢?影片没有直接说明,直到电影快结束李维杰道歉才给出正面回复。事实上,电影早已给出足够的细节和暗示。

李维杰在得知事发之后询问妻子:“真的一点血都没流吗?”其实就给观众提供了思路,素察是在被平平打晕后吞舌假死。阿玉在素察醒过来之前将其埋在了棺材里,男主在询问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素察并没有死,但是为了避免更大的祸端还是选择了不去救他,所以棺材上才会出现抓血的痕迹。

此外,小女儿在一家人吃饭时用叉子划桌子发出刺耳的声音,李维杰立马阻止女儿的行为,也是电影暗示李维杰早已知道素察未死,他听到女儿用叉子发出刺耳的声音,就像素察用手抓棺材盖的声音,心里有所触动。

至于关键的藏尸之地,影片中表达的方式同样隐晦,李维杰是新警局网线的承包商,然后出现了很大的坑的特写,暗示尸体可能藏在这里,这也许也是最后警察不方便透露藏尸地点的原因吧。

国内观众看惯了那种平铺直叙的叙事风格,对于这样一部一波三折的烧脑剧不免眼前一亮,而且里面的很多细节非常值得观众玩味、二刷、三刷。

03、故事徐徐展开,观众代入感强烈:所有的故事背景没有一股脑放在开头,而是通过情节一点点带出,有强烈的代入感

开头尽量减少了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和非重点角色的描写,背景也没有一股脑放在开头,而是通过情节描写一点点带出。

影片一开始的这场越狱桥段营造出了惊悚刺激的氛围,这是电影发烧友李维杰根据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和《活埋》即兴创作的。表现了他对电影的喜爱和对情节的熟络,为后面家里遇到重大变故时,一个之前没有经验却能轻松应对警察、具有反侦察能力的人物做好铺垫。

平时的李维杰对恶警唯唯诺诺,生怕得罪,但是私下提醒一个儿子差点被打瞎的老人,不惜得罪警察局的人,说明肖央心地善良充满正义。

此外看到朋友被恶警殴打后,忍不住把恶警踹飞,后马上又向恶警道歉,这说明在触及到自己的底线时,尽管处于社会底层,一直小心谨慎的他也会不计后果奋起反抗。

这些都为后面他对警察局长的儿子动杀心埋下伏笔。另外这两处得罪的都是同一个警察,这个警察向拉韫举报李维杰并提供他的线索的,观众就不会感到突兀,而且觉得合情合理。

这部电影本身故事情节并不难理解,可是如何能把这部并不复杂的电影拍出新意来,拍出观众喜欢看的模式,代入感就是最好的利器。

在看片的过程中让观众一起参与进来,像男主一样分析案情,处理案件,无疑《误杀》做到了。我还听到很多观众准备重温电影,寻找之前被遗失的细节。

04、结合《误杀》这部翻拍剧成为贺岁档黑马的这几点因素,谈谈我对成为爆款的一些看法

①剧本是王道,好的剧本是影片的灵魂

《误杀》的成功离不开剧本改编的成,导演在维持原作基本框架的同时,也在很多细节上做了变动,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影像语言的表达也更丰富。

中国不缺好演员,也不缺好导演和雄厚的资本,缺的是好编剧,之前看过一个报道,中国导游徐峥、宁浩等已经开始培养编剧的计划了。希望早日看到更多精彩的国产影片。

②中国不是做不出好的影片,国产剧越来越好看

《误杀》票房目前已经破8亿,破10亿也指日可待,口碑也是爆棚。我甚至觉得比印度原版还好看,意境更深远。豆瓣分低于原版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剧本是改编的原因吧。

据了解,这部影片是三个“新手”用短短10个月打造出来的:第一次做电影监制的陈思诚,第一次做院线电影总制片人的马雪和第一次做长片导演的柯汶利。

监制对影片主旨及商业性的把控,制片人的规划和统筹能力,以及导演专注细节的创作、高效的执行力。缺一不可,虽然是新人,但是对待作品的用心程度

“不新”甚至老练。如能请到国际影星陈冲降纬加盟该片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③观影模式已经改变,烂剧本和流量明星已经一去不复返,好剧本好演员的春天来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同档期上映的其他影片,有巨石强森的《勇敢者游戏》、天王嫂昆凌的《天·火》以及黄渤主演的《被光抓走的人》,哪一个都比《误杀》投资大,腕大,有话题度,结果这部低成本悬疑类型片竟然力压这些大片,成为近期电影市场最大的赢家,不仅票房稳居第一,口碑更是形成了一骑绝尘之态。

只能说现在的观众越来越理智了,而不是花钱去看几张脸,或者一部脑残剧了。现在观众往往都是为自己喜欢的电影质量买单,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出演电影的流量明星;现在的观众是为电影的真实情义以及有理想有演技有拼劲的真正的演员而买单,而不再为明星为流量买单。

结束语:

《误杀》作为一部翻拍剧,整体框架改编自印度电影,却融入了非常多新的情节和想法,我认为整体改编是非常成功的,意境高于原作品,这也为该片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我本人也还意犹未尽,很想再去刷一遍影片。

我希望借由这部影片的成功,让更多的影视从业人员知道大众的喜好,好的剧本、用心的打磨、以及专业的演技,这些才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不二法则,这也是《误杀》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一些思考与启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误杀》翻拍不翻船,国产犯罪电影如何入乡随俗?
票房破9亿,翻拍片《误杀》凭什么口碑票房双丰收?
看《误杀》学习电影里的蒙太奇
亲爱的,新年好呀!
年末黑马「误杀」到底有多高能烧脑?| 独家专访导演柯汶利
国产翻拍片《误杀》成为贺岁档首匹“黑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