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邵晟东:我对全球化和全球化过程中文化问题的看法

邵晟东:我对全球化和全球化过程中文化问题的看法

                      根据座谈录音整理

 

我今天讲两个问题:

一,全方位看待全球化

二,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问题,包括文化碰撞(我不太喜欢文化冲突这个词,我觉得文化碰撞更好一些。碰撞过程中既有冲突也有融合)。

先讲第一个问题

这些年来我接触到的关于全球化的各种看法,基本上集中于经济领域,我觉得过于狭隘,应该从一个全方位的视角来研究分析全球化的问题。

我想先讲一下历史大背景,从人类起源说起。现代基因科学已经证明,全人类所有的人是一个共同的祖先。过去人们认为,不同民族,不同人种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同,因此常常歧视甚至敌视其他民族。极端的如希特勒,认为有些民族是劣等民族,要把他们都消灭掉。中国过去也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

现在,从基因的角度看,所有的人不但是一个祖先,而且基因结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不同种族可能会略有一点差别,但是综合来看,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按照基因科学研究的成果,人类的共同祖先最早是在非洲,后来逐步扩散到全球。扩散之后,早期人类能力很弱,活动范围很小,受地理环境的约束,分成了许多群落,互相之间很少来往;但后来,人类能力越来越强,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原来分散的、很少来往的群落之间开始接触,交往和碰撞逐渐增多。

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活动范围都已经覆盖全球。我认为这是研究全球化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大背景。全球化换个说法,实际上也就是人类的一体化。人类从分到合,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我认为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合的阶段。

从人类同祖的角度看,现在有些民族性的寻根问祖的活动,以长远的历史眼光看,没有太大意义。现在有些所谓弘扬炎黄文化的活动,就有些狭隘,局限性太大,没有考虑到与炎黄文化没关系的其他民族的感受,更没有考虑到人类有一个共同祖先。

除了历史背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全球化过程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全球化是随着人的活动范围扩大而产生的一个互相接触、互相碰撞、互相融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在几个世纪前开始加速。加速的原因,比较明显可见的,就是人类科学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基本上是得益于科学技术,它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有目共睹。

两种对科学的错误看法需要提一下。

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看法认为,科学只涉及物质层面,其作用不过是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而已。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其实,科学是人类对自然和自身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重大影响。布鲁诺当年为什么被烧死?因为他坚持的日心说动摇了天主教的世界观。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人类理性的提高,深深地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科学自身也绝不是仅仅涉及物质,至少在一个世纪以前,科学就已开始进入人文领域。心理学、教育学、犯罪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等,在传统的人文领域中,几乎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科学的身影。

另一种错误看法能更普遍一些,就是认为科学是西方的东西。有些人开口闭口西方科学如何如何,东方文化如何如何。尤其在中国人当中,这种说法很盛行。当然,现代科学发端于西方,而且到目前为止,西方取得的成就也是最多的,这都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现代科学之所以发端于西方,是许多因素综合决定的,并不是绝对的必然。科学实际上是人类理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西方,也一定会在其他地方出现,而且不会有什么不同。例如牛顿定律,元素周期,不管是谁发现的,都只能是一样的,不会有任何民族的和地域的特色。另外,如果从长远一些的历史角度看,就会发现,西方在科学领域仅仅领先了几百年,以前其他地区也领先过。而从现在人类科学的发展趋势已经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科学正在成为全人类的科学。比如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各民族的人都有,包括我们华裔也有不少。现在的科学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人类科学”的阶段。其实早就进入了,不过现在越来越明显。这一点以后会看得越来越清楚。随着中国的复兴,我相信中国人今后一定会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非常巨大的贡献。

科学的发展给全球化提供了条件。随着人类能力不断提高,人类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活动范围都已经覆盖全球。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全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而且它涉及方方面面,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比如刚才提到世界观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学生们都学习现代科学,而且学的内容基本上都一样。由于人类的本性是一样的,那么在共同的知识基础之上,必然会产生共同的世界观。这也是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经济显然是全球化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最初,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是一些贸易往来,后来发展到互相投资,国际分工,然后又发展到互相参股、跨国公司等。现在全世界还有哪个国家的经济是完全独立的?几乎没有了。前不久我看到一条消息,说中国的几个大食品产业已经让外国人控股了。当然,中国在外国也有投资和控股,也涉足了外国的大量经济活动,而且覆盖面非常广。我刚刚看到一个报道,就在埃及这么一个不起眼儿的国家,都已经至少有近千家中国企业。从经济领域看,全世界实际上正长在一起,血肉相连,互相之间再也难以割开。当然,有个别国家还没有融入世界经济的整体,但是我想他们也不会长期如此。

环境的角度看,人类活动能力增强对环境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越来越大,已引起科学家和其他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很多人都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能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如果不及时制止,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对这样的问题,全人类必须携手共同应对。这也是促进全球化的重要因素。除人类活动之外,地球自身也在变化。这个变化虽然缓慢,但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这种变化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只能大家联合起来,一致行动,才有可能对付。

还有人类自身的和平共存和安全问题。这方面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核武器问题。人类掌握的核武器,可以把自己彻底毁灭很多次,人类曾处于自我毁灭的边缘,但是在关键时刻,人类的理性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美国和苏联那样严重对抗的局势之下,没有爆发核战争,这是人类理性的胜利。美国和苏联的对抗,我想四十岁以上的人大概都有印象,那是全方位的对抗,从意识形态到政治制度,从经济体系到军事体系,都是完全对立的,而且关系非常紧张,双方都扬言要消灭对方。在这种情况之下,理性居然占了上风,没有爆发核战争,这充分说明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另外,核武器的存在,也让人类认识到,必须妥善处理自身的矛盾和冲突,才能共同生存下去。核武器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但我们看一看现在核裁军的局面,也能够感受到人类理性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人类为了共同生存,必须有所克制,相互协商,并共同采取某些行动,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

刚才提到世界观在共同知识基础之上的趋同,价值观也有同样的发展趋势。人类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加深对自身的认识。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基因科学的发展。对世界和对人类自身的共同认识,必然会导致大致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生观。这是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全球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同民族的血缘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自古就有,但最近有明显的加速趋势。我周围关系很近的人当中,就有五个跟外国人结了婚,其中三个已有了混血的后代。从统计数据看,全世界的异族通婚都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我估计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

简单地说,全球化其实就是涉及人类生活几乎所有重要方面的人类一体化过程。

 

第二个问题: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问题。

在全球化过程中,文化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碰撞是很复杂的过程,不同文化之间不只是有冲突,同时还有借鉴、有吸收、有融合。

中国现在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同时存在着两种完全相反的极端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甚至完全是糟粕,中国未来的出路只有全盘西化。而另一种观点则恰好相反,认为西方文化有严重的问题,西方文明已经面临严重危机,最极端者甚至认为,西方文明有待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去拯救。

持这两种极端观点的朋友我都接触过,他们都很明确,很坚定,而且都振振有词。对他们的观点,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主张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拯救人类的朋友,绝大部分,几乎是全部,对西方的文明缺乏足够的了解。有些人甚至简单地认为西方文明就对立,就是冲突。还有人甚至认为,西方科学是简单科学,中国科学是远高于西方的复杂科学。而另一方面,主张全盘西化的朋友,也是绝大部分,几乎是全部,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有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文化只讲贵贱尊卑、君臣父子。其实,中西方文化各有自身的优点和问题,简单地否定一方,抬高另一方都是不可取的。

我认为,中西传统文化各有优劣,而最重要、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宗教的地位。了解西方的都知道,宗教在西方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它不仅统治人的精神领域,而且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都有巨大的影响。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虽然也有各种宗教,但这些宗教从来没有像西方的宗教那样起过那么大的作用,更没有过政教合一的现象。

这种差别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百年的所谓“轴心时代”。在那个时代,中西方的先哲们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他们之间又有所不同。为了解答人们心中普遍存在的最大困惑(如有关生、死、灵魂和神的问题),也为了有效规范人的行为,西方一些先哲创立了宗教,而中国的先哲们则诉诸人的理性。我们可以看一看先秦诸子,各家各派虽然差别很大,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讲道理,基本上都不谈鬼神,不谈生前死后。

为了创立宗教,西方的先哲们编了一些故事。大家可以看一看圣经里的创世纪,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我的说法:那是在编故事。不过,总体而言,宗教在历史上还是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它让人的心灵感到有所归属,对维系道德,规范人的行为和传承文化也功不可没。但这样做也留下了一些问题。

中国的先哲们没有编故事,他们不说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子。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的学生也问过关于死的问题,但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回避了这个问题。对鬼神的问题也是一样,回避。他不愿意说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这个回避,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你不回答这样重要的问题,就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困惑和遗憾;从维系道德的角度来讲,也缺乏力量。看过摩西十诫的朋友,大概还会记得摩西最后是怎么维系希伯来人的道德的。他靠的是神的力量。他借助神的权威,才约束住了人间的非道德行为。而中国的先哲们没有借助神的权威,他们诉诸人的理性和情感;虽然相对而言,显得比较缺乏力量,但另一方面,这种老实态度也有它的好处。

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的发达,人类理性逐渐成熟。人们很快就发现,旧的宗教所编的那些故事是没有根据的,是不足为凭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信仰危机实际上已经开始有了苗头。很多人大概不知道,西方的信仰危机开始的很早从罗马教廷烧死布鲁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从那以后,宗教的影响力就开始逐渐地、缓慢地、平稳地下降。到上个世纪初期,这种情况已经变得非常明显。以至尼采说,上帝死了。在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我们已经很难看到上帝的身影了。那个时候讲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失败者就不配生存。实际上,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背后,就有宗教影响力下降这一因素。

在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佛教。佛教自汉朝进入中国后,发展非常迅速,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本土的先哲们,在生前死后的问题上,在灵魂归宿的问题上,给人们心灵中留下了真空,而佛教恰好填补这个真空。还有道教,也有相当影响。但是,无论宗教怎样发展,像西方那样,宗教在精神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在中国各朝各代的知识分子当中,上层比较优秀的那些知识分子,基本上保持了先秦以来的实事求是传统。这种传统在历史上曾经遇到过危机,因为它自身毕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自科学发达以来,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代科学几乎动摇了所有旧宗教的基石,但是对中国的主流文化却没有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冲击。你可以说中国的先哲们不懂这个,不知道那个;没有这个,缺少那个;但是你找不到他们在自己的未知领域编故事的情况。我觉得这是一个优点。换个说法,就是它与现代科学没有冲突和矛盾。它缺少科学,但它的基本精神与科学精神不冲突。

西方传统文化的优点就不多说了,它的主要问题在于,随着宗教影响的下降,信仰的危机逐步显现。这种危机虽然不是爆发性的,发展比较缓慢,但影响却是很深的。我们中国人可能很难感受到,但如果你有机会深入接触的话,可能会发现。我曾经问一位英国的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在英国,像你这样虔诚的教徒现在占多大比例?她说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英国基督教是国教,几乎所有人都是基督徒,但是现在很多人已经不那么虔诚了。他们信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或随大流。我曾经在大学讲过英美概况,英国人上世纪70年代编的教材中就提到,维多利亚时代周末教堂里挤满了人的那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前不久,我还在参考消息上看到,西方的一位宗教学家哀叹说,如果按现在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基督教离灭亡也不远了。当然,我觉得离灭亡还远着呢,他这样说,可能是为了引人重视吧。

另外,西方文化中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就是像美国这样最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有自己问题。这些问题除了与刚才说的宗教有关之外,还跟他们的主流价值观有关。不过,他们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那种制度的自我调整能力非常强,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大批有聪明才智的人,很快就会想办法解决。这次金融危机也是一个例子。很多人以为这次金融危机不得了了,美国就要完蛋了。但现在看,才一年多时间,就差不多已经过去了。我觉得在金融危机这个问题上,人类理性又一次展现出了它的力量。在危机面前,全世界协调一致,共同应对,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关于中西文化比较,就简单讲这些。下面讲一下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现状的看法。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经非常辉煌。比如在汉唐盛世的时候,中国在世界上绝对是遥遥领先,同时期的西方文明是比不上的。但是今天,我们历史上的辉煌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很多人志复兴传统文化,但我想,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个多世纪以来,很多人把中国的落后归咎于传统文化,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以至很多人都抛弃了传统文化。现在,传统文化给人一种几乎断档的感觉,接不上了,很多人连古文都读不懂了,甚至连繁体字都不认识了。这是复兴传统文化要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而我认为,更严重的一个问题是,想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当中,有一些人心态不好。他们拒绝了解其他文化,固步自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最完美,就是承担着拯救人类文明的使命。这些年中国经济稍微好了一点,有些人更是有些忘乎所以,更觉得世界等着中国去拯救呢。有一些观点比较极端的人,他们的一些不恰当的作法引起人们的反感,实际上是在给传统文化的复兴帮倒忙。比如有人提出要立孔教为国教,有人大搞连孔子都会反感的庸俗祭拜仪式等等。他们自己都没有把握住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的基本精神,只会在已经过时的形式上做文章,结果适得其反。真想复兴传统文化,首先要知道哪些是精华,同时还要有所创新,否则是不可能成功的。

下面我讲一下前景展望。我觉得,了解了全球化的大背景和内在原因,就很容易理解,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是任何人设计出来的,也不是任何国家或集团发起的。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任何人、集团、国家或组织都不可能阻挡全球化的进程。

那么,发展下去,前景如何呢?我认为,既不会是狭义的全盘西化,更不会是中国传统文化拯救人类。全球化实际上是所有传统文化包括西方传统文化的“杀手”。人类现在已经面临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新的知识和进步的基础之上,一个属于全人类的新文化正在孕育之中。尽管现在还看不清楚它的形体,但这个趋势已经可以看到了。我前面提到的将在新的知识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大致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是人类新文化的基础。当然,新文化一定会吸收现有文化的优秀成分。新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可能是新的信仰的建立。旧的信仰在衰退,但新信仰的建立却是非常缓慢,非常艰难的。但我相信,它一定会产生,因为这是人类的需要。

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会怎么样,会起什么作用,我认为有两种可能。比较好的一种是,中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创建新文明,共同进入全人类和谐共存的一体化的新时代。如果是这样,那将是中国之福,也是全世界之福。

但是,也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性的存在,是因为中国太大了,她有可能自行其是。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一些苗头,我刚才提了一下,这些年中国经济稍微好了一点,很多人就有点忘乎所以了。最近有一个说法,说中国经济总量马上就要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国了。于是,很多人就开始议论中国即将领导世界的话题了。我认为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心态。我们不妨冷静考虑一下,中国的经济总量赶上日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人均水平是日本的十分之一,这个差距太大了!从应该的角度讲,我们中国哪点不如日本?从历史上看,从人种上看,从我们的天赋上看,从我们的国土资源上看,我们不应该比日本差,历史上我们历来是比日本强的。现在不说比它强,至少应该跟它一样吧?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事情真正做好,我们能跟日本一样的话,我们的国力应该相当于10个日本!相当于4个美国!那时候我们才可以说跟人家拉平了。现在经济总量刚刚要跟人家相等,人均才相当于人家的十分之一,有什么好得意的呢?

由于中国太大,就存在这么一种可能:如果当中国的经济实力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中国的文化、制度依然落后,而中国的引领者们不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不能做出正确选择,要利用中国的力量去“改造”世界的话,中国就有可能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一种消极作用。如果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全球化过程就会有一些曲折,不过我相信,最终人类还是会一起进入一个和谐共处的新时代。

我希望中国能够真正复兴,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而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第一。在文化上,中国也应该成为世界新文明的倡导者和建设者。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觉得除了认真学习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长处之外,特别需要发扬我们传统文化中真正优秀的部分,比如“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爱精神和博大胸怀,做人的高尚品德,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等等。

我相信,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一定能够迎来自己真正的复兴,并和其他国家一起共同建设并融入一个属于全人类的新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经络的实质是一种反物质
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即将来临?一位敏锐的预言者如是说
科学家为何也信仰宗教?
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发展前景的思考
新年思考:未来中国最需要的将是新思想 精选
圣人是如何实现三教合一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