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00亩农庄年营收5亿,农庄这样赚钱就对了!



农场主
第1462期


现在谈到“三产融合”,我们更多谈的是一产和三产,很少提到二产。

不过放眼全球看,真正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农庄,依靠的恰恰都是“二产”。

在台湾、日本,不少一二百亩的农场年营收过亿元,也都是靠“二产”来实现的。

“三产”做得再好,

也难突破天花板

如何提升休闲农庄的盈利水平?

目前主流做法往往是:解决淡季、增加客流量、延长停留时间、提升客单价……

这些做法有没有用?有!

但做起来很难,并且都有很大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淡旺季明显,客流量有限——这个问题在台湾、日本包括欧美都长期存在,并且谁也无法真正解决。倒是越来越多的农庄主动制造淡季,甚至一年只营业两三个月,其他时间关门。

 “三产”,有明显的承载量天花板

即便真能够提升客流量,延长停留时间,一个农庄就那么大面积,承载量有限,客流量有明显天花板。现在连乌镇等景区都遇到客流的天花板,更别说我们资源禀赋泛泛的农庄呢?

何况,农庄行业边际成本很高,增加客流量,也意味着投入成本相应增加。

更重要的是,解决淡季、增加客流量、提升客单价……都需要拼命不断地做活动引流。为什么很多人抱怨“做农庄太累、做农庄不赚钱”,原因很多就在这里。

那农庄怎样才能突破营收天花板,实现真正大幅盈利呢?从国内外案例看,最好的途径还是做好、做足、做深“二产”。

需要强调的是:休闲农庄的“二产”,是广义的产品销售,而不是狭义的自主农产品深加工。

数十家“香草铺子”连锁,构成了薰衣草森林营收的半壁江山

营收数亿的农场,

“二产”都是主力

先看我们熟悉的日本mokumoku农场。这个以“猪”为主题的亲子乐园,占地300亩,每年游客50万左右。你猜每年营收多少?

上周笔者在项目考察时,负责人介绍说,去年营收是7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亿)。

一个占地300亩的农庄,一年能营收5亿人民币?很显然,这靠20多块人民币一张的门票和里面为数不多的体验项目,是远远不能实现的。

靠什么实现?就是猪肉制品加工销售,包括部分奶制品和啤酒加工。

从他们的统计表上我们能看到,75亿日元营收中,一二产就占了50亿日元(单纯一产部分较少)。二产的销售中,农场游客购买的占三分之一;电商销售占了三分之一;市区专卖店占了三分之一。

mokumoku农场的肉制品

另一个案例:日本大王山葵农场。占地225亩,年产150吨山葵(芥末)。

如果在国内,生产这么多农产品,一定会担心销售。但是请注意:大王山葵农场生产的芥末,全部在农场内实现销售。

怎么销售?新鲜的芥末销售只是很小一部分,更多是芥末的深加工产品。

在农场的商店里,有芥末风味的巧克力、冰激凌、啤酒、馒头、芥末豆等等琳琅满目的各种产品。餐厅里,还有芥末主题料理。

可以说,这个不收门票,没有住宿和游乐设施(皮划艇是唯一)、不需要外面渠道的农场,“二产”实现了绝大部分的收入。

大王山葵农场商店,琳琅满目的芥末制品

再一个熟悉的案例:台湾薰衣草森林,年收入超过六亿新台币。

他们的营收构成里:薰衣草花田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状态。2018年“心之芳庭”开业前,薰衣草延伸产品的销售占据超七成部分,剩余的才是备受追捧的民宿。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这些实现规模营收的休闲农场,核心营收其实并不是我们“看到的”休闲部分,而是那些不太起眼的“二产”。

在整个“三产融合”的概念里,“一产”无疑是重要的主题支撑,不过“一产”往往由于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以及季节(时节)性过强等原因,很难形成真正的营收依托。

“三产”部分,有着重要的引流价值。不过“三产”的“弱点”也很明显:保鲜期短、竞争门槛低、营收天花板明显。

所以,“三产”是“二产”极好的引流和促销场景,但不能是农庄真正的核心。


游客越多,

并不意味着产品销售越多

很多庄主说,我也想做二产啊!但现在农庄的产品都卖不出去,农产品深加工体量又很小,不好做啊。

其实,休闲农庄做好“二产”,远不是简单的农产品深加工,也不是在农庄多卖点产品,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大王山葵农场的芥末料理

想做好“二产”,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1.要选对“一产”主题

Mokumoku农场的猪肉制品为什么好卖?薰衣草森林的香草铺子会什么火爆?大王山葵农场的芥末制品为什么风靡?

道理很简单,“地产地销”的场景,会让农场有一种信任背书,让顾客产生购买冲动。

现在很多农庄产品为什么不好卖?恰恰就是没有这份信任背书。看似什么产品都有,但哪种产品都跟农庄没有必然关系。在物质“过剩”的年代,主题IP就是生存的唯一依托。

mokumoku农场的香肠制作体验

事实上,mokumoku农场再好,如果卖芥末制品,也不会有人买。薰衣草森林的香草铺子卖猪肉制品,也必然无人问津。再好的产品,离开了主题场景,也会失去自身的价值。

再往深处讲,农庄想做好“二产”,在做顶层设计时,就必须有明确的产业设计。有些一产主题能够放大产业链,有些一产看似很容易做项目引爆,但在做产业链时,很难放大。(怕误伤人,就不举例了)

比如MOKUMOKU农场,里面其实有大量“奶牛”元素。他们也曾考虑把奶牛做主题。但经过仔细推演,发现奶牛在做“二产”产业链时局限性比较大,这才确定了“猪”为主题元素。

补充一点:很多人说,中国食品加工和国外体制不一样,我们管理很严格。笔者和日本大王山葵农场负责人交流这个问题时,他嘿嘿一笑说:我们的很多产品也是代加工的,也有从外面购买的。

大王山葵农场的商店,就开在山葵种植田的隔壁

2.没有会员体系,二产很难突破

靠“三产”引流,然后转化“二产”销售。这个逻辑对不对?

对,也不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三产“引流”都有转化价值。比如中小学生研学团,尤其是父母不跟随的研学团队,几乎没有任何销售转化。即便家长跟随的幼儿园团队,也最多是一次性消费。

真正能对“二产”持续销售有价值的,其实是“会员”。只有会员才能持续服务,才能产生情感连接,才有粘性。

Mokumoku农场为何产品好,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的5万会员。这些会员也支撑了他们20亿日元的电商消费,让他们可以不怕淡季。

3.从游客进门开始做“销售”

营销体系,有两个层面。从大的层面讲,农庄的产品体系、市场体系、营销模式、营销团队、营销制度、激励措施等等要建立并不断去完善。

从小的层面讲,在农庄内部,我们产品从场景打造到体验融入,再到成交环节,要形成一个闭环。

农庄产品销售,不是临走时的商店购买环节,而是从进农庄大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不断渗透、铺垫。最后的购买,只是水到渠成。

台湾青梅梦工厂,占地10亩,

依靠青梅延伸品销售,年营收过亿元

总结来说:我们都在谈“三产融合”,那么三产融合的目的是什么?

表面上看是为了增加体验度,实际上是为了体验度增加之后,产生更好的“二产”销售。没有“二产”转化的三产繁荣,最终都是昙花一现。

如果你想让二百多亩地产生过亿元的销售额;如果你想在淡季可以安心享受田园生活;如果你想做一个百年基业的农庄……

那么,做好“二产”,就是不二之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解了农业“接二连三”,就理解了农业农村未来的出路!
年产值近4亿元的亲子农场,从0-1-100完整的亲子农旅产业链是如何建立的呢?
【峰会干货】段然:三产融合打造休闲农业新标杆
程存旺 | 危机之下,重新审视一二三产融合的价值
山合水易:休闲农业“三产融合”做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不懂“二产”升级,承上启下
一文搞懂 MOKUMOKU 如何成为日本农业主题公园之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