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0年代中国最伟大的工程,10万人耗时10年修建,如今依旧发挥作用

上世纪70年代,周总理在接待外宾时,曾自豪地告诉国外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南京长江大桥早已誉满全球,它是60年代中国最伟大的工程,也是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那么,红旗渠为何能让总理刮目相看呢?因为红旗渠有个与南京长江大桥截然不同的特点,它不是新中国举国之力修建,而是林县(1994年撤县设市)10万民众耗时10年开凿而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更是一个人间奇迹。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红旗渠的开凿,也是迫不得已的结果。林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山东麓,这里交通不便,水资源严重匮乏。从明朝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林县有记载的自然灾害就出现了100多次,庄稼绝收超过30多次。

当地口口相传这样一句民谣,“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沙土,留下石头蛋。”1959年,林县水利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依旧没能摆脱干旱缺水的威胁。当地有歌谣唱道,“咱林县,真苦寒,光秃山坡旱河滩。雨大冲的粮不收,雨少旱的籽不见。一年四季忙到头,吃了上碗没下碗。”

如何才能彻底解决林县干旱缺水的问题呢?经过多次调研,人们终于找到了办法,总结出来有三条:一是把天上的水蓄起来;二是把地下的水挖出来;三是把外地的水引进来。经过多方论证,最终大家一致同意“引漳入林”能够彻底解决林县干旱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红旗渠总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设计最大流量为23立方米每秒,到达分水岭,再一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39.7公里,二干渠47.6公里,三干渠10.9公里。因水渠开凿在太行山山腰上,故又称“人工天河”。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挖砌土石达1515万立方米。

如把这些土石修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把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在开凿过程中,10万人耗时10年,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开凿青年洞,这是红旗渠总干渠跨度最长的一个隧道,长达600多米。所以,红旗渠也被认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青年洞也是红旗渠咽喉工程之一,由于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名“青年洞”。红旗渠开凿过程中,81名民工英勇献身了,年龄最小的才17岁,最大的60岁。即便到了今天,红旗渠依旧在发挥着作用。

参考资料:《揭秘红旗渠的修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乔茗星#地方志(三)Red Flag Canal
红旗渠的介绍?
红旗渠
红旗渠畔的沉思
7万人花10年,削平1250座山头,修建红旗渠为何这么难?连周总理都说是新中国的奇迹
编号邮票49-52 红旗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