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世界》里的京师监狱在哪,在1949年的地图上找到了

《新世界》里,孙红雷饰演的金海是京师监狱的狱长,几天前铁林准备通过暴动杀死金海,没成想金海一人单挑百十号犯人,字字句句铿锵有力,怒喊一声就把这帮孙子,吓的接连后退,一人围殴全监狱,孙红雷这戏演的是真豪横,看的是热血沸腾,也勾起对这座监狱的好奇。

剧里的京师第一监狱的原型便是北京最老的监狱——京师模范监狱,坐落于北京市宣武门外菜市口以南、陶然亭以西、北京外城南城墙以北的姚家井地区(现为清芷园小区)。

这是我2019年10月30日在北京市档案馆拍摄的一张1949年《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

然后我放大,放大,终于让我找到了京师监狱的位置,虽然看着不是特别清楚,但是通过我的标注,大家应该能够注意到,“第一监狱”,还有“自新路”、“半步桥”(这个自新路和半步桥为什么会一同标注下来,大家别急,下文有介绍)。

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些,于是按照这个描述,我在现如今的地图上也做了标注,不过这绘图能力几乎为0,哈哈,大家凑合看吧。

按照《新世界》里的时间,此时的监狱名称为河北北平第一监狱;和平解放后,改名华北第一监狱。

实际上,该监狱自筹建以来,历经11次更名,17次变更隶属单位。最早名为“京师模范监狱”,民国元年(1912年)5月28日,司法部派员验收,改称“北京监狱”,1914年10月,北京监狱改称“京师第一监狱”。1949年2月7日,“京师模范监狱”被华北人民政府接收,同年4月14日更名为“华北第一监狱”。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市人民法院监狱。1950年7月,监狱的大门口又正式挂上“北京市监狱”的牌子。

始于清末的一次出洋考察

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朝派出戴鸿慈等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赴日本、欧洲、美国考察政治。最让他深有体会的,是西方各国司法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对监狱的管理。

戴鸿慈

戴鸿慈发现每个监狱都有高墙将狱囚隔离,各个监狱根据规模分成不同数量的监室,且分男女,并在监狱中央设高台以瞭望防止狱囚逃跑,而在室中则床、桌及日用所需之物一应俱全,还有医室给狱囚进行身体检查和疾病医治。

再次是监狱管理方法。基本上每个监狱都让狱囚习艺劳动,使其掌握一些技术,以备将来出狱后能用以谋生。并且使狱囚能有机会与亲人见面和短暂交流。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可以减刑,提早释放,而重犯的则又将其关入监狱,束缚其自由。还有对罪犯的教育方法。戴鸿慈发现外国监狱中设有教室,“所授学科为德文、宗教、唱歌、实业及格致等,每日三小时或四小时不等”。最后是在参观美国监狱时,他得知有女监的存在。

于是回国后他立即上书奏折,提出改刑部为法部,设典狱司,并改刑部监为管守所,慈奏设京师模范监狱,并通令各省一律筹办新式监狱,很快就得到朝廷应允的答复并让其担任法部尚书。

怎么个模范法

在此之前,部分省份的省城已建立模范监狱,如湖北省、云南省、奉天省的省模范监狱已经先行试办,故法部在奏请建立京师模范监狱时称:“京城设立新监狱尤模范中之模范,其规模不可不宽博,其教养不可不完全”、京城为“五方之荟萃”,“观瞻范围视省城为倍宏”。法部选定八旗镶蓝旗校练场为京师模范监狱的狱址,位置即南下洼姚家井。

京师模范监狱,俗称“王八楼”(因狱中的五排监舍以中心岗楼为圆心散射开去,状似王八而得名),监狱坐西朝东,依次分为三个区。前区(东部)包括大门、传达室、接待室等;中区是办公楼及附属用房,后区(西部)是监区。监区的监舍分南、北两监,平行排列,每监各有5幢监房,均为扇形展开。由于中心岗楼与周围各监舍筒道相连,因此看押人员只需在岗楼里绕一圈,就可以看到各排监舍的情况。

有点奇特的招聘条件

所谓“模范监狱”,即是监狱样板,戴鸿慈注入了大量心血。特别是对监狱规模和结构的规划上。模范监狱建成时,对管理人员的录用选择标准极为严格,必须符合“相貌端正,有文化、有家私,不靠做监狱管理人员养家糊口”三个条件。而犯人的户籍填写以及指纹录入也绝对是个创新。

相貌端正有文化还好理解,“不靠做监狱管理人员养家糊口”这条就有点意思了,谁工作不是为了挣钱呢,想必在当时戴先生心里对于模范监狱的建设还是很有理想抱负的,或者说他希望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监狱,所以这条规定颇有点高薪养廉的意味,不过这么说也不太准确,或许在戴先生看来,若是狱警家里殷实就不至于挣一些不该挣的钱,也不会徇私更不会枉法了吧。

中国依照世界最高水平兴建的现代化监狱

建设京师模范监狱计划用银19万两,于宣统二年(1910年)4月开工。日本监狱学家小河滋次郎设计规划了监狱的建筑,后因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该监狱草草完工。

民国元年(1912年) 5月28日,中华民国政府司法部派吴承仕接收该监狱。8月13日,被北洋政府委任管这座监狱的王元增来到这里,他是首任京师第一监狱典狱长。11月10日监狱正式启用。

王元增

王元增的第一把火便是监狱里的教育事业。他开办了包括从初小教育、高小教育、初中教育、阅读教育的四等教育制度体系,犯人们可以在固定时间接受教育。

二则是建立起监狱中的劳役制度,他希望让犯人们通过劳动代替昔日封建时代下牢狱中的种种酷刑惩罚。监狱为罪犯们建立起手工业的工场,让其进行劳作,以印刷业为主,还有缝纫、木工、种植等其他工作项目。

织布

到1919年,该监狱设有5个监区,共594间监房,其中有351间杂居房,243间独居房,可关押男女犯人共1000余人。这一规模一直保持至1948年。当时西方的监狱学者考察该监狱后,认为该监狱是中国依照世界最高水平兴建的现代化监狱之一。

模范监狱的多个第一

犯人放风

1912年11月9日,该监狱开始收押犯人。收押的第一位犯人名叫张文达(大兴县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第一位获假释出狱的犯人名叫贾万和,在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因犯强盗罪被判“斩监候”,后因检举有功,秋审缓决改为发遣。后来又因刑制改革,新刑律施行,改判有期徒刑12年。1913年初,该监狱鉴于其表现良好,有悔改实据,司法部于1913年3月以253号令核准其出狱。他将在监狱中学习的做鞋手艺传给了儿子和弟弟,全家人以此为生。贾万和是北京乃至中国服刑犯人中,第一位假释出狱者。

缝衣

王元增他主动且大胆提出使用女性看守管理女犯,这也是中国监狱史上第一次出现女监和女狱警。

1922年,关押在哈尔滨的60名俄罗斯犯人被移交给中国政府。中华民国司法部将这些犯人交给该监狱关押,使该监狱成为中国第一所关押外籍犯人的监狱。

而在这座监狱关押过的名气最大的囚犯,无疑是川岛芳子。1946年4月下旬,该监狱开始收押未决汉奸,先后共收押了549名。其中包括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揖唐、川岛芳子等。下图拍摄于北京市档案馆,照片中的金璧辉就是川岛芳子,1948年3月25日,川岛芳子在北平第一监狱被执行枪决。

自新路、半步桥都和这座监狱有关

上文中的两张地图再给大家放一次加深印象哈。

1919年,京师模范监狱犯人建筑的一条通往城里的正式道路,定名自新路,取悔过自新之意,这条路南起里仁街、北至白纸坊东街,与菜市口大街平行。1919年,监狱在附近建狱吏住宅270间,定名新安里,今在经济日报社院内。

半步桥位于监狱不远处有一小沟,上有一供人通过的石板。正常人可一步跨过,但戴脚镣的犯人要半步挪过,因而成名半步桥。(如今是找不到这条小沟了,只有长长的半步桥街了)

不过关于半步桥之名有不同说法,说是在清光绪十一年《顺天府志》上有记载:“里仁街,在右安门东北,距盆儿胡同一里许。云有宝塔寺,今圮。迤西曰半步桥,井二。”自明清以来,有零散菜农祖居于此,这一带多沟渠、菜地,为行走方便,菜农在人们常走的沟渠上架一石板(一说棺材板),因其短小,俗称半步桥。而第一监狱建成于1912年,也就是说半步桥地名的出现,早于第一监狱。而把半步桥的由来,说成与监狱有关,也可能是人们的“合理想象”。

监狱附近旧时多庙宇,此街曾名里神街,后改为里仁街,取意《论语》中“里仁为美”句。如今“自新路”、“半步桥”等老地名仍旧沿用,而这座旧日的京师模范监狱在1994年11月8日,按照政府整体规划,迁至位于大兴区沐新路的原北京市收容所,旧监狱随后遭拆除,早已不复存在。

注: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及电视剧《新世界》视频截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八楼:京师模范监狱
想后路悔过自新,择良居里仁为美|反方向·早茶夜读712
百年前的北京第一监狱
旅顺监狱旧址,国内“王八楼”监狱布局的鼻祖
自新路真的是犯人修的“改过自新”之路吗?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1917年北京京师第一监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