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来苏集》读书笔记三

有一种烦躁叫做'吃饱了撑的’,“食入于胃,浊气归心”故烦。还有一种病叫做'吃饱了就困’,是虚阳不能化液,清阳不升,正所谓“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1.麻黄、桂枝二方,专为表邪而设,不为太阳而设。同理,四逆汤为里证而设,非独为少阴。

2.汗为阳气,无阳不能作汗。仲景认为“其身必痒也”,我不知其所以然。仅录于此,虚? 问了一下老师,老师说据脉证。

3. 脉短当考虑心血不足。脉者,血之府也。

4.肝为血室。肝之募穴期门,为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太阴阳明为表里关系,厥阴少阳为表里。根据阳病治阴法则,所以阳明、少阳血病,皆可刺之。其实质为泻血热,使血归其经络,达到推陈致新,心肝有所藏养,魂神有所归附的目的。如:妇女的热入血室证、尿血证、月经过多、谵语等。

5.刺之令汗,伤上焦之阳;刺之出血,伤下焦之阴。若病未侵犯上下焦,不可盲目针刺令汗、血。

6.少阳,关耳聋、目赤;太阴,关腹满自利;太阳,关头项强痛。

7.伤寒治阳明之法,利在攻,仲景治阳明之心,全在未可攻。故谆谆以胃家虚实相告尔。

8.脾虚腹胀,愈下愈虚,'下之,腹满如故’,不当庸医。

9.发热脉迟者,不可妄用黄芩汤彻其热。黄芩汤为协热下利而设,不为脉迟表热而设。脉迟为里寒,伴表热,用桂枝汤+热稀粥温中发汗即可。否则必然除中,假谷气以自救,人将死而反强食是也,回光返照之意。

10.    食欲见好,为胃阳已复,欲解。

11.    阳明病欲解时,一般都是下午后半截。这里的快好,是指不在怕热、不在发热等,就像太阳病的怕冷、头痛。怕热和发热是两种不同现象。注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阳明篇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坏病与变证之不同
【伤寒论精读】阳明篇条文225-227
《伤寒总病论》
自学伤寒四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1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