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针赋》:针灸治病八法

前言:《金针赋》描述了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与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成为后世补泻手法中的主要内容。由于这些手法的操作步骤较多,所以对其中一些动作规范化,定出了一定的次数。即分别以九或六作为基数,一般补法用九阳数,泻法用六阴数。如补法用三九二十七,或七七四十九(少阳),或九九八十一(老阳)数。泻法用三六一十八,或六六三十六(少阴),或八八六十四(老阴)数。“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

《金针赋》云:考夫治病,其法有八。

(一)烧山火
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李梴云:烧山火,一名进气法,治久患瘫痪,顽麻冷痹,遍身走痛,癞风寒疟,一切冷症,先浅入针而后渐深入 针,俱补老阳数,气行针下紧满,其身觉热,带补慢提急按,老阳数,或三九二十七数,即用通法,板倒针头,令患 者吸气五口,使气上行,阳回阴退。
杨继洲云: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鼻吸气一口,呵五口,烧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飞病自安,始入五分终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凡用针时,须捻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其一寸者,即先浅后深者也,若得气便行运针之道,运者,男左女右,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入三出,慢提紧按,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入之时,热气复生, 冷气自除,未效依前再施。
前人认为烧山火,先浅入针,得气后,采取三进一退的捻旋手法,慢提紧按为补,即刺入针后,约为该经穴所规定的深度三分之一,找到感觉后,往复捻转几次,以加大感觉,再向下刺入约三分之一,往复捻转,最后将针刺入经穴规 定的全部深度,慢提紧按,上下提插几次,稍停,向一方加大捻转固定,即可出热。
近代针家应用烧山火法,这种补法,是以徐疾、提插两种补法结合而成的方法,是由浅入深,分天、人、地三部进针,先插入天部,施以重插,轻提手法九次,使浅层的阳气充实,再进入第二层人部,施以重插,轻提手法九次,使 中层的阳气充足,再进地部,如此三次,阳气补足后,局部能有温热感觉。适应于一场虚寒症,例如阳虚肢冷、食欲不振及四肢怕风发冷等证候。

(二)透天凉
《金针赋》云: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数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也。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
李梴云:透天凉治风痰壅盛、中风、喉风、癲狂、疟疾单热及一切热证。先深入针而后渐浅退针,俱泻少阴数,得 气觉凉,带泻急提慢按,初六数,或三六一十八数,再泻再提,即用通法,徐徐提之,病除乃止。
杨继洲云:透天凉,能除热,三退一进冷冰冰,口吸气一口,鼻出五口。凡用针时,进一寸内,行六阴数,其五分者,即先深后浅也,若得气,便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 三出三入,紧提慢按,觉针头沉紧,徐徐举之,则凉气自 生,热病自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
前人认为透天凉,先深入针,得气后,采取三退一进的旋捻手法,急提慢按为泻,即将针刺入经穴规定的全部深度。找到感觉后,往复捻转几次,加大感觉,上下提插几次,向上提出,并向一方捻转,慢慢提出。凡用这烧、透两法以前,需要注意的是,在未针之前,用一拇指或食指,押在需要针剌的经穴周围,用力按压,使患者感到有一定程度 的酸胀反应,押手不要离开,再用针刺入,然后分别操作烧、透的手法。
近代针家常用这种泻法,是以徐疾、提插两法中的泻法结合而成的,操作时,先深后浅,分天、人、地三部进出, 首先直接插入深层地部,用轻按重提手法六次,引阴邪外出,然后针退到人部,施以轻按重提手法六次,并引阴邪外 岀,最后将针退到浅层天部,仍照前法再施。由此三次,使病邪外出,就能产生凉的感觉;适用于骨蒸劳热,阳气有余所引起的风痰壅盛、中风、喉风、癫狂等证,

(三)阳中隐阴

《金针赋》云: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

李梴云:阳中隐阴,治疟疾先寒后热,一切上盛下虚等证,先浅入针,行四九三十六数,气行觉热,深入行三六一十八数。

杨继洲云:阳中隐阴,能治先寒后热,浅而深,阳中隐阴,先寒后热,入五分行九数,一寸六阴行。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五分,乃行九阳之数,如觉微热,便运一寸之内,却行六阴之数,以得气,此乃阳中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证,先补后泻也。

前人认为,阳中隐阴,先浅入针,进行提插旋捻手法,行四九三十六数,气行觉热后,再行深入,並再行提插旋捻手法,三六一十八数,气行觉凉,乃先补后泻法。

(四) 阴中引阳

《金针赋》云:先热后寒,深而浅,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也,补者,直须热至,泻者,务待寒侵,犹如搓线,慢 慢转针,法浅则用浅、法深则用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

李梴云:阴中隐阳、治疟疾先热后寒,一切半虚半实证,先深入针,行六阴数,气行觉凉,渐退针行九阳数,此龙虎交战法,俾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盖邪气常随正气而行,不交战则邪不退而正不胜,其病复起。

杨继洲云:阴中隐阳,能治先热后寒,深而浅,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行六阴之数,如觉微凉,即退至五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证,先泻后补法。

前人认为,阴中隐阳,先深入针,进行提插、旋捻手法, 行六阴数,气行觉凉后,将针提起,再行提插旋捻手法,行 九阳数,乃先泻后补法。阳中隐阴、阴中隐阳二法,亦名龙虎交战手法,但阳中隐阴用龙先虎后,阴中隐阳为虎先龙后, 不可混乱为要。

(五) 子午捣臼

《金针赋》云:水鼓膈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

李梴云:子午捣臼法,治水鼓、膈气、胀满,落穴之后,补泻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

杨继洲云:子午捣臼法,水鼓膈气,子午捣臼,上下行针,九入六出,左右不停,且如下针之时,调气均匀,以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不已,必按阴阳之道,其证自愈。

前人认为,子午捣臼,入针得气后,进行左右前后较重之旋转提插、为泻。

(六) 进气法

《金针赋》云:进气之诀,腰背膝肘痛,浑身走注疼, 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行,亦可龙虎交战, 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按烧山火亦名进气法。

前人认为,进气法,针入天部,行九阳之数,气至速卧倒针头,先令病人吸气五口,使气上行,阳回阴退。

(七) 留气法

《金针赋》云:留气之交,痃癖癥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李梴云:治痃癖癥瘕气块,先针入七分,行老阳数,气行更深入一寸,微伸提之,却退至原处,不得气,依前法再 施,名曰留气法。

杨继洲云:留气法,能破气,伸九提六,留气运针先七分,纯阳得气十分深,伸时用九提时六,癥瘕消溶气块匀。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七分之中,行纯阳之数,若得气,便深刺一寸之中,微伸提之,却退至原处,若未得气,依前法再行,可治癥瘕气块之疾。

附:运气、提气、中气法

杨继洲云:运气法能泻,先直后卧,运气用纯阴,气来便倒针,令人吸五口,疼痛病除根。凡用针之时,先行纯阴之数,若觉针下气沸,便倒其针,令患者吸气五口,使针力至病所,此乃运气之法,可治疼痛之症。

杨继洲云:提气法,提气从阴微捻提,冷麻之症一时除。凡用针之时,先从阴数,以觉气至,微捻轻提其针,使针下经络气至聚,可治冷痹之症。

杨继洲云:中气法,能除积,先宜后卧泻之,凡用针之时,先行运气之法,或阳或阴,便倒其针,向外至疼痛,立起其针,不与内气回也。

(八)抽添法

《金针赋》云:抽添之诀,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捜寻,大要运气遍周,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 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应,反复再施。

本文选自孙震寰、高立山《针灸心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针赋针法
飞经走气和治病八法 ——针灸推拿
重新认识针灸
烧山火--十八种古传针灸手法
传的针灸妙法---飞经走气
十八种古传针灸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