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抗癌进行时——随王三虎教授临证日记 ·白头翁

      2022年10月1日   星期六   小雨

      金秋求学抵西安  获教蒙益实匪浅

      国庆期间再次来到西安跟诊,8点就到了万全堂,师父也如旋风一样,神采奕奕地快步走进诊室,又开始了紧张的诊疗。

      曾记得今年3月31日 ,师父在西安中保堂出诊时,我曾写过日记  “条文排列有意义,《金匮要略》多启迪 ”。今天因为看一常姓女士,左乳腺体内低回声结节BI-RADS3类;子宫肌瘤;左附件区囊性肿块。诸多症状,辨证为外受风邪。外邪袭表以后,就会气血不流畅,邪气可以停在少阳经,也可以停在皮肤,乳房就是皮肤的一部分,是皮肤的集中表现。又一个因风邪侵袭,症状百出的患者。此时师父兴趣盎然,娓娓再谈金匮要略》各篇排列意义。  

       师父讲到:遥想医圣张仲景当年,兴高采烈,心情澎湃,激情昂扬地写完原创《伤寒论》398条后。接下来就开讲杂病。张仲景另辟蹊径,是按外邪侵袭,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顺序,写下杂病篇。在《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张仲景懂得顺应潮流,迫于当时特别流行五行学说,所以在第一条,举例五行五脏,从而引出治未病的话题。马上话锋一转,《金匮要略》第一篇第二条,4次讲到风邪,风气,其实在他的脑海里,“千般疢难,不越三条”,还是外邪致病较多。东汉末年,大灾之后,人民欢呼雀跃,为活下来而庆幸,情志病会很少,外感病多见。

      由于张仲景强调了风邪,所以马上引出《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首先侵犯“筋脉”,就成“痉病”;再入里侵犯到“肉”,就成“湿病”。至于“喝病”中暑,虽然不如“风”“湿”,致病那么广泛,但也是外感。然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邪气侵及血脉,成“百合病”;邪气侵犯九窍,成“狐惑病”,甚至邪气可长期驻扎在九窍;邪气侵及到人体,成“阴阳毒”。再讲《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仲景用方很少,但他想到,疟疾肯定也与外感有关,限于时代背景,医圣也认识不足。然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五》,所有病包括外邪入侵,都与正气体质有关系,小病可以致虚劳,虚劳也可以致内脏的病。而后的篇幅才讲内脏的病。

       通过对《金匮要略》各篇排列的推理,也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临床很多病往往都有外邪侵袭,多滞九窍,皮肤的表现,有这样的理论自信,才真正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做到了“捕风捉影”、“见微知著”,也提纲挈领地找到了治疗的总纲大法。比方说:独活寄生汤的应用,麻黄解表的应用等等,也确实在临床起到了卓有成效的效果。

      话锋一转,师父又讲到了他对中药的新认识。师父说,医生到一定阶段,随着阅历,经历,契机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触碰到灵感处,就可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然你需要具备这种能力。

      陕西当代中医王幸福曾写过一篇文章,“白头翁治疗尿道痛”,师父觉得这篇文章,超出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按常理出牌,通过查资料,分析综合,融会贯通,获取得了白头翁新的功能认识,感叹白头翁可是历史谜团。为什么?白头翁《神农本草经》:味苦,温,无毒。主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治金创。”狂易,容易发狂,心经有热就特别容易发狂,思考多种原因可导致阳气聚集到心则为热,阳气不到则为寒,温才能散。“寒热”一词《本经》365种药中出现过104次,104种药有治“寒热”功能,只有散才治寒热。癥瘕,瘿气,需软坚散结,软坚就需散。《本经》性温,后代本草都性寒,一个药而寒温有这么大的差别,引起疑问。

     《本经疏证》清代邹澍(润安)撰。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用药173种,白头翁是171个,倒数第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白头翁药性不容易解开,难解啊!白头翁汤治热利原方中白头翁用药二两,用量最小,为什么?按《本经》性温,问题是热利能不能用温药?治湿热痢疾的芍药汤用肉桂,热因热用 ,有助于温通,和白头翁汤用白头翁何其相似。

      师父讲到,四气五味,多是人们根据临床推理而来,除了易分清寒热的药,还有很多药很难分清寒热之性,药理作用也未必以寒热为基础,不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那么简单。由此 ,师父认为,“白头翁”为温药,治疗湿热痢疾,热药可温散,温通,有助于气机的通畅。正因为白头翁偏温,治疗热利不是主力军,所以用量就轻,也因为不是凭力量治疗热利,而是四两拨千斤,这是老谋深算,所以叫白头翁。就像军队中的军师一样,没有力量打打杀杀,但是用计谋,四两拨千斤。由此,师父认为白头翁,温散之功,量不要大,治疗滞而不通,更契合平时讲的分化瓦解,分消走泻,分消正邪等治疗寒热胶结致癌的大法。正因如此,白头翁也是寒热并用治疗肠癌主药之一,也填充了师父的用药谱。

     师父又说,黄柏在《神农本草经》中:“味苦,寒。主治五脏肠胃中结气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可安五脏,治肠胃中结气热,就出乎常理。延伸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而对于风药止汗,师父理解:风药有细辛,麻黄,桂枝,荆芥,薄荷,防风等。有时汗多了,古今确实有用风药来止汗。麻黄发汗,而有人用麻黄止汗,就看量多少,又看什么条件下用。问题是,如何把握时机。风邪袭表,汗孔失和,开合失司,用敛的办法止汗,为大家共识;但用散风邪的办法来止汗,很多人不知道 。小青龙汤中干姜细辛五味子一收一敛,恢复汗孔的一开一合。这就是风邪在体表未去,所以用风药。

       师父耳顺之年,还对学问孜孜不倦,我辈更需努力,学无止境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热厥”怎么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系列(三)(肖相如)
《仲景心法探源》——辩厥阴病脉证治
第03 讲 《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转摘)
原创连载:《仲景心法探源》——《伤寒杂病论》脉学
《伤寒论》学习笔记4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