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仲景祛湿方,四味药,利湿、渗湿、燥湿,把体内的湿气“吸干”
中医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邪,可以说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
当体内湿气严重时,我们就会头晕头重,脸上油腻,四肢困重,腰酸无力,关节肿胀,浑身发懒不想动只想躺着;
经常感觉消化不良,吃一点东西就会腹胀,小便不利,大便发软不成型,每次都好像排不干净等;
同时水湿凝聚会化成痰,还会咳嗽咳痰,痰多的好像吐不完一样,堵在嗓子里上不去下不来的感觉,伸出舌头一看,舌苔又白又腻,可能两边还有齿痕……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那就需要祛湿了!
而中国人的湿气只有医圣张仲景懂,他开出了一个祛湿的鼻祖方——苓桂术甘汤。
为什么说它为祛湿第一方呢?是因为我们平时所见的祛湿方全是以它为基础进行加减的。
苓桂术甘汤: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炙甘草各6g。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中医祛湿,一般会采用利湿、渗湿、燥湿这几种方法。
而“苓桂术甘汤”的厉害之处就是这几点它都能满足,不仅可以利水渗湿还能温阳行水,把体内的湿气“吸干”、“排干”。
01、利湿--茯苓 
利湿,又称利水、利尿,简单来说就是借助利湿的药材,让我们身体的湿浊直接从小便排出去。
有人会问,平时吃祛湿食材红豆薏米不就可以祛湿了吗?
没错,红豆薏米是利水利湿的食物,刚开始吃还有点效果,慢慢地就没有效果了。这是因为利水利湿的药材多数是寒凉的,长期食用会伤害脾胃,反而会加重湿气。
所以,在《苓桂术甘汤》中就没有用到红豆薏米了,而是用了平和不伤脾胃的茯苓。
茯苓味道甘淡,归心脾肾三经,主要功效便是利水渗湿直接从根源上切断了痰饮的生成。
在祛湿过程中还能保护我们的脾胃,这样就可以将体内痰饮化成水液,通过小便排出体外。
02、渗湿--桂枝 
渗湿,就是像我们平时出汗一样,借助解表发汗的药材,让我们的湿气从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慢慢渗出来。
但有的人心气不足,心阳衰微,怎么也不出汗,就算到了酷暑,人家都汗流浃背了,他就是不出汗。
出汗是我们身体排毒的一个重要通道,老不出汗,湿气怎么去掉呢?
这时就要用到桂枝来强壮心阳了。
桂枝在人体内的作用类似于太阳,具有气化中焦脾胃的水湿的能力。
此外,桂枝还擅长解表,可以促使内体的水湿通过汗液排出体外,通过毛孔排泄出去。和茯苓搭配可加强温阳行水的功效。
03、燥湿--白术 
燥湿,就是像我们平时烤东西一样,借助温补的药材把湿的东西给烤干。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湿毛巾放在炉火上烤的时候,毛巾的湿气是不是会被蒸发掉?这就是燥湿了。
那谁来燥湿呢?《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是燥湿的一把手。
阅读到这里,可能有朋友疑问,燥湿祛湿都是治标,怎么才是治本呢?那就是断绝湿气的来源。否则你一边排湿,另一边湿气源源不断地产生,那岂不是白费力气了?
《黄帝内经》中有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湿邪之源在脾,若要切断湿气之源,首先要将脾胃养好。
而且,在中医五行里,脾属土,能克水。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去湿,首先得好好健脾,这就要用到白术了。
白术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我们说水湿聚积成痰,脾虚运化水液失常就会产生水湿。
白术和茯苓同用会加强健脾,祛湿的功效,直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它还可以治疗脾虚引起食欲不振,流口水等症状。
看似简单四味药,尽显医圣张仲景之高明,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有阴有阳,有升有降,有浮有沉,有补有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
茯苓利湿,从脾胃往下走,把我们的湿气从小便排出去
桂枝渗湿,从脾胃走到肌肉皮肤,让我们的湿气从体表毛孔渗出去
白术燥湿,从脾胃往上走,升发清阳,把我们身体可以利用的水气化成水蒸气,就像火炉烘烤毛巾一样。
最后加入炙甘草,补脾和胃,调和这些药物,让它们发挥更好的药效。
四味药一起用不仅可以消散痰饮,还能输布津液,健脾利水,除掉体内湿气。

当然,要想完全去掉所有的湿气,日常生活还得多运动,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四味药,可化全身水气和痰饮
千古第一祛湿方!4味药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从根上断绝湿气
四味药赶走肥胖,消除小肚腩
千古第一祛湿方,简单的药材,从根上断绝湿气
张仲景祛湿方,四味药,化痰祛湿,让你“无湿”一身轻
痰湿中阻导致的眩晕、心悸和胃病。张仲景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