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张胜兵医案—低烧两月竟是急性白血病,中药治疗或能克服“血癌”


01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可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约为3~4/10万。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和第7位(女),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1位,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81:1)。

其实白血病的早期症状很难让人察觉,所以若身体长期出现发热、贫血、出血、淋巴结和脾肿大、骨骼关节疼痛,这些症状时,一定别大意,赶快排查白血病!

我就遇到了一个以发热为主症的白血病患者,当时去西医医院没有办法处理,经过朋友介绍来到我处治疗,最后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患者最终治愈。

02

临床案例

时间来到20年的下半年,一位女士寻到我的诊所求医,年龄才34岁,却每天都会在傍晚发低烧,已经持续两个月了。也许低热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没有高热那么严重,但在轻微的不适,长时间的持续,或多或少都会对身体有所损伤,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不摆脱出去,最后肯定会出大问题。

我知道这个患者的病情肯定不止这么简单,随即询问她之前是否有过其他的既往病史或者住院经历。果然不出所料,她曾经患有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做过了骨髓移植之后,出现了肾损伤,之后的两个月来,每到傍晚就会出现低烧。

在医院医治了一段时间之后,症状并没有有效的缓解,遂寻求中医治疗,经人介绍到我诊所就诊。

由于这位患者的病情有些复杂,我也不能妄下论断,只得继续深入了解。在后续的交谈中,患者交代每天下午5点开始,身体先是怕冷,然后开始发热,一直持续到半夜11点左右,直到满头大汗,发完汗之后烧就退了。

患者自述说每天胃口不好,饭量很小,虽然感觉没吃饱,但饭到口里又不像下咽,午休后会呕吐,即使眯了一小会,醒了之后也容易吐。睡眠质量极差,每天都感觉特备烦躁,多梦易醒。

此外患者还有肾积水,右侧肾区感觉胀痛,有一跳一跳的感觉,尿频,小便到后段感觉灼热,尿乳白色,伴粘稠状如浓痰样东西,偶尔还有血色。夜起2~3次,大便可。

舌淡苔白腻,根部偏腐,舌中凹陷,舌下脉络瘀阻。左脉滑数有力,略涩,关小豆,浮而搏指,略有结代;右脉滑小数略涩,迟沉细。








诊断



西医诊断为白血病,中医诊断为膏淋、发热。

湿为阴邪,湿遏热伏,则午后身热。舌淡苔白腻说明脾虚湿盛;舌根部偏腐则说明湿热蓄结下焦。正是由于湿热困脾,脾不健运,所以饭量小;中焦湿阻,胃气上逆因此午休后会吐。

睡眠质量不好,感觉特别烦躁,多梦易醒,小便到后段感觉灼热都说明患者体内有热。

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脂液失于约束,则小便不利而如脂如膏,导致尿乳白色,伴粘稠状如浓痰样东西。

瘀热结于下焦,损伤血络,血渗于尿中,故尿中带血;热聚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频数。舌下脉络瘀阻则说明有淤血。舌中凹陷说明中气虚。

左脉滑数有力,略涩,关小豆,浮而搏指,略有结代;右脉滑小数略涩,迟沉细明显就是湿热蕴结,痰凝瘀阻的脉象。

属于中医证型中的水热互结,湿热蕴结,痰凝瘀阻。辨证之后,我决定以清热养阴,利水除湿,化痰消瘀为治则为病人进行治疗。初次拟方为:猪苓汤、三仁汤、黄芩滑石汤、温胆汤、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03

具体治疗过程

具体方药如下:

泽泻2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白术15克、滑石15克、阿胶10克(烊化兑服)、通草6克、萆薢15克、石菖蒲15克、苦杏仁10克、豆蔻6克(后下)、薏苡仁30克、淡竹叶10克、甘草6克、厚朴10克、法半夏15克、黄芩10克、竹茹15克、茯神15克、枳实10克、陈皮15克、佩兰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车前草15克、小蓟10克,5剂,水煎服,日一剂,三次温服。

另配中药药丸一个疗程(3个月),以治其本。

患者吃了上方后,各种症状都好转,困扰了患者几个月的低烧、失眠、胃口不好的问题都明显好转。只是小便问题还有,大便偏干。在上方的基础上加栀子10克、柴胡25克、木通10克、生地黄30克,7剂。

此后,患者再没有主动联系过我,后来通过助理的回访得知患者的病情已经好转得差不多了。

04

方解

本病案中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移植手术后人体元气虚损,又有中焦脾胃虚弱,脾强胃弱,知饥而不欲食,睡后易呕,同时又有失眠多梦,胆郁痰扰,而且还有尿频之淋证,即有灼热血尿之血淋,又有尿白浊之膏淋,最主要的是真阴亏虚、三焦湿热之下午低热,至半夜则汗出而解。

复杂的病证,用单方肯定是无法解决全部问题,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方化裁,对于这个患者的情况用到了猪苓汤、三仁汤、黄芩滑石汤、温胆汤、程氏萆薢分清饮,复诊时还用到了小蓟饮子,诸方合方化裁,有的用到了全方,有的只是用了其中的几味药,但取其方意,所有一切都是根据患者情况而设,故效果很好。

1.猪苓汤

本方以利水为主,兼以养阴清热,是治疗水热内结伤阴证的代表方剂。方中以猪苓、茯苓渗湿利水,滑石、泽泻通利小便,泄热于下,两者相配,分消水气,疏泄热邪,使水热不致互结;更佐以阿胶滋阴,滋养内亏之阴液。诸药合用,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恋邪,使水气去,邪热清,阴液复而诸症自除。

2.三仁汤

本方为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之证而设。方中杏仁苦辛,轻开肺气以宣上;白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以畅中;薏苡仁甘淡渗利,渗湿健脾以渗下,方中杏仁宣上,白蔻仁畅中,薏苡仁渗下,三焦并调。半夏、厚朴辛开苦降,行气化湿,散满除痞,助蔻仁以畅中和胃。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清利下焦,合苡仁以引湿热下行。

3.温胆汤

温胆汤系中医经典化痰名方,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方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胆气清肃,烦呕得止;枳实破气消痰,与半夏相配,气顺痰消,气滞得畅,胆胃得和;陈皮燥湿化痰,助半夏祛痰,健脾加强枳实行气之力;茯苓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且有宁心安神之功;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生姜祛痰止呕,又可解半夏之毒;甘草、茯苓为伍健脾祛湿,调和脾胃,使中州得运。诸药相合,化痰而不燥,清热而不过寒,使痰热得化,胆热得清,共奏理气化痰之功。

4.程氏萆薢分清饮

方中以萆薢为主,利湿通淋,分清别浊,为治疗本证的特异性药物;配合黄芩清热燥湿,车前子利水通淋,清利膀胱湿热;石菖蒲化湿通窍、定心志以止小便频数;佐以茯苓、白术健脾祛湿,使脾旺能运化水湿。

5.黄芩滑石汤

方中以黄芩清泄湿热;合以猪苓、茯苓、滑石、通草清热利湿;白蔻仁理气化湿。诸药配伍,有清热化湿之功。

6.小蓟饮子

二诊加入栀子10克、柴胡25克、木通10克、生地黄30克后,合成小蓟饮子(生地黄;滑石;蒲黄;淡竹叶;栀子;木通;甘草)

小蓟饮子证为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膀胱气化不利所致。生地黄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使利尿不伤阴。滑石、木通、淡竹叶清热利水通淋;栀子通利三焦,导热下行。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以凉血止血药与利尿通淋药合用,但以凉血止血为主,又在凉血止血中寓以化瘀之法,使血止而不留瘀;以利尿通淋药为辅,又在利尿通淋中寓以养阴之法,使利尿而不伤阴。

加佩兰、藿香芳香化湿;加茯神宁心安神。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急性白血病九死一生,看张胜兵医生是如何治疗的
《吴门验方》学习笔记——九味黄芩汤
《医宗金鉴》热淋
治泌尿系统感染妙方(方5首)
中医内科病方剂歌诀——第21、22节水肿&淋证
百合滑石散/猪苓汤/小陷胸汤合方治疗房性心动过速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