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验交流】林少然《治疗眩晕的临床体会》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眩晕病多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瘀等多种原因引起。《内经》对眩晕病的病因病机已有论述,指出外邪致病、因虚致病、与肝有关等。张仲景虽无专篇论述眩晕病,但有方证散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如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眩晕,真武汤治疗阳虚水泛的眩晕,苓桂术甘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治疗痰饮眩晕等,为后世论治眩晕奠定了基础。历代诸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更加细化了眩晕的论治,并有不少高效方剂问世。

  眩晕病按现代中医院校教材可分多种,如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痰浊中阻、瘀血内阻等。其中肝阳上亢用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肾精不足用河车大造丸,气血亏虚用十全大补汤,痰浊内阻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阻络用血府逐瘀汤等。但是验之临床,效者固然有之,但无效者更在不少。病有千变,难以索骥,只有抛开这些固定的分型施治,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通过十多年来临床实践,我发现多数眩晕病患者具有虚、风、痰、瘀互结症状,极少有单纯致病者。后来在看到《经方的临床应用》一书“苓桂术甘汤”方后,发现陈宝田教授的验方“镇眩汤”。该方由苓桂术甘汤合四物汤加泽泻、龙骨、牡蛎而成,其中苓桂术甘汤合四物汤是日本人的验方“连珠饮”,是治疗眩晕的高效方,陈宝田教授将连珠饮加入泽泻、龙骨、牡蛎,效果更佳,遂名“镇眩汤”。该方对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引起的眩晕、胃源性眩晕等,均有良好疗效。对耳鸣、高血压病、失眠、更年期综合征,亦有较好效果。陈宝田教授用该方治愈眩晕病不计其数,著名书法家赖少其先生题写“镇眩有道”四字相赠。临床实践中,若苍术、白术,白芍、赤芍共用,效果更好。我用该方加川芎、葛根、黄芪,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效果极佳。

  近几年来在临床上,发现一些眩晕病人如果有胸胁苦满或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明显的,用镇眩汤效果不是很好,且有个别患者服后腹泻者。2015年在江尔逊先生的书中,学习了运用柴陈泽泻汤治疗真性眩晕的经验。先生认为,眩晕应分真假,只有头晕目眩,并感觉自身旋转,伴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头痛等症状,方为真性眩晕,并用柴陈泽泻汤统治。江尔逊先生认为,眩晕病,不论何种病因,当其发病时,如暴风骤雨,来势急迫,病者陡觉天旋地转,如坐舟车,泛恶呕吐,痰饮上逆证象明显,唯有用柴陈泽泻汤,急治其标,症状缓和后再辨证施治方可。其方用小柴胡汤疏风清热,通利三焦,调和上下,宣通内外,畅达气机,扶脾益胃;用二陈汤燥湿化痰;用泽泻汤逐饮降逆;另加天麻、钩藤、菊花平肝熄风,合而用之,屡有奇效。

  此二方,系我用于治疗眩晕病的高频高效方。临床上结合黄煌经方的体质学说,对苓桂体质且浮肿、贫血、动悸明显者,用陈宝田教授的镇眩汤统治;对柴胡、半夏体质,胸胁苦满或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症状较明显的,用江尔逊先生柴陈泽泻汤统治。各种真性眩晕急性发作时,柴陈泽泻汤有很高的疗效,可先服数剂,症状减轻后,再结合具体证候辨证施治。实际应用中,我经常加入龙骨、牡蛎以加强潜阳降逆,效果更好。

案一

   H妇,年50,主诉:一个月来,每到傍晚,血压升高,185/84,眩晕,走路不稳。腹中觉冷。饮食、睡眠、大小便、月经都正常。其人偏胖,肤白,舌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舌下静脉曲张,脉象偏缓。治宜温阳理饮化瘀潜降,镇眩汤合理中汤。

  处方: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0g,炙甘草10g,党参10g,干姜10g,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泽泻10g,生龙骨30g(捣细先煎30分钟),生牡蛎30g(捣细先煎30分钟)。三剂。 

  嘱:忌寒凉食物,并适当加服降压药。

  服药三剂,眩晕及腹部寒凉好转,遂又服三剂,眩晕及腹部寒凉已愈,但血压不稳定,且下肢浮肿,大便不成型,日二三次。舌脉同初诊。此为阳虚饮盛,须加温热药。以真武汤、五苓散、四物汤化裁。药用:

  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猪苓20g,茯苓20g,白术20g,泽泻30g,桂枝15g,附子10g(先煎20分钟),生姜5片。三剂。

  服后浮肿消失,大便基本成型,血压稳定,120/70左右。 

案二

   H妇,年40,自诉眩晕已长达10余年,久治不愈,且失眠多梦,睡时须用厚毛巾裹头,否则眩晕不能入睡。饮食、大小便基本正常。经期长,常达10天以上。经后眩晕愈甚。单位体检时发现贫血。其人体瘦,肤白,皮肤干燥,舌稍红,苔薄白,舌下静脉曲张,小腿血管明显可见。脉象无力。方用镇眩汤。

   处方: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0g,炙甘草10g,生地15g,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泽泻10g,生龙骨30g(捣细先煎30分钟),生牡蛎30g(捣细先煎30分钟)。五剂。 

五剂服完,眩晕稍愈,再服二个疗程,每次五剂,眩晕基本痊愈。但经期仍长,处以温经汤,嘱其常服。

案三

  H妇,年46,主诉:眩晕,失眠,晨起口干、口苦,脱发较多,饮食少而易饱,大便干、稀不定。经前易感冒。有白带。其人体稍瘦,肤白,舌稍红,舌体胖,苔薄。脉象弦数无力。方用镇眩汤加味。

   处方: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0g,炙甘草10g,生地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泽泻20g,生龙骨30g(捣细先煎30分钟),生牡蛎30g(捣细先煎30分钟),姜半夏15g,陈皮10g,枳壳10g,黄芪15g。五剂。 

药服完,眩晕基本已无,睡眠好转,大便正常,嘱再服五剂。

案四

    S男,年47,主诉:近来喉中异物感,时有恶心,头晕,颈部强痛,恶寒,胃部痞闷,食欲欠佳,爱出汗,口渴,饮水不解,感觉腹中有气上冲,大便稀溏,小便黄。其人体虚胖,肤白,舌稍红,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象濡数无力。方用桂枝加葛汤合五苓散合半夏厚朴汤。

  处方:葛根20g,茯苓15g,姜半夏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大枣20g,生姜5片,厚朴10g,苏叶10g,泽泻10g,猪苓10g,苍术10g。3剂。 

  二诊:咽中异物感消失,恶心、颈部强痛、恶寒等症状基本已无;胃部痞闷,爱出汗,疲劳,口渴,饮水不解,感觉腹中有气上冲,大便稀溏,小便黄。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象左濡数无力,右脉稍好。方用柴陈泽泻汤加味。

  处方:柴胡25g,姜半夏15g,党参15g,大枣20g,干姜10g,黄芩10g,炙甘草10g,白术10g,泽泻15g,茯苓15g,陈皮10g,黄芪15g,桂枝10g,苍术10g,防己15g。5剂。

   三诊:头晕,以夜间为甚,寐差多梦,多汗,胃部痞满,口渴喜冷饮,大便已正常,小便仍黄。舌胖边有齿痕,苔厚腻微黄。脉虚数。

  方药:柴陈泽泻汤加味。

  柴胡15g,姜半夏20g,黄芩10g,大枣20g,干姜10g,党参10g,炙甘草10g,茯苓15g,陈皮10g,白术10g,泽泻10g,天麻10g,钩藤15g,菊花10g,黄芪10g,生龙骨30g(捣细先煎30分钟),生牡蛎30g(捣细先煎30分钟)。5剂。

  后电话告知诸症好转。

案五

    L男,年42,主诉:恶心,头晕,颈部强痛,腰酸麻,恶风;心下痞闷,食欲欠佳,感觉消化不好,睡眠质量差,大便烂,小便黄,有颈椎病史。其人体中等稍壮,肤黄白,舌稍红,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白黄腻。脉象浮弦无力。治宜清热去湿逐饮降逆,柴陈泽泻汤加味。

   处方:柴胡20g,泽泻15g,白术15g,大枣20g,姜半夏20g,干姜10g,党参15g,黄芩15g,炙甘草10g,茯苓15g,陈皮10g,白芍15g,生地15g,钩藤15g,葛根30g,川芎10g,枳壳15g,竹茹10g。5剂。

二诊:头晕、恶心、颈部强痛、恶寒、失眠等症状好转,大便仍稀。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象弦数。

  方药:效不更方,上方继续服5剂,唯葛根加至40克。

  后电话告知诸症好转,唯大便仍较稀,余无所苦。嘱自购香砂六君丸,按说明书加量服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内调,助你修炼完美女人!
中医经方治疼痛——我看行〔涂华新医案〕(疼痛病案实录)
徐汝奇独脉辩证八领悟
明医堂方(2015)李克派
2020-12-01
郭生白医案大全0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