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恒札记】跟名家学用乌梅丸

近日,小编在门诊发现乌梅汤证的患者特别多,考虑到春季乍暖还寒时候,正符合厥阴病阴尽阳生之机,所以搜索名家之论,共同学习乌梅丸的临床用法:

宋柏杉教授应用乌梅丸的几大指征:

1.口干、舌干

2.上火下寒或者寒热错杂

3.某个症状夜间2-3点加重的特征

4.脉沉细或者脉微细

宋柏杉《被遗忘的乌梅丸证》

李士懋教授认为乌梅丸一首阳虚而火郁的方子,厥阴篇的本质是因肝阳虚而形成寒热错杂证,治之亦应在温肝的基础上调其寒热,寒热并用,燮理阴阳。临床应用乌梅丸的指征:

1、脉弦按之减,此即肝馁弱之脉。弦脉亦可兼濡、缓、滑、数、细等,只要弦而按之无力,统为肝之阳气馁弱之脉。

2、症见由肝阳虚所引发的症状,只要有一二症即可。

两条具备, 即可用乌梅丸加减治之。

李士懋《乌梅丸》

姚梅龄教授主张把“肢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恶心呕吐,腹痛”作为厥阴阴阳错杂证主要的鉴别诊断依据。凡临床表现具备上述诸症中的大部份症状、而又同时兼具寒热两类症象者,则可诊断为厥阴阴阳错杂证。

厥阴阴阳错杂证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病因病机的偏重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乌梅丸中各种药物分量的配比及其加减运用必须灵活掌握。若寒重热轻,则宜在乌梅丸中重用附、桂、姜、辛、椒,轻用黄连和黄柏;若热重寒轻,则宜重用黄连、黄柏,而减轻辛热药物的用量;若肝风肆虐,则须重用乌梅;若虚多实少,则宜重用人参和当归;若病涉血分,则可于方中加入理血之剂。

姚梅龄、王磊帼《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余秋平教授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和乌梅丸同治上热下寒证,区别在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基本病机是少阳经的郁火上攻,同时阳微结,指阳气不能下达,出现下寒的症状;而乌梅丸证的基本病机是肝胆风火上攻,而肝阳真亏于下,简单来讲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治疗上热下假寒,乌梅丸治疗上热下真寒。

余秋平《新编伤寒论类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帖】乌梅丸治疗消化系统寒热虚实错杂证心得
乌梅汤治愈口干一例分享
姚梅龄: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国医大师李士懋讲常用方剂:乌梅丸
龙砂薪火传承:跟师顾植山教授运用乌梅丸应用体会总结
李士懋教授应用乌梅丸经验浅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