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拒绝激素!纯中医治疗哮喘.就是有效!


不生病不知道健康的可贵,即使是伤到一根小指头,也会给生活中带来诸多不便。

初秋时节,身边不少患有哮喘的朋友开始各种发作,一发作便止不住的咳嗽,胸闷,甚至呼吸困难,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不知道在临床中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哮喘病人在逐年增多,尤其是儿童。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至少3亿哮喘患者,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

我国哮喘患病率正逐年上升。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著名中医刘渡舟老先生、胡希恕老先生和刘方柏教授临床诊治哮喘病案。

3分钟与小师妹一同学习名医医案,学会用中医治疗哮喘。

咳喘(过敏性哮喘)

刘渡舟老先生医案

赵XX,男,5岁半。

病史:有过敏性哮喘史,每闻异味后先嚏后咳继之则发气喘。

主诉:哮喘加重2月,咳喘不能平卧。

西医检查:两肺有哮鸣音,并伴有细小的湿罗音,血液白细胞及嗜酸性细胞均有增高,体温37.8℃。

诊断:过敏性哮喘合并肺部感染。

给予抗菌素及“扑尔敏”、“氨茶硷”等药治疗,然气喘不见缓解。

刻下症:喉中痰鸣,痰不易咳出。

并伴有纳呆,胸闷,腹胀,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不调等症。

舌脉:舌质偏红,苔白厚腻,脉来滑数。

辨证:辨为湿热羁肺,积而生痰,痰湿上痹,肺气不宣,因而发生喘咳。

芳香化浊,清热利湿,宣肺平喘为急务。

浙贝12克,菖蒲10克,射干10克

白蔻仁10克,茵陈10克,滑石12克

藿香8克,杏仁10克,苡米12克

黄芩6克,栀子8克,通草10克

桔梗10克,厚朴12克

前胡10克,紫苑10克

嘱服七剂。

服药后,咳喘明显减轻,夜能安卧,胸满不发,再服七剂,咳止喘平。

两肺哮鸣音及湿罗音全部消失,血象恢复正常,诸恙皆瘥。

按语

肺居于上,为相傅之官,有治节之能,为五脏之华盖,其性清属金而主一身之气。

肺畏火,叩则鸣,最忌痰、湿等有形之邪气而使其宣降不利。

本案气喘而身热不扬,纳呆、胸闷、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来滑数,反映了湿热挟痰浊之邪上痹肺气之象。

治疗之法,清利肺家湿热,芳香化浊为主。用方为甘露消毒丹合三仁汤加减。

方用茵陈,滑石、苡仁、通草,黄芩以清气分之湿热;

杏仁、射干、贝母、桔梗、前胡、紫菀宣利肺气,化痰平喘。

肺主一身之气,气行则湿化也;

藿香、白蔻仁、菖蒲芳香化浊,悦脾行气。诸药配伍,对湿热壅盛等证,用之则每获良效。

咳喘

胡希恕老先生医案

郑某,女,66岁,病历号125889。

1964年6月2日初诊:

近1个月咳嗽、喘,尤以夜重,无痰,胸闷气短,有时头晕,饮食减少,纳不香,食后胃胀,大便日一行,不成形,小溲黄,量不多。

舌脉:舌质红,苔白滑,脉沉滑兼结代。

疏方:

柴胡四钱,白芍三钱,桂枝三钱

桃仁三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

枳实三钱,干姜二钱,细辛一钱

五味子二钱,茯苓皮三钱,大黄二钱

炙甘草二钱,丹皮三钱

三付。

6月9日复诊:

药后咳喘轻,胸闷气短轻,头晕差,饮食不佳,食后仍胃脘有堵闷胀满感,大便日一行,小便正常。

疏方: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

白芍三钱,枳实三钱,桂枝三钱

桃仁二钱,丹皮三钱,茯苓三钱

生姜三钱,大枣三枚,生石膏一两

大黄二钱,炙甘草二钱

三付。

7月28日三诊:

服药后咳喘已,但近以高血压症而致神识昏迷,经同仁医院检查,无异常发现。

现仍头晕,血压170/100mmHg,舌质赤,神识不清,脉左大右微。

疏方:

白芍四钱,当归三钱,苍术三钱

茯苓三钱,泽泻四钱,生石膏二两

生石决明五钱,制首乌三钱

菊花三钱,炙甘草二钱

三付。

8月7日四诊:

上方共服六付,头晕减轻,神识已有好转,

血压:

155/75mmHg(左),

100/70mmHg(右),

上方加川芎二钱、生石膏二两半,三付。

胡老嘱:本病大致已愈,应停药调养以观察。

按语

咳喘无痰,胸闷气短,头晕纳差,小便少,脉沉滑结代,治以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再加苦降辛开的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咳喘胸闷均减。

1个月后因血压170/100mmHg,神识不清,给当归芍药散加味取效(当时药房川芎缺货)。

哮喘

刘方柏教授医案

杨某,男,82岁。

病史:患者喘咳不止2年多,半月前症状加重入院。经系统检查,发现患者存在肺间质纤维化、继发性肺结核、肺部感染。

此外,尚有脑梗死、冠心病等多种其他疾病。经住院中西医治疗半月,喘咳不减,邀刘教授会诊。

刻下症:患者现喘咳不已,张口抬肩,语言难以接续,其哮鸣痰吼声同室可闻,咳嗽痰涎黏连不断,难以咳出,昼夜不停,致夜不能安卧。

近日更出现胡言乱语,常处于昏蒙状态,虽一直吸氧也无半点减轻。

此前除西医抗感染、激素、对症及支持治疗外,中药先后用过三拗汤、金沸草散、麻杏石甘汤、六君子汤及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等。

而未有一方服后能使症状稍稍减轻。

舌脉:患者脉滑数,苔薄黄而干。

辨证分析

本患者有五大特点:

①年高久病;

②多种疾病交织为患;

③中西医系统治疗无效;

④病情严重,而喘哮特急;

⑤病邪已犯神明。

分析以上特点后可以看出如下几点:

①该患必然存在正气亏虚,虚实夹杂情况,而邪势急迫,虽稍加补益则必如抱薪救火;

②按哮喘常规套法不可能取效,当另辟蹊径;

③喘、哮、咳三症是当前最急迫的问题,必须立即镇止;

④神明受扰,当防痰迷昏厥,威胁生命。

再深入分析,痰涎黏,脉滑数,苔黄干均系痰热所致。

痰热壅肺而哮喘咳急,痰热扰心,干犯神明而昏愦,已用方药均未针对痰热,故用之无效。

因此,当前急重之邪乃痰热,而因病程拖延,不仅热邪伤津,患者昼夜张口喘息,势必耗伤大量津液。故辨证为痰热壅肺,肺燥津伤。

方选用豁痰丸加味。

当归12g,知母15g,天花粉12g

前胡15g,麦冬12g,杏仁15g

桔梗12g,茯苓20g,射干20g

瓜蒌仁20g,石斛10g,甘草10g

陈皮10g,牛蒡子20g,半夏10g

白参10g,竹沥(兑服)100mL

水煎,日服1剂。

上方服完5剂,哮、喘、咳均大减。

又服5剂后,静坐时已不再喘哮,痰鸣之声虽对坐已不可闻,痰涎大减,咳嗽偶作,神志清楚,对答正常,精神、食欲均好转。

前方加胆南星10g,再服5剂,诸症悉平而出院。

按语

豁痰丸是唐宗海在其名著《血证论》中所出的一首方。

该方药味看似平淡,而因其极长于豁痰润降、搜涤痰涎,因而临床疗效极为突出。

早年曾见先师江尔逊治一重症哮喘病人,气管切开后大量痰涎不断从管口涌出,须不停地用吸痰器抽吸。

住院医生用尽诸法仍不能控制,请江老会诊。

江老遣用本方,病人服完1剂后痰涎即大减。坚持服用数剂,痰涎全止,喘哮得平。

刘教授用此方治疗痰热重证,也屡获良效。该方使用时有两大要点:

一是审证时痰必黏涎,牵丝不断;

二是用药时竹沥必不能少。

而现在市售竹沥多为瓶装,真伪难辨。

有条件者最好自采苦竹,将一端砍削呈撮箕形,然后持竹将其上段放火上烧烤,让竹沥从撮箕口流出。

竹沥用量宜大,一般每剂药宜在100mL

该方取名“豁痰丸”“豁”,即什么也不顾,倾全力的意思。

刘教授在治疗诸如本例痰热壅肺伤津的危重病人时,敢于甩掉大小框框,直接采用这种针锋相对的治法,从定意义上讲,可以说就是领悟了这个“豁”字的真正含义。

像很多现代疾病一样,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几十年间,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从1990年的1.08%到2010年的3.01%,发病率提高了近179%。

在哮喘病人日益增多的现状下,你在临床遇到哮喘病人是如何辨证论治的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名医胡稀恕哮喘病例
世传秘方900方(七)
胡希恕应用大柴胡与桂枝茯苓丸举隅|经方方证
胡希恕医案141
《陈潮祖医案精解》——哮病
周国雄医案(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