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柳叶刀》:中风成国人头号死因.3则名中医验案,教你辨治脑卒中.

华医世界

前一段时间,《柳叶刀》最新数据显示,中风,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的头号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中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许多人认为,中风此类急症,中医治疗有其短板,其实不然,中医在治疗中风急症及后遗症上都有相应的治法。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山东省名中医刘惠民老先生、江苏省名中医周筱斋老先生、上海市名中医程门雪老先生临床治疗中风医案三则。

花上3分钟,与小师妹一同学习用中医中药治中风。

山东省名中医刘惠民老先生

熄风通络法

孙某,男,64岁。

1972年9月13日初诊:

主诉及病史:8月21日晚,突感舌根发硬,说话吐字不清。

次日,自觉步态不稳,左手持物不紧,有时自行落地,口中流涎,舌稍向左偏。

在某医院检查,诊为闭塞性脑血管病。

用血管舒缓素、烟酸、针灸等治疗,病情略有好转。


诊查:体形稍胖,右侧眼裂较小,鼻唇沟变浅,口角略向左侧歪斜,左手握力较差。

舌象:伸舌向左偏斜,舌苔根部稍厚,脉弦紧。
辨证:肝肾阴虚,风痰阻闭经络。
治法:滋补肝肾,熄风,平肝,养心,通经活络。


处方:

白何首乌12g,枸杞子12g

桑寄生15g,生杜仲18g

远志12g,柏子仁15g

五灵脂12g,全蝎12g

合欢皮15g,磁石15g

元胡12g,夏枯草1.5g

鸡血藤12g,白术12g,白豆蔻9g

10月9日二诊:

服上方药12剂,病情逐渐好转。

舌根觉灵活,说话也逐渐清楚,口中流涎减少,仍觉发粘,痰多粘稠,睡眠尚可。

血压170/100mmHg,心率84次/分,胆固醇225mg%。

舌苔薄白,脉弦。

处方:

白何首乌15g,枸杞子15g

桑寄生18g,生杜仲21g

远志12g,柏子仁15g

当归12g,元胡12g

郁金12g,夏枯草18g

合欢皮18g,全蝎12g

鸡血藤15g,磁石15g

白术15g,白豆蔻15g

另用田三七2.4g;琥珀2.4g,天竺黄2.4g,冬虫夏草3g,共研细粉,早晚各服1次,服后10分钟再服煎药。

11月7日三诊:

服上方药15剂,病情继续好转,手指已不发麻,食纳、睡眠均好。

有时呼吸尚感急促,胸前区有时隐痛,说话多时有些口吃。

心率不快、心率整齐,胆固醇158mg%,血压152/98mmHg。

舌苔薄白,脉略弦。

处方:

白何首乌15g,枸杞子15g

桑寄生18g,杜仲24g

夏枯草18g,远志12g

柏子仁12g,当归12g

元胡12g,全蝎12g

合欢皮18g,鸡血藤15g

生石决明30g,天麻12g

白术15g,白豆蔻12g

另用田三七2.4g;琥珀2.4g,天竺黄2.4g,冬虫夏草3g,共研细粉,早晚各服1次,服后10分钟再服煎药。

另配丸药1料常服,以巩固疗效。

处方:

白何首乌90g,枸杞子60g

远志60g,柏子仁60g

当归60g,元胡60g

全蝎75g,合欢皮75g

浙贝60g,白术95g

白豆蔻75g,三七30g

琥珀24g,天竺黄24g

冬虫夏草45g,鸡血藤60g

生石决明75g,天麻60g

陈皮75g,百合75g

共研细粉,用生杜仲250g,桑寄生150g,夏枯草210g,煎水两遍,取汁打小丸。

服法:每次服12g,早晚各服1次,中午服6g,温开水送服。服药1周,休药1天。

1975年4月6日随访:

服丸药1料,症状逐渐消除,疗效显著,至今已2年半未再复发。

按语

本例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多年,素有头晕、耳鸣、失眠,肢体麻木等肾水不足、肝阳上亢表现,

且兼见口粘、痰多、胸闷、刺痛等痰湿内阻、气血不畅的表现,此为其发病内因。

偶受外因影响,致使肝风内动,痰湿阻闭经络,发为中风,而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肢体不仁等症,

故治疗宜滋肾养肝以求治本,熄风化痰通络而兼治标,从而不仅治愈了中风诸症,而且对因肾水不足、肝阳亢盛所致之高血压病,疗效亦佳。

江苏省名中医周筱斋老先生

通腑下瘀涤化痰浊法

赵某,男,40岁

主诉及病史:卒然昏仆,不省人事,肢痉,遗尿,痰声辘辘,大便秘结不行。
诊查:血压高至200/130mmHg,脉息滑数。撬齿视苔黄腻。询知平素嗜酒、吸烟。


辨证:其证显系痰热肝火随气上逆,激犯清空,血络阻滞、瘀闭清窍所致,为中风闭实之重症。

正如《内经》中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复生,不反则死。”


治法:急当泄其上逆之气血痰火,乃亟投桃仁承气合温胆汤以通腑下瘀,涤化痰浊。


处方:

生大黄10g,芒硝10g

桃仁10g,竹沥半夏10g

陈皮6g,茯苓12g

甘草3g,枳实10g

石菖蒲10g,钩藤12g(后下)

炙远志6g,竹沥水20ml冲服

药后大便排出多量粪块,神志转清,痉定。

唯右侧肢体偏瘫,续予涤痰化浊之剂,用指迷茯苓丸及和营通络之品,调治半月,逐渐恢复,行步自如。

越8年后方殁。

按语

通腑祛瘀、清化痰热是治疗中风病多种疗法之一,

临证当以具有瘀、热、痰等邪实的病理表现为据,运用桃仁承气汤合温胆汤,下其瘀热、泻其痰火,往往能获气平血降、痰消火清之效,从而使病情转危为安,迅速向愈。

此外,桃仁承气汤合温胆汤治疗中风,不但适用于瘀、热、痰的闭证,对闭象解除后的后遗症,及中经络症,有瘀热、痰等病理表现者,亦同样可以取用。

上海市名中医程门雪老先生

平肝潜阳法

邹某,男,成年。

1940年10月17日初诊:

辨病、证:下虚上实,肝阳化风上升,烦躁不宁,神志不清,脉象虚弦。

治法:先以平肝潜阳,安神定志。
处方:

珍珠母五钱(先煎),生石决五钱(先煎)

辰茯神三钱,川连五分

炒枣仁三钱,盐水橘红钱半

枳实八分,炒竹茹一钱半

嫩钩钩三钱,青龙齿四钱(先煎)

朱灯心一扎,淮小麦四钱

竹沥炒半夏一钱半

1剂

二诊:诸恙均有转机,原法出入治之。
处方:

珍珠母四钱(先煎),生石决四钱(先煎)

青龙齿四钱(先煎),川连五分

辰茯神三钱,竹沥炒半夏二钱

盐水橘红一钱,半枳实八分

炒竹茹一钱,半瓜蒌皮三钱

广郁金一钱,半陈胆星八分

石菖蒲八分,淮小麦四钱

三诊:进珍珠母丸合六神丸加味,平肝阳、化痰热、安神明,尚觉合度。

神志已清,诸恙均见减轻。

脉弦滑,苔薄腻。

仍从原方加减之。
处方:

珍珠母八钱(先煎),生石决六钱(先煎)

川雅连五分,辰茯神三钱

竹沥炒半夏一钱半,盐橘红一钱半

枳实八分,炒竹茹一钱半

瓜蒌皮三钱,广郁金一钱半

陈胆星八分,干菖蒲五分

淮小麦四钱,黛蛤散四钱(先煎)

按语

此案类中风已至神昏,由于治疗得宜,3天之内即转危为安。
程老用珍珠母丸为主方,其中珍珠母、龙齿,配合石决明、黄连之镇肝清心为主药。

其次用六神汤(《女科辑要》方:橘红、半夏、胆星、茯神、菖蒲、旋覆花)和黄连温胆汤,配蛤壳、郁金、瓜蒌皮等以清化痰热,

此虽属辅佐之法,但颇为重要。

如痰热蒙蔽心包,窍络不开,则神志不得安宁;痰热阻塞气道,则升降之道不通,

虽用镇肝平肝之法,肝风亦难以平息,清空不清,则头脑亦难清醒,

程老常以全力对付痰热,可以见其重视之意。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中风已逐渐年轻化。

关于中风,真正重要的是预防,尤其是血压血脂偏高的人,更要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以及适量的运动和平和的心态,即使是年轻人也应该重视。

看完以上3则医案,你对于中风的治疗是否有新想法、新收获呢?

1

END

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惠民医案(一)
大柴胡汤治疗腰痛2则
《处方纲要》(各论--第八章)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症的认识与调整处方
安神定志丸[非处方药]
多年心绞痛7剂解.施今墨老先生:阳虚固有之,阴虚尤多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