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24讲:中医的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之太阳病 来自指阅乾坤 16:40

今天咱们接着学习中医的辩证--六经辨证。什么叫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今天先讲太阳病,太阳病是表证,八纲里也有表证,八纲首先是表里,八纲的表证症状是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头疼、身疼、鼻塞流涕、脉浮、苔厚白,这是八纲里面的表证。

八纲里面的表证和六经里面的表证大致相似,六经的表证更具体一些。

今天咱们就着重地学习六经的表证,太阳病。

所谓的六经,各有各的讲法,有些人讲,六经跟经络有关,有些人讲跟这样那样的东西有关,咱们参考西医,就很容易明白,六经其实就是六大类疾病的统称,就像西医讲的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一样的道理,六经钤百病,但也不是把所有的疾病都能包括进去。

胡老后来又讲六经之名本可废,咱们辨证的后期就是一个方证,比如六经之后,太阳病有麻黄汤证,桂枝汤证,桂麻各半汤证,胡老为什么讲六经之名本可废呢?一样的道理,比如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胸膜炎等各种疾病,假设这个病是慢性支气管炎,在前面盖个大帽子,是呼吸系统疾病,有必要吗,有必要,但也不是绝对需要,所以胡老才说六经之名本可废。

咱们很熟悉后,就直接辨到方证,粗略的讲这个证是太阳病,分为太阳表实证和表虚证等等。

六经辨证,按照我们教科书上讲是六种疾病,用来概括外感疾病的六个阶段以及变化,但是我们学了伤寒论就知道,六经的疾病不但包括外感的疾病,也包括内伤等其他系统的疾病,只要符合它的症候,都能把它包含进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到过这个故事,讲一个孕妇难产,不是故事,是个真的病案,产妇难产的时候有外感,恶寒发热,身体疼痛,当时那个大夫给他开了一剂麻黄汤,吃了过后,难产的小孩子就生下来了,麻黄汤又有一个名字“还魂汤”。有个人写文章就讲麻黄汤吃了治难产,这个讲法对不对?也对也不对,在难产的时候症候正好表现出外感,是麻黄汤证,就用麻黄汤。中医患病是什么特点呢,就是机体阴阳气血失调,正好用过麻黄汤过后,汗出而解,气机一畅,气机通畅以后小孩子就顺利生下来了。

我们现代人有时写文章,就是这样写,我用麻黄汤治难产,什么方子治难产,不是这样讲的,所以胡老就讲咱们中医治病根据症状反应,根据机体反映出来的症状或证候总结出来的方证。总而言之,不管是什么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或者呼吸系统疾病,只要符合咱们中医的证候,咱们就给出相应的处方,这就是中医辩证。

太阳病大家都清楚了,主要脉症“头项强痛、恶寒发热、肢体疼痛、脉浮”,这就是太阳病的主症,咱们知道了这样的主症,咱们辩太阳病够不够呢,肯定远远不够。

后世有各种各样的讲法,有人讲凡疾病在表的就可以辩为太阳病,在体表的就辩为太阳病对不对?也对也不对,疾病在体表如: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符合我们太阳病的时候(都可以辨为太阳病)。脉浮,不见得有头项强痛,也不见得有恶寒发热,脉浮的同时没有表证,没有里证,没有半表半里证,咱们讲它就是个表证,这样讲也可以。

太阳病又分为表实证和表虚证,表实证(麻黄汤八症),哪八症呢?无汗、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寒恶风、喘、脉浮紧。表虚证(桂枝汤证),他的症候是汗出,恶风,或有发热,或没有发热,脉浮缓,脉不紧。

根据伤寒论条文,学习如何辨太阳病。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符合“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这几个症候,就可以辨为太阳病,根据第一条条文,即能辨为麻黄汤证,也能辨为桂枝汤证。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根据这条条文,辨为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必须符合“汗出恶风、脉缓”,可以有发热。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根据这条条文可以得知,发热、体痛、呕逆不是太阳病的必备条件,“恶寒恶风”才是太阳病的必备条件。

太阳病的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正常的太阳病,脉是浮紧或是浮缓,并不数,假如患者汗出恶风、脉浮数,这个病肯定往里传,既可以传少阳、阳明,也可以直传少阴,或者太阴。后世有讲:一日伤寒,二日阳明,三日少阳。这种讲法不贴切, 可以在临床上仔细体会。若躁烦,恶心想吐,肯定要往里传。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这一条是补充第四条,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太阳病往里传,可以传少阳、阳明,也可以直传少阴,或者太阴。比如最常见的感冒,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遗留咳嗽,用半夏厚朴汤或者苓甘五味姜辛汤,其中苓甘五味姜辛汤就是治里面痰饮水湿阴证的一个方证。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可以发热,但必须有汗出恶风,不止少阳有呕,太阳病也有呕。太阳中风的辨证要点是“汗出恶风”。发热、头疼、身疼不是必要条件。脉浮缓和浮细、浮弱。

典型的太阳病证,发热、汗出、恶风、头疼、身疼、鼻鸣、干呕,脉浮(大多都是),这些症状都可以出现,并不是一个发热。桂枝汤证有“汗出恶风”,麻黄汤证“无汗恶寒”。

汗出恶风和无汗恶寒才是太阳病的辨证要点,其他的症候都不足以作为辨证依据。

54、病人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胡老讲一个病案,有个病人每天下午2-3点钟发热,微微出汗,能吃能喝,其他没有不舒服的,桂枝汤证。这里的定时发热要与小柴胡证的寒热往来进行鉴别。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我们通过临床经验,伤寒论不仅治外感疾病,也是治内伤各科疾病,只要符合六经辨证证候,用之临床,疗效不容怀疑。

表证不是讲急性病在表,有时数十年的疾病仍然在表。

附一个医案:

蓝某 女  57岁

2016年3月13日

产后大出血后,汗出恶风十多年,汗出多,感冒后更厉害,1日要换一二十身衣服,易感冒,咳嗽,动则汗出,平时不敢出门,口干不苦,易心悸,食凉则腹泻,腰背部也酸痛,乏力,无四逆,大便溏,日1一2行,夜尿一次,舌体瘦苔薄,脉沉无力。

辨六经:太阳太阴合病

辨方证:黄芪建中汤方证

生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18g 炙甘草6g

饴糖30g(分两次冲服)生姜3片大枣4枚

7付水煎服

按语:汗出恶风,动则汗出,腰背部酸痛,辨为太阳中风证;咳嗽,食凉则腹泻,大便溏辨为太阴;口干、易心悸、脉沉无力,为津血虚不足。合为太阳太阴合病。

黄芪建中汤为小建中汤加黄芪,小建中汤为治虚劳主方之一,中气建、营血充、津液和而表自解,《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论黄芪建中汤“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本案汗出多、恶风重,表虚甚显,为用黄芪之确征,益虚而实表,表固而邪自去。

本案患者因产后大失血,正气亏耗,致表虚不固而汗出恶风十余年。若以俗谓“久病及肾”、“久病入络”而言,即便经方学者亦有传变入里云云,或拘泥日数而论病,反视具体症候表现于不顾,又何异于刻舟求剑之举呢?本案历十数载而表证仍在,据证治之而取效,无他,惟“有是证,用是方”,仲景之活法也。

我知道你在看

讲师:桂双喜

文字整理:燕子  大漠弯刀  风雨丽人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23讲:中医八纲辨证之阴阳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22讲:中医八纲辨证之虚实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21讲:中医八纲辨证之寒热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20讲:中医八纲辨证之表里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19讲:中医辨证的一般原则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18讲:中医的辨证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17讲:六腑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16讲:肺与肾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15讲:脾主运化而统血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14讲:五脏病机——心肝部分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13讲:病机的升降失调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12讲:病机的阴阳失调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11讲:疾病的基本病机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10讲:中医的发病条件和转归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9讲:中医的“情志病”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8讲:中医的“火”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7讲:中医的“燥”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6讲:中医的“湿”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5讲:中医的“暑”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4讲:中医的内风和寒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3讲:中医的病因病机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2讲:中医的源流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1讲:何为中医思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讲伤寒论271条~300条
太阳病为六经首 方证病机须谙熟(续完)
伤寒六经表证分类学习浅识———参考姚荷生《<伤寒论>有关疾病分类学纲目》
胡希恕的六经辨证观:----编辑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医论L011——经方的表阳证(太阳病)
论伤寒辨证的十大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