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六经方证病机辨治心悟(1)

咳嗽,泄泻案

作者/毛进军

陈某,男,2岁半。2013年7月24日初诊。

主诉:咳嗽10余天,加重伴腹泻1周(其母代诉)。

病史:患儿平时体虚,易患感冒。10天前患感冒,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曾服用抗病毒口服液、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及头孢克肟干混悬剂等药物治疗,并在某医院门诊输液5天,效果不明显,咳嗽有所加重,夜间咳嗽次数增多,还出现了腹泻,每天3~4次。听人介绍来找我诊治。

刻诊:咳嗽阵作,咳时喉中有痰鸣声,打喷嚏,流涕,发热,腹泻,腹泻前常有一阵哭闹。纳差,无汗。指纹双侧浮露色红过风关。舌苔薄白水滑。查体:腹坦软,无压痛。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无呼吸困难,无三凹征。体温37.89C。

六经脉证解析:

咳嗽,打喷嚏,流涕,发热,无汗,指纹浮露色红过风关,舌苔薄白。为太阳伤寒证。

咳嗽,喉中痰鸣声,流涕,腹泻, 纳差,舌苔水滑为太阴里虚,水饮趋于下焦,上犯于上焦。

指纹浮露色红过风关,为外感风寒表证。腹泻前哭闹的原因,是阵发性腹痛不适。

腹诊时腹部肌张力正常,无胀满感,按压时小儿没有哭闹拒绝,说明腹内没有实邪。

六经辨证:太阳太阴合病。

病机:风寒外束,内有寒饮。

治疗:小青龙汤汤加味:

生麻黄6,桂枝6,干姜6,旱半夏6,炙甘草6,白芍6,五味子6,细辛6,茯苓10,生白术10。三剂。

每天1剂,水煎取汁120mL因小儿服药困难,嘱其母亲给患儿多次少量频服, 可每隔2小时服1次,分6~8次服完

上方吃完1剂就明显见效,患儿的母来感激地说,真是谢谢你开恁好的中药,吃1剂药就退烧了。 咳嗽也减轻了,夜间睡宽也平稳了,比输液有效多了。共服3剂而愈。

六经方证病机辨析思路

该案证候收集全面后就要逐项解析,依据《伤寒论》六经的大框架来归类,很容易就可辨证为太阳太阴合病。

咳嗽,打喷嚏,流涕,无汗为何辨为太阳伤寒证呢? 

《伤寒论》第35条说“太阳病,头痛, 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风寒之邪伤表,皮毛紧束,肌表郁闭,卫气津液郁聚于肌表和上焦抗邪,正邪交争较剧烈,气机郁阻,会出现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等症。正如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所说:“体表水分较多,水多热亦多,就对皮肤内层产生一定的压迫,刺激神....无处不痛。”(冯世纶主编《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患者不仅会无处不痛,而且因邪不外达而上逆,会出现喘或咳的症状,也如胡希恕先生所说:“体表排泄废物的功能受阻,毒素不得外泄,蓄积于肺而喘。”这里的“喘”字,提示有饮气上逆的病机,上逆则或咳喘,或打喷嚏,流涕。

该案证候病机为外感风寒束表,内有水饮不化而停于心下,上逆而为咳嗽痰鸣,下趋而为腹泻,正合《伤寒论》第40条方证病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所以,主方选用小青龙汤外解表寒,内化寒饮。

方中加茯苓、生白术有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义,以加强化寒饮,降逆气,除热消食止泻之力。

《神农本草经》(下文简称《本经》谓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魄养神,不饥延年。”

《本经》说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方证病机与证候病机相应,所以疗效明显,1剂药服完疗效就很明显。

介绍这个医案,主要是说明中医治病并不慢。这个医案就是以《伤寒论》方证病机辨证思路来辨治的。

好书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阳病为六经首 方证病机须谙熟
六经辨证-剖析伤寒论
陈瑞春运用经方的思路与方法
【转载】毛进军--续仲圣心法之灯火!
豫章名医姚荷生(3)
六经辨证论治小儿发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