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雨水将至谨记三要素,养生从中医基础起步!

转眼之间,今年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已经悄然而至。正如诗中所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个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春天里,学好养生知识、提升自身正气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雨水时节都有哪些养生要点需要牢记呢?来文中寻找答案吧!

1.雨水三候

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意思是:雨水节气之后五日,此时鱼肥而出,水獭捕捉到鱼后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后再享用。再五日,南方天气暖,大雁自南向北飞。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又五日,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将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雨水养生
雨水节气养生要记住三要素:防“倒春寒”、健脾祛湿、开始养阳。
1

防“倒春寒”: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因此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大家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更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肢。与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绒服,不如加强腿和脚的保暖,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2

健脾祛湿:春天万物复苏,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用艾条灸天枢、脾俞、足三里等穴位,可以健脾祛湿、养生保健。

3

开始养阳:雨水过后,人体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摩腹养阳法】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消化、预防便秘,又有助于腹部的保暖,提高睡眠质量。

【提肛固精益肾、提振阳气】具体方法是:平躺床上,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的同时,用意提起肛门,包括会阴部,肛门紧闭,小肚及腹部稍微用力同时向上收缩;稍停2~5秒,放松,缓缓呼气,同时慢慢放松腹部和肛门。如此重复9次即可。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但徐文兵老师曾在节目中说过:“许多人啊,一说起孝敬父母,就知道买广告上的补品。一想起孩子,就知道补这补那。”如果对中医理论一无所知,那这样的孝心和养生要么被别人骗:听一堆谣言,花天价屯一屋没用的营养保健品;要么被自己骗:自以为在健康的路上奋进,结果越养越伤身。

在这次疫情期间,抢购双黄连事件也显现出民众对于中医药常识的缺乏。虽然中医药在抗疫一线取得了丰硕的战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并相信中医的作用,但相信不等同于了解、不代表会用。通过中医药抗疫成果,提示给大众更多的是学习中医、掌握基本中医知识的重要性。学习中医,不仅是在健康面对考验时,给自己和家人增加一重保护,而且对于未来一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帮助。

不过很多人担心中医知识学起来过于深奥难解,买回家的古籍或教材也看不太懂。确实,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等中医理论及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对于没接触过中医的人十分陌生抽象。那这么多深奥的内容到底该怎么学呢?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国家执业中医师、中药师——王雷博士带来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

王雷博士结合多年的医教经验,从自身出发,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更好记忆。

本课程主要讲述中医基础相关理论知识,带你走进中医,明了中医阴阳、五行、六气等基本概念的内涵,迅速掌握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体系构成的理论,追本溯源,切入中医之门。

 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习?

1.零基础、资深中医爱好者

2.中医院校学子

3.中医临床医师

 课程包含: 

第一章:中医基础学理论体系概述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藏象学说

第四章:五行五脏

第五章:六气六腑

第四章:精、气、血、津液

第五章:经络学说

第六章:病因

第七章:病机

(共28节,已更新完毕)

 主讲老师:王雷博士 

      王雷,副教授,中医博士,国家执业中医师,国家执业中药师。

2011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潘朝曦、李其忠教授。2015年拜安徽中医药大学顾植山教授为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沙医学流派后备传承人。现任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健康管理专业负责人、山东大学中医文化课程特约讲师。

一直从事中医教学与中医临床工作,先后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等教材,发表学术论文28篇,主持厅局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2018年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医注重融合“儒释道”传统文化,博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逐步形成“平脉辨证,追本溯源,经方时方融为一炉”的学术思想,善用伤寒经方与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令养生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之一
雨水多养脾当心倒春寒(养生节气)
惊蛰养生须知,小心「倒春寒」,喝清粥、吃炖菜来养肝!
雨水节气,乍暖还寒。中医教您昂头望月式,预防倒春寒
史上最全二十四节气养生常识,你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