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冒经方备要——常用仲景方六首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病例分布是散发性的,不引起流行,常易合并细菌感染。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一般经5~7天痊愈。部分患者在病程后期,唇边可出现疱疹。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起病大多突然,全身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先有畏寒,继有高热,可达39~40℃。同时有头痛、全身酸痛,和软弱无力,伴有眼干、咽千、轻度咽痛,或有鼻塞、流涕、喷嚏等呼吸道症状。也可有胃肠道症状,如轻度恶心、腹泻等。上述症状多于1~2天内达到高潮,3~4天内热退,症状消失。流感常常继发其他疾病,如肺炎等。

经方治疗感冒注重个体差异,强调方证相应,中病即止。对应不同个体特征,治疗感冒常选用下列经方∴

(一)小柴胡汤

【适用病证】

感冒见有以下症状者:① 发热、汗微出热不退或退不清,或寒热往来;②伴随症状多,患者有胸部上腹部不适满闷感、口苦、咽喉干、头昏、咳嗽、烦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本方有清热透邪的功效,特别是柴胡大剂量服用时退热作用更加明显。

【应用参考】

1. 本方是治疗发热性疾病的基本方,病毒性感冒的常用方。许多女性常常在月经期又感冒发热,或一些患者感冒以后体力恢复慢,并发症较多者,兼有上述部分症状的,也适用本方。

2. 手足口病、水痘、轮状病毒性肠炎、腮腺炎等的发热,也适用本方。

3. 感冒发烧者,柴胡应取大量,并可根据病情日服4次,以得汗为度;恶心呕吐者,服药量不易过大。

4. 本方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发热性疾病通常给予5天量。

5. 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者,加连翘30~50g;扁桃体炎、扁桃体脓肿,加桔梗10g,生石膏30g;反复感冒,咳嗽痰多、腹胀者,加厚朴15g,苏叶10g,茯苓15g。

【典型案例】

男童,6岁,113cm/21kg。2014年6月30日初诊。

病史:反复感冒咳嗽,自2011年起夏季经常低热。近感冒后低热持续10天,体温37.1~38.1℃(肛温),食欲下降,欲呕,易汗。咽红,舌质嫩,苔稍厚。易汗,大便偏干,脾气急躁。

体征:体形偏瘦,面色暗,咽喉红,扁桃体无肿大。

处方: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0g,太子参10g,生甘草5g,生石膏20g,干姜5g,红枣15g,1~2服法,15剂。

2014年9月26日:药后发烧已愈,食欲好转,体重身高均有增加,咽已不红,晨起干呕,苔较厚。原方去石膏,加连翘15g。15剂。

(二)葛根汤

【适用病证】

感冒见有恶寒无汗、头痛、身痛,伴有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头项强痛等症状,其感冒大多有疲劳及受凉史,可见患者皮肤干燥、咽喉不红、无感染征象者。

【应用参考】

1. 适用于葛根汤者,大多体质较为充实,如果是肌肉结实、皮肤黝黑或黄黯粗糙的青壮年,应用的机会较多,而且更安全。体型瘦弱、体弱多病、瘦弱面白多汗者慎用,心功能不良者、心律不齐者也应慎用。

2. 感冒后的鼻炎、鼻窦炎,加川芎6~12g、辛夷花5~10g;感冒伴有咽痛、目赤、便秘、头痛、牙龈肿痛或伴有毛囊炎、疱疹、口疮者,加生大黄5~10g。

3. 本方有轻微的发汗作用,服药以后要避风,盖被子,得微汗为佳。服用本方后如有心悸多汗者,需停服。

【典型案例】

李某,男,38岁。患顽固性偏头痛2年,久治不愈。经友人介绍,延请刘老诊治。主诉: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动不利,问之,乃答曰:颈项及后背经常有拘急感,头痛时拘紧更重。舌淡苔白,脉浮略数。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治当发汗祛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麻黄4g,葛根18g,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6g,生姜12g,大枣12枚。麻黄、葛根两药先煎,去上沫。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3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身有小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原方再服,至15剂,头痛、项急诸症皆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三)大青龙汤

【适用病证】

感冒高热、无汗、烦躁,其体温大多38.5℃以上,皮肤干燥、眼睛充血、头痛、烦躁、脉象浮滑数有力,见体格壮实者。

【应用参考】

1. 适用本方者,大多体格壮实,肌肉丰满结实,不易出汗,营养状态较好。感冒高热,大多有寒冷强烈刺激的诱因。

2. 本方发汗作用强烈,服药以后往往汗出如洗,然后热退身凉脉静。不得汗则无效,但是,为保证用药安全,必须注意几点:① 得汗即止;② 严格掌握适应人群,有汗的人、脉象微弱的人,不能服用本方。年老体弱、产妇、久病大病患者,或心功能不全者,或低血糖者,失眠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肺结核低热等,均不宜使用。

3. 本方必须在饭后服用,空腹不宜。

4. 如果服用后出现明显的心悸、虚弱感,可以饮用糖水,或嚼食桂圆肉、红枣等。

【典型案例】

刘某,男,12岁。1965年8月14日初诊。

病史:4天前出汗后游泳,当晚高烧,体温40℃,持续不退,头痛,全身酸紧,无汗,恶心,口渴,烦躁。经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来诊。

体征:神倦,面红,气促,舌苔白厚腻,脉紧而数。

辨证:寒湿束表,化热入里。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除烦,祛湿散寒,调和营卫。

处方:麻黄6g,桂枝9g,炒杏仁12g,知母15g,炙甘草6g,生石膏24g(捣),山药30g,葛根12g,防凤9g,生姜6g,大枣5枚。水煎两遍,分2次温服。服第1次药后,喝热米汤一碗,过半小时再服第2次药取汗。

方解:本证为寒湿之邪束于肌表,治不得法,有化热入里之象,故用大青龙汤加葛根解肌发表,清热除烦,调和营卫,用知母、生石膏、山药生津止渴兼清里热,用防风胜湿止痛兼解肌表,以祛寒湿之邪。服药2剂,诸症痊愈。(《刘惠民医案》)

(四)桂枝汤

【适用病证】

虚人感冒可选用。本方多用于大病、手术、化疗、过度用药、月经期、产后、先天禀赋不足、年高体衰、平素多病者的感冒。其临床表现大多没有明显的发热,唯怕冷,乏力,鼻流清涕,舌淡黯;患者常常有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有上冲感、动悸感,脉浮弱而缓。

【使用注意】

服用本方后一要喝热粥,粥可用小米、大米等文火熬至极糜烂;二要注意避免风寒,最好温覆取汗;三是服药期间应嘱咐患者清淡饮食,避免加重消化道负担。

【应用参考】

1. 本方为古代的强壮方和疲劳恢复方,适用于以心动悸、腹痛、自汗、消瘦、脉弱等为特征的疾病和虚弱体质的调理。肥胖者、浮肿者,均不适合。

2. 本方的加味较多。困倦、多汗、关节冷痛,加附子10g;汗多、面色黄,加黄芪15g;消瘦、食欲不振,加党参15g;项背强痛、头昏痛,加葛根30g。

【典型案例】

某女,54岁,156cm/64kg。2014年9月27日初诊。

病史:鼻窦炎20余年。易感冒,一周一发。发作时头痛,喷嚏频作,怕风,头汗出,易饥饿,喜甜食,入睡难。

体征:面暗红,唇暗淡,舌暗红,苔厚,脉缓,72次/分。

处方:桂枝10g,肉桂5g,白芍15g,千姜5g,红枣30g,生计草10g,生黄芪30g,5-2服法(即服5天停2天,下同),10剂。

2014年10月7日:药后喷嚏未发,7天未感冒,食欲好转,睡眠改善,但仍易醒。原方续服15剂,隔天1剂。

(五)麻黄附子细辛汤

【适用病证】

感冒见头痛、发热、无汗、暴哑失音、咽喉疼痛,腰痛等,常规退热药抗生素无效,或发热而不思水,或鼻涕如水。

【应用参考】

1. 本方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外寒的感冒。适用本方的患者主要特征有二:一是严重恶寒感,患者背部发冷是特征;二是极度疲倦感,无精打采,声音低弱。望诊可见面色黄黯,咽喉淡红不肿、舌淡苔水滑;脉诊见沉迟者。无以上指证者慎用。

2. 心功能不全者、高血压患者慎用。

3. 本方服药后可以先全身发热,继而汗出而愈。汗出后即可停用,不必尽剂。

4. 面色白、心悸动者,加桂枝15g,甘草5g,生姜30g,红枣20g;感冒伴有腰腿痛者,加芍药30g,甘草10g。

【典型案例】

张某,年42岁,住云南省昆明市武庙下南联升巷底。肾气素亏,于1929年9月2日返家途中,时值阴雨,感冒风寒而病。初起即身热恶寒,头疼体痛,沉迷嗜卧(即少阴病但欲寐之病情也),兼见渴喜热饮不多。脉沉细而兼紧象,舌苔白滑,质夹青紫。由于肾气素亏,坎阳内弱,无力卫外固表以抵抗客邪,以致寒风乘虚直入少阴,阻塞真阳运行之机,而成是状。以仲景麻辛附子汤,温经解表,辅正除邪治之。黑附片36g,麻黄10g(先煮数沸,去沫),北细辛6g,桂尖13g。3日,服上方1剂即汗,身热已退,唯觉头晕咳嗽,神怯。表邪虽解,肺寒尚未肃清,阳气尚虚,以四逆合二陈加细辛、五味子,扶阳温寒主之。黑附片50g,干姜26g,甘草10g,广皮10g,法夏13g,茯苓13g,北细辛4g,五味子2g。一剂尽,咳嗽立止,食量增加,精神恢复,病遂痊愈。(《吴佩衡医案》)

(六)葛根芩连汤

【适用病证】

感冒见高热,头痛,汗出热不退,面红气促如喘者,或伴有腹泻,大便热臭呈喷射状、肛门灼热发红,唇口干燥,脉滑数者。

【应用参考】

1. 使用本方者,多为体格比较壮实的儿童,面红、多汗、气喘、脉数是特征。

2. 发热,加渠胡20g;腹痛,加白芍15g。

【典型案例】

2岁女孩,发热咳嗽数天,经肌注消炎退热药物、口服七珍丹后症状不减。来诊时观患儿精神活泼,时有咳嗽,咳声粗浊,肺部听诊有局限痰鸣音,触摸头上微汗,双手温暖潮湿,颏繁下利、黏液多粪质少,体温37.5℃。家长说喂退烧药也是这样,就是不降。患儿肤白体瘦,两颧发红。表现与《伤寒论》34条高度吻合。开方如下:葛根30g,黄芩5g,黄连3g,甘草5g,1剂。煎好后每次服10mL,2小时一次。据患者家长描述,喂药一次后不到2小时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第二日复诊时下利已止,咳嗽已微,肺部听诊痰鸣音消失。(黄煌经方沙龙网,经方实验录,2015-01-14,12:52,作者:木子长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凤阁医案(四)
真武汤治疗眩晕案例,经方治疗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新提醒】胡希恕医案——感冒
读书笔记:张庆军(一)
桂枝汤与桂枝加葛根汤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57)中医六经辨证的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