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才能真正求得方证对应?

国庆与中秋相逢

月儿正圆

抬头赏中秋的圆月

低头吃着月饼

不忘仲景

把六经八纲在脑海中细细咀嚼

在心里面回味着回味着

最终融入于血脉

骨肉相连

经方辨证理论体系以辨六经为主,但亦重视病因辨证。所谓病因,是指致病的因素,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不内外因等,亦包括人患病后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在仲景书中论述较多的有宿食、痰饮水湿以及瘀血等。

宿食,大多由于不善摄生、饮食无节,因致肠胃功能障碍,或宿食不消,或大便秘结而使废物不得及时排出而促使毒物的吸收,因成自身的一种中毒证,在《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篇》有专门论述。

痰饮水湿,大多由于人体生理机能障碍而使液体废物蓄积的结果,它如汗出当风、久伤取冷亦往往使欲自皮肤排出的废物滞留于体内,因成自身中毒证,仲景书中又细分为湿、痰饮、水气,在《金匮要略》中分立专篇论述。

瘀血,古人亦谓为恶血,它不但失去血液的功能,而反足以为害。妇人由于月经障碍或产后恶露不尽,均可致恶血的蓄积,男人瘀血大都来自于遗传、它如外伤、疮痈以及内脏炎症、出血等,亦均可促使瘀血的形成。仲景书中对瘀血的证治论述亦较多,有《金匮要略· 惊悸吐衄下血胸闷瘀血病篇》专篇及其它多处论及。

从发病学角度来看,人体感邪后是否发病,取决正邪相争的结果。基于唯物辩证法:“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普遍真理,则患病人体之所以有六经八纲这样一般的规律反应,其主要原因,当亦不是由于疾病的外在刺激,而是由于人体抗御疾病机制的内在作用。也就是说在于人体内在的御邪机制是否完善,抗病能力是否强健,而不是单纯取决于外来的六淫之邪或内在的病理产物。值得说明的是,病理产物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减弱了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成为促使发病的特别要素

从辨证学角度来看,经方辨证主要依据症状反应,人体内所产生的致病因素,如痰饮、水湿、瘀血、食积等,亦属症状反应,因此,在临床辨证中,辨六经、辨方证时,必须重视这些症状反应。具体病因病理产物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六经属性归属,而同样是要根据具体病因、病理产物致病后的具体症状表现来辨病位、病性反应,即相应的六经所属。

仲景书显示了辨六经与病因辨证的臻密关系,其来自临床经验教训,即临证辨证施治,不能单纯先辨病因,治疗只针对病因,必须是先辨六经,再辨病因。施治亦是在六经指导下治疗针对病因,如同样是痰饮为病,同治溢饮的大青龙汤方证与小青龙汤方证,前者属太阳阳明合病夹饮,后者属太阳太阴合病夹饮;同样是水气为病,同治风水的防己黄芪汤方证和越婢汤方证,前者属单纯的太阳病夹水气,后者则属太阳阳明合病夹水气;同样是瘀血为病,桃核承气汤方证和温经汤方证,前者属阳明病夹瘀,后者属太阴病夹瘀。

在六经辨证框架指导下,经方医学应该并且可以借鉴和吸收历代医家在病因辨证方面的经验。正如现代经方家胡希恕先生在评注《温病条辨》一书时指出:“阴阳六经者,病变之规律;随证治之者,医疗之大法。温病之名类虽多,要不外夹风、夹湿、多热、多燥之变。谓为超出阴阳六经,是谁能信?三焦名篇,立异而矣。治温病固不得死守伤寒方,但何得不遵伤寒法。所谓法者,别阴阳,明六经,辨证辨脉,适宜的制裁方药之谓。证脉适应,用伤寒之方不为过;方证不适应,即本书之方亦有害而无益。后世以方为法,著者故有此论。”强调既重视病因辨证,并重申六经辨证的重要性

因此,经方临证进行辨证施治的具体实施,是依据症状反应,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在辨方证时必须兼顾病因辨证,这样才能真正求得方证对应。

摘自冯世纶教授主编《经方医学讲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痰饮瘀血非病因论3
胡希恕提出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
冯世纶教授: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
浅识三二四三法则
【中医基础】(24)病因 —— 病理产物之瘀血。瘀血致病,病证繁多
中医肿瘤病因病机不外乎“痰、瘀”二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