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麻杏苡甘汤与麻杏石甘汤的鉴别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 甘草一两,炙 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上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麻黄加术汤是湿家身烦疼,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是病者一身尽疼、发热,病因是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也就是类似于汗出入水中浴,类似于夏季大汗淋漓的时候吹空调冷风或者洗冷水澡,都容易导致邪气随着开泄的汗孔腠理而入。

久伤取冷,类似于长期生活在寒湿阴冷的环境下,导致邪气入里。大家经常能够见到,一些住在阴面的底层的或者地下室的人,因为环境相对潮湿阴冷,得风湿的概率就比较高。

门诊见到一些寒湿的患者,也会闲聊几句,其中一位患者告诉我,她在地下室的档案库工作,见不到阳光,这就是久伤取冷、久伤取湿,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鼓励适当活动、适当晒太阳,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本方是煮散,类似于五苓散一样,散者散也,起到散邪的作用。五苓散是“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而本方是“上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

麻杏苡甘汤类似于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汤是太阳阳明合病,外邪里热,而麻杏苡甘汤是太阳阳明合病夹湿,太阳、阳明都不太重,所以麻黄、杏仁的剂量偏小,微微发汗,病机为湿热,热轻湿重,不用生石膏,直接用生薏米利湿的同时有一定清热的作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在湿热的时候,利湿、利小便的重要性大于清热,让湿热随着小便而去。因此温病学派中,生薏米是常用的一个药物,在三仁汤中代表的是下焦淡渗之法。

麻杏甘石汤为太阳阳明合病,湿邪不明显。麻黄加术汤和麻杏苡甘汤都是外邪夹湿,其中麻黄加术汤为寒湿在表,无明显热像,麻杏苡甘汤为湿热,因此强调了发热的症状,往往见到表邪未解,湿邪在表,表现为低热、身体酸痛沉重、苔白腻或黄腻、小便不利。

胡希恕经方医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攻“外邪表湿”的两个经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证
治疗风湿热的一首经方
麻杏薏甘汤治疗皮肤淀粉样变
解读麻杏薏甘汤及临床运用
《金匮要略》137方——第七方,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