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证感悟 | 治疗高血压病验案3则

什么是高血压?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高血压常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存,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损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主要与以下病因有关:

1.遗传因素

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发病概率高达46%,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

2.环境因素

(1)饮食:不同地区人群高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显著正相关,钾摄入量与血压负相关,饮酒量与血压水平线性相关。高蛋白,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也属于升压因素。

(2)精神应激: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

(3)吸烟

3.其他因素

(1)体重:体重增加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的类型与高血压发生关系密切,腹型肥胖者容易发生高血压。

(2)药物:服避孕药妇女血压升高发生率及程度与服药时间长短有关,其他如麻黄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也可使血压升高。

(3)其他疾病的影响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2.继发性高血压

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血压的5%。

上述资料均来源于《西医内科学第8版》,而我对于高血压的从中医角度的认知,还是来源于刘力红老师的一篇文章《关于高血压的思考》。刘老师从流体动力学的原理解释,认为高血压一定是机体的重要脏器供血出现严重障碍了,机体才要通过升高压力来解决这个血供障碍。而为什么会导致血供障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辨证,从中医的眼光去考量这些问题,有者求之,无者求之。

最近这一周多经我治疗了3则高血压的病人,恰好正包含了原发和继发两种高血压,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所以特分享出来给大家略作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助益。

病案一:

郝X,女 ,38 岁。

2021.4.18日初诊:生完二胎后血压高,西医检查基底动脉缺血,颈椎间盘突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贫血,低蛋白血症,肝右叶多发性实质结节(考虑血管瘤),服用了两年降压药,血压仍高,最高时收缩压170多,舒张压100,刻下血压146/95mmhg,纳一般,餐后胃胀,打嗝,想吐,吃带汤的食物则加剧,脖子有点累,头经常晕,晕时要摔倒,睡眠欠佳,容易醒,胸闷,心慌心悸,有点口苦,容易生气,觉得累,大便一日2次,或2日1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脾脉滞,心脉滞,肝脉滞,有弦象。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得益于百日筑基时,赵老师《金匮要略》的小讲课,其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讲到:“脉偏弦者饮也”,再加上病人头晕等症状,初步判断为水饮上泛导致。

论中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我想这不光是痰饮的治疗法则,应该同样是各种饮病的总则。高血压的典型临床表现则是头晕,六经之中哪两经与之关联最大呢?窃以为是少阳与阳明。“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眩不就是晕吗?故许多中医认为高血压头晕多为肝阳上亢,阴虚风动等,治疗起来也多为平肝潜阳或镇肝熄风汤为主,我想立足点也是由此而发。然而仲景说的是温药和之,而非凉药抑之,平之。

内经有云:“无痰不作眩”,痰饮的产生与脾肾的关系最大。钦安有曰:气行一分,水即行一分,在《医理真传·认病捷要总诀》痰饮中谈到:“痰饮者,水湿之别名也。脾无湿不生痰,水道清则饮不作。”

《君、相二火解》中也有“如中宫不得二火之往来熏蒸,即不能腐熟谷水,则完谷不化,痰湿痞满诸证作矣。”还是责之于中宫,二火往来出现了问题,以致群阴四起。

少阳病的主方为小柴胡汤,和解剂皆是以此为宗。《伤寒论》中太阴病篇也讲到:太阴,当温之。再观钦安卢氏的桂枝法,有桂枝、炙甘草、姜,有半夏,有苍术或白术,临证加减,或疏肝,或理中,不正是温药和之的代表吗?参以《金匮》和《伤寒》中“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起则头眩,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等条文,故四诊之后我的处方如下:

桂枝尖15g 苍术15g 陈皮15g

法半夏20g 南山楂20g 茯苓25g

砂仁15g 木香15g 元胡15g

郁金15g 生龙牡各25g 炙甘草5g

生姜30g

3剂,日1剂,水煎服。

4.21日复诊:患者诉服上药后诸证有好转,前天觉挺舒服,心情较前好,昨天吃面条后胃又不舒服,想呕,吃带汤的食物则如此,胃胀,打嗝打不出,有点反酸,胸闷,心慌心悸,晚上睡觉觉得有点热,头晕有减轻,仍晕,有想摔倒感,头后脑及两侧有些疼,舌质淡红,苔白,脾脉滞,心脉滞,肝脉滞有弦象。

思索一番之后,患者的表现颇符合“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腹中痛,或心下悸……”以及“水入则吐”的小柴胡汤和五苓散水逆的方证,想到仲景他老人家有言: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五苓散中有泽泻,又符“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泽泻汤主之。”之条文,故二诊便开了小柴胡汤合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处方如下:

桂枝尖15g 白术15g 柴胡18g

法半夏20g 党参20g 茯苓15g

白豆蔻15g 砂仁15g 黄芩12g

猪苓15g    泽泻15g 炙甘草5g

生姜30g

3剂,日1剂,水煎服。

服第一剂药后血压即降至正常,连续3天血压都稳定在122/78mmhg。

2021.4.24日复诊:头晕较前减轻,但仍晕,后脑部较严重,有想摔倒感,食欲欠佳,知道饿,胃不胀了,有点反酸,不想吃,不能吃带汤的食物,经常想呕,喝水少,腹部偶有疼痛,心里觉得发紧,有胸闷心慌心悸,觉得累,没力气,舌质淡红,薄苔白,有裂痕,两脉沉,脾脉沉滞,肝脉弦。

血压虽将至正常,但是患者的不适仍在,思及患者的病因起始是因怀二胎,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督脉总一身之阳,产后必定气血亏虚,冲任受损,患者又兼贫血,素体虚弱,两脉沉滞,少阴底面之阳气已然不足,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现“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扑地”“少阴病,腹痛,四肢沉重疼痛”之真武汤之证,故三诊时投以卢氏真武汤加桂枝尖,砂仁三剂,处方如下:

制附片60g 桂枝尖15g 白术15g

茯苓15g    淫羊藿20g 砂仁15g

生姜40g

3剂,日1剂,水煎服。

次日上午电话回访:患者欣喜言头晕大为缓解,胃口亦改善,浑身也有劲了,早晨血压为118/82mmhg。桂、附、姜纯是一团烈火,火旺则阴自消,如日烈而片云。附片大温坎水,使真阳之气旺盛,使肾与三焦气化得以运行,生姜温胃散水,又能开宣肺气而启上闸,达到开水之源的目的,白术健脾利水,茯苓淡渗利水,调通三焦,去掉芍药更为淫羊藿,引阳入阴,起阴交阳,清阳得以出上窍,阴气消尽,太空为之廓廊,自然头晕顿减。

病案二:

袁XX,女 , 57岁。

2021.4.16日初诊:诉以往大便不顺畅,吃某种药物通便半年多,近期出现血压升高,150/95mmhg,头晕,脖子不累,眼睛有些胀,纳尚可,睡眠质量欠佳,容易醒,大便日一次,舌质淡红,苔薄白,心脉滞,肝脉滞。处以桂枝法疏肝合苓桂术甘加生龙牡3剂。

2021.4.19日复诊:服上药后诸证较前好,血压基本稳定在138/85mmhg,头不晕,蹲久了起身,偶尔头有些懵,主要为前额及两侧,眼睛不胀了,脖子往后仰有点不舒服,纳佳,睡眠尚可,大便尚可,日一次,睡眠质量较前好,不怎么醒了,偶尔觉得疲劳,两脉沉滞。依据脉象,考虑患者应为中阳不振之虚劳,故二诊处方还是建立在理中的基础上稍作补益,如下:

黄芪30g   党参20g 陈皮15g

砂仁15g   白术15g 法半夏20g

菟丝子20g 茯苓15g 桂枝尖15g

淫羊藿20g 天麻20g 炙甘草5g

生姜30g

3剂,日1剂,水煎服。

2021.4.23日复诊:服上药后诸证平稳,无不适,连续3天血压为135/85, 122/80,132/80,无头晕,不觉得懵了,疲劳感减轻,休息好时血压则低,每天走2万步,昨天晚上醒了两次,纳佳,大便尚可,日一次,脾脉略滞,心脉滞。

黄芪30g    党参20g      陈皮15g

砂仁15g    白术15g      天麻20g

菟丝子20g 茯苓15g      桂枝尖15g

柏子仁20g 生龙牡各25g 炙甘草5g

生姜30g

3剂,日1剂,水煎服。

服药后连续3天血压为128/80mmHg,124/78mmHg,126/82mmHg,收缩压均稳定在130以下。休息好及针刺后,血压还能再略有下降。

病案三:

朱XX,女,51岁。

2021.4.8初诊:近几日在家用电子血压计量血压发现血压高后出现头晕,刻下血压152/95头胀痛,颈椎不太好,脖子累,纳一般,既往有慢性胃炎,有慢性支气管炎,睡眠欠佳,难入睡,凌晨1~2点才能睡着,睡眠浅,梦多,容易生气,烦躁,睡不着觉燥热,大便日一次,有些不成形,舌质淡红,苔白,两脉滞,肝脉更甚。处以桂枝法疏肝合苓桂术甘加生龙牡3剂。

4.12日复诊:血压近3天已稳定在135/85mmhg左右,遂守上方3剂,后回访血压稳定在130/82mmhg, 已无不适。 

刘力红老师曾在《关于高血压的思考》中谈到,“脑病从中论治”,认为脑病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肢体的“偏”,《伤寒论》中谈论神昏也是在阳明篇。“阳明居中属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在三阳的层面,阳明是中的代表。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除了阳明,太阴也是体现中的。仲景很强调中,如大建中汤,小建中汤,理中汤等,都是用来扶持中气,用来纠偏的。例如“补阳还五汤”,刘老师讲如何理解“补阳还五”,五就是一个中央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就是中数,所以补阳还五,实际上就是补阳还中!还中了以后,才能不偏。仲景为什么要说“当以温药和之?”和解了就是达到了中,回到了中正平和的状态。“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通过对此3位高血压病人的治疗,让我对刘老师的真知灼见更感敬佩,对中,钦安卢氏的太极在中宫黄庭,钦安祖师所讲的“凡治一切阴虚阳虚,务在中宫上用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扶阳的魅力是无限的,只有永远怀着一颗学徒的心,认真思考,仔细辨证,大胆求证,一心深入,才能不断发现它的美。

作者简介

高梵

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有幸于2018年参加同有三和第二期扶阳法防治妇科疾病课程与诸师结缘,2020年5月在南宁同有三和中医门诊部跟师赵江滨老师进行为期3个月的“百日筑基”仲景钦安卢氏医学进修学习,受益匪浅。

现供职于湖北省十堰市清大国医堂,临床上针药并用,努力于医道传承,传播中医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高血压医案、配方
打败高血压,试试中医的方法吧!中医手段多,举例来说明
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在高血压病中的运用
纯经方治疗高血压的案例 作者:许家栋
高血压一例
真武汤配方,方歌方解,真武汤的功效与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