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晓非解读《金刚经》(一)

著名佛教文化研究学者、被誉为“亚洲最具魅力的弘法居士”的于晓非教授,倾其30余年学术耕耘,逐字逐句研读《金刚经》,将其作为我们打开佛家智慧之门的钥匙,层层递进对大乘佛教的思想框架、理论体系以及修正体系做一次完整解读。使佛经不再难懂,回到经典本身才能真正理解释家哲学智慧。



精彩内容

放眼世界,人们普遍持有的“一世说”、“二世说”、“三世说”生命观都是什么?

佛学里的生命观是哪一种?

六道轮回是怎样精密的体系?

怎么找到自己的生命观?



此文为部分摘要,建议先听于教授的录音解读。以下为正文:


导读的目的



1、通过逐字逐句学习金刚经经文,如实传达理解《金刚经》的法义;


2、借讲金刚经,完整、系统地梳理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的思想框架,并对大乘佛法地理论体系、修证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地讨论力求通俗,语言上尽量通俗易懂。



学习金刚经的必要性



近代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轴心时代命题提出者)说:三千年人类文明史,对人类文明影响力最深远的四位圣哲: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耶稣


特别是到了近代,大量佛教典籍翻译为西方语言文字,佛教对近代西方哲学,西方思想的研究,对一些思想大师都产生了巨大地影响,在叔本华、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韦德根斯坦等哲学大师地著作思想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佛教对其影响。通过韦德根斯坦,佛教对上世纪后半世纪产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也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譬如后现代主义的非本质主义就深深受到大乘佛教,特别是中观学派思想的影响。


1)佛教的影响地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亚洲到欧洲到美洲);


2)佛教信徒数量在世界范围内也在稳步增加;


虽然佛教诞生两千五百多年,但在现代也仍然生机勃勃。


如果你是佛教徒,当然要对释迦牟尼的思想有个全面完整地了解,这是必需的。


即便你不是佛教徒,并不信仰佛教,但是对这样一个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家释迦摩尼及佛教的思想体系,应该有所了解,这是必要的。



《金刚经》版本



佛教诞生于印度,佛教的思想是用印度的语言文字来记载传承的。因此我们中国人学习佛教,第一件事就是经典的翻译。《金刚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中国佛教史上,被《大正新修大藏经》收录的版本分别有六种:



其中鸠摩罗什译本流传最广,法义最准确,其汉语的语言形态非常优美、流畅;玄奘译本与梵文的忠诚度具有优势;义净译本出现最晚,考察了以往译本的得失,因此也具有它的优势。另外还有藏传译本梵文原本


此次导读尊重习惯,则依鸠摩罗什译本为蓝本,在重要词句理解上参看梵文原本,参照玄奘及义净译本。



玄奘大师“五不译”



玄奘大师总结五种情形只音译不意译,其具体指在将梵文译成汉文(文言文)时,遇五种情形不进行意译,而保留其原音,即进行音译。


1)秘密故不译。真言、咒语等。此种借助音声传递能量和信息,而不需要知道它的真实意思。如般若心经最后一节的“羯谛 羯谛 波罗羯谛 波罗僧羯谛 菩提萨婆诃”的真言、陀罗尼等词类。


2)含多义故不译。多种含义的词,不翻译。如兼具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六意的薄伽梵(亦有翻译为世尊的情况)等词,不意译。


3)此无故不译。所表达的事物、法义等在中国没有。如净净树、印度的阎浮树、乾闼婆、迦楼罗等为汉地所无,保留原音。


4)顺古故不译。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腾以来常存梵音。沿用以前既存的翻译方法。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而自从东汉以来,历代译经者皆采用此音译,故保留前人规式。


5)生善故不译。为让人对要翻译的事物存尊重之心,而音译。如般若、释迦牟尼、菩提萨埵等,不译为“智慧”、“能仁”、“道心众生”等,因为前者能令人生尊重之念,而后者则易被人轻视。


般若符合此无故、生善故两种情形。



很多老师讲国学时,喜欢将儒释道的文化共性作为其核心价值。如(儒家讲修心,道家讲养心,佛家讲悟心),(儒家讲中庸,道家讲守中,佛教讲中观),但这难免有些牵强。寻找共性是千百年来一个文化情节,唐宋以后变得更加强烈,所以才会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说法。


但实际上,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应该表现在与其他文化的文化差异上,即差异是文化的价值。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就是我想要讲明白的内容。



般若、波罗蜜的含义



般若(读音:bō rě)、波罗密均为音译,二词属于大乘佛教核心词汇,所谓核心词汇,就是最能传达佛教思想的思想精髓的词汇。


波罗蜜(梵文:Pāramitā)基本含义是过河,译为“到彼岸”、“渡”等。古汉语中“度”、“渡”相通,如《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中,“帝乃潜夜度河走”,度河就是过河的意思,“度”即有“渡”之义,佛教界倾向于将波罗蜜译为“度”。


六度: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般若度。


在这里,过的河是生死之河、生命之河,这源于印度对生命的理解。人类文明体系中比较具有代表性,而且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生命观:一世说、二世说、三世说



一世说



认为人只活一辈子(从生到死这一段),生之前绝对没有我,死之后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彻底的终结(从肉体到精神皆然)。中国大陆人们受到唯物主义、唯科学主义的影响,据学者调查,中国大陆十八岁以上的人中相信一世说的占到80%以上。


相信一世说的人有几个特点:


1、 怕死。认为人死如灯灭,所以怕死;


2、 紧迫感强。人生只有短短几十年,一切都需要这几十年完成,“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3、 及时行乐。一旦发财抓紧花,最大的遗憾是人死了钱没有花完;


4、 认为毫不利己与唯利是图的人在死亡时是平等的。因而认为毫不利己的是傻瓜,唯利是图的聪明人。此种人也只能在座谈会上谈一谈“学雷锋”的事情,背后则认为学雷锋是傻瓜。为了攫取最大利益,不会有敬畏之心。


现世行为不对任何人负责。


当一个国家民族百分之八十几的老百姓都相信一世说时,这个民族道德堕落是无可挽救的。



二世说



二世说有两种,一种是基督教的生命观,另外一种为中国古人的生命观。


基督教的生命观人的死亡不是彻底的终结,只是肉体的抛弃,精神的因素(基督教所谓灵魂)没有死,在基督教认为世界末日终将来临之时,将对所有在世界上存在过的人统统复活,接受上帝的审判。


其特点为:现世行为对上帝、对自己负责。


在最终审判时会按照四个标准进行审判:


1)是否相信上帝的存在,不相信则判到地狱(即所谓“信主得救”);

2)是否相信耶稣替众生受难(犹太教只相信上帝,不相信耶稣);

3)是否按戒律生活(基督教对基督徒的行为有种种的规范);

4)是否不断忏悔自己的罪过。


四条做的比较好,则判到天堂,否则判到地狱,这种审判是终极的审判,即天堂、地狱为永久性。



中国古人的生命观。中国古人喜谈阴阳,生者在阳间,死者在阴间,死亡为肉体的毁灭,精神的因素(中国古人讲的魂魄)则前往阴间,与祖辈团聚。


其特点为:现世行为对祖宗、对自己负责。


如果在阳间做坏事,死后会被阴间的祖宗抛弃,变为孤魂野鬼,所以中国古人认为在世间的巨大成就就是要好好做人,光宗耀祖。中国人喜欢厚葬,认为其死亡后可以在阴间继续用,陪葬物品、纸钱、金元宝等,这也是这种生命观的体现。


三世说



印度古人认为人死亡不是生命的彻底终结,只是肉体的抛弃,生命是有限的,死亡以后肉体抛弃,神识又通过投胎转换成下一个生命体,死了再来,死了再来,无有穷尽。


印度的生命观实际为多世说,也可以理解为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三世,永远在三世轮转,而生命形态除了人,还有其他五类,合为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此即为三世六道轮回的生命观,简称六道轮回,未来轮回状态的好与坏决定于现在及过去世的善恶,此为印度的生命观。


佛教传到中国后,三世观慢慢为中国古人所相信,从“不做好事,没办法见祖宗”的二世观变为“此人作恶,下辈子肯定是狗”,“十八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的三世观


相信三世说的除了印度人、还有古埃及、古罗马等民族的一部分人。希罗多德《历史》中第二卷第213条记载,古埃及人相信肉体死亡以后,灵魂会降临在正在出生的生命体中。古希腊受古埃及影响,也有人相信三世说,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中的记录,毕达哥拉斯在路上见到一人鞭打一条狗,于是上前制止说:“从狗的哀鸣中,我听出来,它寄居的是我的朋友”。


相信三世说的人对轮回负责、对自己负责,相信二世说的人,对上帝、对自己负责,相信一世说的人对自己不负责,因而几十年以后,肉体和精神灭了,为什么相信?人如果没有敬畏,会疯狂。



你相信哪种生命观?



讲这四种生命观的目的,就是要确定自己认可的是哪种生命观。


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决定当下行为的抉择。面对同一个事情(比如是否做地沟油),相信一世说的人也许会做,二世说的人大概就不会做。


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决定了对当下生命状态的不同感受,面对同一个境遇,相信一世说或者二世说的人可能感受会有所差异。


不能全信。因为四种生命观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相信“人死如灯灭”就不能再“死后去见祖宗”


不可能全不信。当一个人说全不信的时候,最大的可能是没有清晰地认识这几种生命观和自己内心的想法。


很多中国人什么生命观都信,是彻底的实用主义,对别人要求时,相信二世说(不能作恶,不然没脸去见祖宗),对自己要求时相信一世说(人死如灯灭,先享受了再说)。


印度人普遍相信三世说,讲佛教就是三世说的生命观,印度文化是基于三世说的生命观而建立起来的。


对生命的理解,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各位需要认真思考下自己内心的答案。


未完待续~~~


不器

杂货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抄小楷佛教经典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5176字15长卷
“开源对读”《金刚经》:缘起与制作过程
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古代(二)
潘麟先生:《〈瑜伽经〉直解》(连载一)
一卷仪凤元年,美出天外的敦煌《金刚经》
《金刚经》题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