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城才子王懋德:从底层小吏到朝内二品重臣

  高唐县清平镇石门村东南有一墓群,并且有几座墓还有几米高的封土,这里就是王懋德家族墓群。

  王懋德(1151-1213),字仁父,主要活跃在元代中后期,仕宦生涯经历元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惠宗等朝,以小吏入仕,最终官至中书左丞(正二品)。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吏到名垂青史的正二品官员,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那么,王懋德是怎样走上人生巅峰的?史料记载,王懋德“善书、工诗”,其文学、艺术修养相当突出。

  王懋德还是一个相貌伟岸、仪表轩昂的人。《高唐州志》中记载:元文宗到南郊举行祭祀典礼,侍御史王懋德作为助奠官站在皇帝身后。当时,他“冠佩裳衣、玉立长身、肃然以温”,侍从者纷纷感叹,认为这真正是“有德之容”。元代著名文人虞集曾经用《诗经·大雅》“如圭如璋、令闻令望”这两句诗来形容王懋德。你看准了,王懋德是经常站在皇帝身边的人,又有鹤立鸡群的气场和出类拔萃的修养,当然,皇帝对身边这位人才不会视而不见。因此,他在官场顺风顺水就不难理解了。

  琅琊王氏后裔

  家风敦厚淳朴

  对于王懋德的家族渊源,元代著名文人虞集曾撰写过《元统二年琅琊公王氏先德碑》。文中记载:王懋德家族是琅琊王氏后裔,自宋朝初才开始在高唐定居,族中曾有人担任宋军将领,在高唐一带带兵抵制金人入侵,也曾出过“衣紫佩金鱼”(三品以上官员的服饰)的达官显贵。从记载中可以看出,王懋德家族是琅琊王氏后裔,也就是说,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是一家。

  到王懋德祖父王进一代,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按照元朝规制,以财产和劳动力多少为依据,将民户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王家应该算是中户,也相当于后来的富农,能够自给自足,生活水平不算低。但是,当时元朝占据中国北方,南宋在江南苟延残喘。元朝对土地的占有欲相当强烈,不满足于北方这些土地。因此,元朝继续对南宋大举用兵。元朝政府规定:主要以中户为军户,军户履行服兵役的义务,必须以“正身”应役,不能逃避或以他人代役,如军人在出征或出戍时逃亡,要到原籍勾取他的兄弟子侄来顶替。

  当时,王懋德的祖父王进在29岁时就去世了,祖母薛氏带着4个儿子过活。按照规定,无论如何都要出一个男丁服兵役。王懋德的父亲王祐(字景福)是长子,他与母亲薛氏商议:尽管家里有祖宗留下的一点家产祖田,就算偷偷贿赂了胥吏免了这次征兵,以后的兵役也难逃。就这样,王祐投奔军旅,薛氏哭着送走了17岁的长子。

  王祐服兵役后,曾经参与攻打湖北襄阳,两年后,攻克襄阳城。王祐出身比较富裕的家庭,有条件读书,因此也算一个文化人。正是因为这,王祐转为吏职,在通州任职,后在丹阳、杭州、余干、潥阳等地担任过各种职务。王祐转为吏职后,常常捧读诗书,六经诸史都烂熟腹中。王祐为官期间,以廉洁、恤民著称,在当时就有很好的声誉。尽管王祐当时做的都是品级低下的小官,但当时人称赞他的功德肯定能“流泽于子孙”,也因此改变了这个家族的命运。

  王懋德的母亲吴氏“首无金宝之饰,身无绮绣之华”,淳朴勤俭。后来,王懋德官至高位享受厚禄,吴夫人仍然坚持纺线织衣,儿子儿媳多次相劝,她都不肯停下。这样的老太太,对家风的影响极深。王懋德的父亲后来娶了侍妾,又生育了三个儿子懋昭、懋功、懋敬。但是,吴氏宽厚有理,视庶子不异于己出。王祐去世时,侍妾所生的三个儿子懋昭、懋功、懋敬还都年少,最大的懋昭也才15岁。吴氏和王懋德一直按照王祐的要求培养教育他们,成年后都进入仕途,并且都留下不错的声誉。至今,王氏后人仍然生活在石门村。

  官场顺风顺水

  从小吏到二品

  王懋德在官场是很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个历史人物。

  他以小吏入仕,从九品逐级升迁至正二品,历任宪府御使台中书掾、户部主事、南行台监察御史(正七品)、内台御史、都省左司都事(正七品)、御使台都事(正七品)、河南和燕南廉访司副史、左司郎中(从五品)、参议(正四品)、詹事参议、中书、治书侍御史(正三品)、淮西廉访史、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从二品)、资善大夫(正二品)、御史中丞(正二品)、中书左丞(正二品)等诸多职务。一路攀升,这在官场中并不多见。

  元朝是马背民族的天下,他们只相信弓弩刀剑,因此,元朝曾经一度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用人体制主要靠吏职补官,元朝约有85%的官员是通过吏职入仕补职的。因此,王懋德根本没有机会参加科举,他只能从最基层的小吏做起。

  元朝的蒙古族对汉族人是排斥的,因此,一般的基层小吏是没有机会进入更高层次的官职的。即使有的官员进入正三品,非经皇帝特旨也无缘进一步升迁,只能在本等级内流转。那么,王懋德是怎样突破这个仕途中的瓶颈的呢?

  这恐怕与王懋德一生主要从事的两个部门有关,他主要就职于御史台和中书省。列位晓得,这两个机构位高权重,又能接近皇帝,可以让皇帝更有机会了解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王懋德的才能很快得到皇帝的认可,最后,达到了正二品的人生巅峰。

  根据史料记载,王懋德入仕首先是在宪府御史台,后成为监察御史(正七品),监察御史虽品秩低下,但在纠弹方面握有重权,相当于现在的检察机关。王懋德任河南、燕南廉访司副使时,河南有3个官员违法违纪的案件,因违法者位高权重无人敢言,王懋德顶着压力上章弹劾。王懋德在燕南为官时,大名、广平一带闹饥荒,当地政府请求以土地和人口数为标准发放救助,王懋德判其书曰:“非一视同仁之意也。”然后,自己专门向朝廷申请,得钞十万、粟二万五千,以人口数为标准发放救助。这么一来,救活了大名、广平一带二十余万灾民。王懋德以正直、果敢、爱民的形象将御史监察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很快从地方外任官成为一名朝官,元朝朝官升转速度比外任官要快得多。

  王懋德除了在御史台任职外,还在地方行省及中书省先后任职,中书省、行省是元朝中央和地方的中枢机构,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到皇帝。王懋德每次在皇帝面前进言或评价人事都以国事为重,回答皇帝提问言辞清晰条理。元文宗一看这种人才,能不重用么?元文宗夸奖王懋德:“王侍御识治体,有君子之风,廊庙远大器也。”

  王懋德的官越做越大,声誉也不错,是一个敢于仗义执言的官员。在任职邢台时,曾经发生当地百姓暴乱,一般用兵镇压了事,甚至杀几个带头闹事的。但王懋德不这么做,他认为,这是官吏不爱民引起的,用兵镇压不如以理服人。王懋德没用兵,而是用讲道理的方式顺利地把叛乱平息了。

  王懋德还做了一件大事,在任淮西廉访使时,提郡县囚犯亲自审问,免除六人的株连罪;原判死刑最后减刑数十人;公示平反者更多。在当时,敢于将其他命官所定的案重新审理,然后从轻定罪,纠错为民平冤,开了平反先河,如果没有胆量,还真不敢这么做。

  才子王懋德

  文学书法都精通

  王懋德在仕宦生涯中一帆风顺,除了社会背景,还与家庭教育、个人素养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王懋德的父亲军旅出身,但很重视学问,在行伍间隙,经常读六经诸史,正因为王懋德的父亲王祐热爱读书,因此,对儿子的教育也十分严格。王懋德“善书、工诗”,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相当突出。王懋德的父亲王祐就因擅长“书记”转为吏职,开辟了这个家族的新篇章。王懋德受父亲的影响,同样擅长书法。

  在今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贡江镇有一处历代名人摩崖石刻景点——罗田岩。罗田岩是历代风景名胜地,摩崖石刻众多,方圆2.5公里的悬崖峭壁上,镌刻有100余品名人石刻,周敦颐、岳飞、文天祥、朱熹等人都在此留有石刻。在寺东悬崖崖壁左侧上部有一处题为“白云深处”的石刻,就是王懋德题写的,一直保留至今,成为罕见的一处元代书法作品石刻。

  王懋德不仅擅长书法,而且对诗文造诣很深,著有包含11首诗歌的《仁父集》,被清人顾嗣立辑入《元诗选》。

  1213年,王懋德走完了62岁的人生。葬于祖籍高唐县清平镇石门村祖茔,现存其祖父、父亲和王懋德祖孙连冢墓,封土高大,三冢相接,保存较好。没有被破坏前,茔地近百亩,松柏千余株,均两人合抱不过来,墓前神道旁有石人、石羊、石猪、石马等石雕。茔地旁的官道上有下马台、上马台。现只存有三个残缺的石人,一个残趺石。不过,从这些残破的石件中,依然能感觉到这个家族曾经拥有的荣耀。(记者 于新贵)

请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20-1323年在位)
汝南遗事-元-王鹗
卷第二百十五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只因漏杀一人,却让一个野种取代了晋王朝!
从王俭之叹入手,探析南朝官制对于集权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